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azda為何不開發小排氣渦輪車呢?

一堆車都 1.5 T ..mazda 還在 2.5 NA .
CX60 竟然 2.5 NA , 3.3 T ..好怪的配置 .

直接 2.0 Turbo 就可以
Silvia999

因為直列六缸可以實現完美平衡,讓引擎運轉細膩度更好,馬自達的六缸油耗也不會輸大多數2.0T的,不是所有國家稅金制度都跟台灣一樣。四缸的細膩度無法跟六缸比,更不用說三缸。

2023-09-01 17:04
taiwan2008 wrote:
一堆車都 1.5 T...(恕刪)

買Mazda的消費者應該沒有考慮跟大眾市場一樣的吧,人家只要2%消費者認可就好。這市場上選擇這麼多。
taiwan2008 wrote:
一堆車都 1.5 T ..mazda 還在 2.5 NA .
CX60 竟然 2.5 NA , 3.3 T ..好怪的配置 .

直接 2.0 Turbo 就可以

每個牌子都有怪的點...
同價格帶的歐美車內裝質感跟外型總是很差
同級的國產車總是要改客貨

你在乎動力基本上你就是跳過Mazda就好, 他怪...但他在澳洲是銷售第二名..., 在台灣其實也總是在十名內
每個產品都有吸引不同人的點, 喜歡他的大有人在, 沒必要每間都走相同路線
小廠如果都要做跟大家一樣的東西, 那它可以關門包包回去睡了...
資源 / 金錢差大廠這麼多的狀況下, 做一樣的東西它優勢在哪?

再者一直以來馬自達就有自己堅持想走的路...
從早期的轉子引擎到後來的SKYACTIV-X...
雖然叫好不叫座, 但它握有專利, 可以拿去跟大廠交換技術...

小排氣渦輪先天上運轉, 就沒大排氣自然進氣順暢...
缸體、活塞、連桿都需要更高強度要求
渦輪也有延遲, 高溫缺點, 引擎室零件較多且耐用度...等問題
這些即使在怎麼調教還是有先天上機構的缺點
耐用度及妥善率, 本身還是不及構造相對簡單的自然進氣引擎
而且只有台灣排氣稅制這麼落後是600cc一個級距...
才會導致2.0/2.5 在台灣不吃香的狀況...

馬自達設計之魂, 一書提到自身理念
接受自己的小眾定位, 滿足於一小部分粉絲喜愛, 讓品牌成為用戶驅動而非商業驅動的品牌
全球只要有2%消費者認可便足矣...
Less-is-More wrote:
渦輪也有延遲

日系除了T牌渦輪車沒開其他我都有開過
車來源不是朋友的車就是試乘車
渦輪我只服n家VC技術
VC可以有NA的線性感又兼具渦輪的加速
其他家的不只延遲這問題
開山路有時候還覺得太暴力了
小人族我必黑單,機車族不黑只懟。
小車廠沒錢啊,就這麼簡單
諸葛小花

HeeroYo 大部分是為了油耗妥協拉 現在的車0-100退步也都大部分是油耗的關係

2023-08-31 16:30
Silvia999

彷彿回到日本君子協議280匹(誤)。話說回來,聽說在澳洲測試油耗勝過Kuga的250。

2023-08-31 21:30
小排氣加渦輪也不是全然沒缺點,你要多研究器械原理,還有台灣稅制,你若在乎那幾千塊,當然會有差,如果要加渦輪,我也比較偏向排氣量大一點加渦輪
台灣的2.0NA好歹還有165馬力
在德國的2.0NA只有122馬力跟150馬力兩種選項
Mazda的引擎科技真的蠻慘的

AMDer

台灣的mazda 3 165p/21.7kg-m + 運動6AT,放在 mazda 3 上還蠻不錯的,但再上去就不行了

2023-10-26 22:26
HeeroYo

德國是課馬力稅, 要便宜賣就只能降低馬力, 這跟引擎科技無關好嗎, 你去看看118i跟A180也是那鳥樣

2023-11-06 13:46
我一直喜歡馬三
從323
馬三 1代 2代 3代 4代
目前是開3代 我擁有過323 2代 3代
車子本質不錯 外觀自己喜歡

其實165hp 21.7扭力 在台灣是夠用 我還是嫌少了點
我也想他能出200P以上 扭力30左右的馬三 自然進氣也沒差
可惜台灣都不進
當年福特馬自達時期就想馬自達
搞小cc渦輪 結果現在都知道了

馬自達直接不惜分家也不要做小排氣渦輪車
馬自達轉而追求更加有效率的SKYACTIVE
及三不五時都有轉子引擎復活的消息
至於電動車mx-30北美賣很慘,一下就停產

只能說馬自達特立獨行 不迎合市場
電動化起步慢也都錯失一些市場
至於福特三缸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