張小民 wrote:
為何不進1.5? 我...(恕刪)
很難 .. 也許對你一個人來說叫做接單引進 ...
台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 如果有2000個跟你一樣想法的
這樣叫做接單引進嗎 ?
分食了汽車市場 . 每個月都來2000台 ...
這樣也叫接單引進 ?
再來準備要上市的新產品 CX-3 .. Ma 2
還要不要進來 .. 進來 . 該怎麼訂價 .... ?

難到也來個接單引進 ?
經銷商利潤.價格帶訂定.目標銷售計畫.業務人員說詞...等等
進一台車.賣一台車....沒這麼簡單 ..
Mazda Taiwan 現在處在國產品牌轉為進口品牌的過渡期
思維模式當然要不一樣 ....
全進口車要有利潤.本來就要有產品的明顯區隔
小車.中型車.大型房車.SUV.S-SUV ..等等
每個市場都顧及到.在配額允許之下把利益最大化 ...
這就是商人在做的事情 ....假設每種車系每個月有200台車可賣
我想的一定是怎樣把這所有的200台清光...而不是怎樣促銷某款車到500台 ....
因為我沒這麼多輛 ...接太多單只是讓客人等 .. 等太久客人也是會退單改訂其他的牌子 ...
如果你老用消費者的眼光看一台車到底進不進....
會不會來.賣多少錢 ? 那保證你一定買不到
公司一定不會進 ... 消費者跟銷售者
一個想低買 ... 一個想高賣 .. 本來就有所衝突 ....
P.S 以前有1.6 2.0 是國產化為了迎合台灣的稅制 .. 現在改進口了當然不是這樣了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