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馬自達的廣告為什麼都拍日文的



最近上去 World Honda 看了一些廣告片,覺得都拍的很好,
只是台灣沒播 ...

在小弟看來此舉也還滿有效的,
深深打入觀眾的心呀~
否認嗎?
那COLT + 為何在中科拍?
為何也講日文裝日本人?
還是COLT + 是日本進口車?
2019 SUZUKI VITARA 1.4S AllGrip
如果改天出了 台語版的...或是台灣國語版的廣告...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很台哦
還是這就是愛台灣~~~

當然給大眾看,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但不要把話說死或說的很難聽...

(筆戰不都是這樣來的)
如果改天出了 台語版...(恕刪)


陳昭榮最近的那個 VOLOVO 廣告的台詞 ---他們坐VOLOVO, "挖咖鬨心啦"

真是經典的句子呀, 尤其是 "挖咖鬨心啦" 特別放慢及稍微的加重語氣....

佩服 !
putin456 wrote:
在小弟看來此舉也還滿...(恕刪)


好像是在南科吧....
唉!!也是經濟問題!!

商周1003期

預算挪移中國,台灣廣告產業面臨轉型
蟬聯冠軍十年的寶僑家品(P&G)退位,遠雄建設成為二○○六年台灣第一大廣告主。龍頭易主的背後,是國際廣告主抽身西進……

一月二十四日,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公布二○○六年台灣五大媒體(有線與無線電視、報紙、雜誌、網路、廣播)廣告量調查,台灣廣告量連續三年下滑,創下新台幣四百七十七億九千萬元的新低點。攤開過往,台灣廣告市場極盛時期,一年規模曾經高達新台幣六百多億元。

反觀對岸,近年快速成長,去年北京創意講壇調查,廣告業產值已達人民幣一千億元(約新台幣四千二百億元);據估計,只需再六年,產值就能再倍增。

「台灣廣告業受大陸排擠,已經被邊緣化。」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憂慮的觀察道。

不僅台灣廣告量創新低,廣告主龍頭也在二○○六年易主,盤踞台灣最大廣告主龍頭多年的寶僑家品(P&G)被替換掉,最具指標意義。P&G因為去年在台灣的廣告量降幅高達四五%,減少金額高達新台幣五億七千萬元,失去龍頭之位,改由本土業者遠雄建設成為新龍頭。

根據尼爾森公布的調查顯示,國際性廣告主在台廣告量急速下滑。不只P&G,去年名列台灣前二十大廣告主的外商如聯合利華(Unilever)、嬌生企業(Johnson & Johnson)等,在台灣的廣告量降幅都達一成以上。


排擠:預算移大中華區在台賺一塊,到大陸能賺五塊
最明顯的排擠效應,就是國際性廣告主資源外移大陸。因而,反映在台灣前二十大廣告主(重量級廣告主)的面貌上,也產生消長,不但外商大廣告主的數量逐年減少,在前二十大的投放金額占比也逐年萎縮。

台灣奧美廣告副總經理唐心慧解釋,外商多以當地銷售收入的一○%做為廣告預算,台灣近兩年在雙卡風暴影響下消費不振,所以預算縮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預算移轉到中國、香港等大中華區」。

大陸消費力興起,也讓國際性廣告主投資對岸毫不手軟,即使對岸請國際導演、卡司拍廣告的成本是台灣的三到五倍,也在所不惜,「因為同樣投資一塊錢,在台灣只能賺一塊,大陸卻能賺五到十塊錢。」靈智廣告總經理林燕玲點出現實。

其實目前在台播放的電視廣告片,許多都已是大陸拍攝的,例如歐蕾(Olay)等化妝品廣告,儘管表面上影片女主角講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但從企畫、拍攝到製作,早已由對岸一手包辦,只有在台配音或是轉換繁、簡字體。

不僅是片子來自對岸,未來挑哪部廣告給台灣人看,點頭的人也不在台北,而是在北京、上海的決策者。

因為國際廣告主對廣告行銷的決策流程,也與過去大相逕庭。代理台灣聯合利華廣告的陽獅廣告總經理鍾亍妤分析,聯合利華過去一向主張「local inside」(本土化),讓台灣自己決定廣告策略,但在前年開始,提高決策層級到大中華區,台灣的行銷策略已大部分交由在對岸的區域主管來主導。不只聯合利華,其他國際廣告主如摩托羅拉(Motorola)等,也都開始如此運作。

簡言之,跨國公司在運籌帷幄兩岸市場時,已逐漸將大陸與台灣視為「一國」,台灣位階逐漸矮化為「省」,廣告決策權逐漸被收到大中華區總部。儘管,政治上,兩岸尚未統一。

契機:轉型行銷顧問扮演亞洲「創意中心」

雖然面臨大陸強力競爭的現實,但也有人不悲觀,「這是台灣廣告圈轉型的時候,」林燕玲說,國際廣告主移轉資源到對岸,減少台灣行銷人力,反倒刺激廣告公司填補客戶缺口,切入通路行銷與議題行銷服務。所以台灣廣告公司不只要會做廣告,「更須印證自己在行銷策略上的價值,」才能順利通過轉型期,在未來身兼行銷顧問與廣告商的雙重角色。

徐一鳴指出,目前台灣超越香港、大陸的優勢,就是在亞洲扮演「創意中心」的角色。唐心慧不僅同意這個看法,更認為台灣廣告業要成為「創意精品店」,如過去發展SK-Ⅱ化妝品牌一般,做到全球龍頭,才能面對快速發展又匯聚國際菁英的大陸廣告業。

「暴龍沒辦法變迅猛龍,」徐一鳴比喻兩岸差異,台灣廣告公司不僅要快、要靈敏、要轉型,更要強化優點,才能迎戰對岸日漸茁壯的產業實力。
Steve的爸爸經http://steveli02.blogspot.tw/ Steve的科技經http://steveli01.blogspot.tw/
phantom_ethan wrote:
那是因為台灣消費者很...(恕刪)

說的真好
台灣人民太哈日了
什麼東西都要跟日本扯上關係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