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0214 wrote:
本人是汽車業內人士,在此提供所知資訊分享,一輛車在設計時銲點數量與位置已經確定,且必須標
註於圖面,所以在製造商商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下,其車體結構剛性與強度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
的,所以請不要再有國慘車車體剛性與強度較差的這種錯誤觀念;
嚴格來說,你只能說車輛進行國產化時因多種因素考量會偷掉許多附加配備,但是車量結構件本
身屬於設計面的重保固品,製造商只能依原廠提供之圖面尺寸與工法施作且無權更改,製造商可以自
己變更的大多數是無關緊要的東西(ex.皮椅,保險桿...等),請你客觀試想一下你所謂的進口車其實
就是人家的國產車,一樣都是"人"作出來的,有沒有可能會出現一樣的問題呢?其實在製造程序上本來
就都是依SOP,只要按部就班製作,基本上不會出大問題的。
其實發表上述言論不是為了反駁,而是有感而發許多人都會有國外月亮比較圓的觀念,但多數人
都是從網路上獲得資訊卻無過濾資訊的能力,導致許多不正確的資訊以訛傳訛,所以才針對敝人所了
解的部分稍作分享,希望對有興趣知道的人有所幫助喔!
另外,台灣的工程技術雖然無法與先進的歐美日並駕,但也不至於上不了臺面,因為真的是有很
多人專注的為基礎工業在努力,所以國產真的沒那麼國慘啦XD!
有業內人士肯出來說明也不錯
不過大家有這樣的疑慮也是正常的, 請看我的連結, 你就會知道 偷結構/用爛料 是確實很常發生的事實...(ex : 半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 Ford Kuga 亞洲版的羊角材料強度不足, 導致斷軸而招回)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30514/35016593/
再加上很多國產車偷料偷到很豪小 (國產Nissan Tiida 4D到現在快2015年了還沒有ABS), 所以會有一個很合理的推測出來 (所以並非國外迷思) : 看的到的你都敢偷了, 那看不到的還得了...
再加上這10多年來, 沒有國產車敢出來 "正面澄清/回答" 告訴大家 : 我們的車體強度 跟 歐/美/日規是一模一樣的, 假如他肯出來正面澄清, 搞不好可以增加銷售量, 為什麼不肯出來澄清呢 ?
不過照你的話來看, 似乎也是有前提 : 所以在製造商商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下
真想知道, 到底我們的國產製造商, 有沒有偷工減料呢 ???
要是有其它業內人士肯出來分享, 那是最好不過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