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場加映,大概一年半的BOSE耳機,貴松松的也是自動破皮


馬自達從福特買回全數股權後,魂動車款銷售的超乎預期;超乎預期的結果,消費者要花更多的時間,等待一輛平價車款。
消費者等待越久,交車的變數就變多,要提高交車速度,以馬自達而言,不是要增設產線,而是增加零件商供應商的數量。
增加零件供應商的數量,又沒仔細挑選的後果,就是零件出包問題多。
我是2015年買3代馬3,至今後視鏡沒出保固過,反而是引擎腳在保固內出保5隻。
有出過引擎腳的朋友們,經銷商大部分換右前油壓引擎腳;我換了右前油壓引擎腳3個月後,車子又開始抖,我認定是變速箱引擎腳。
與經銷商溝通協調後,果然是變速箱引擎腳橡膠劣化與凹陷,我要求原廠出3隻引擎腳+終身變速箱保固,最後經銷商也與原廠爭取到3隻引擎腳與延長變速箱2年保固。(1100公里後,怠速N檔+有無開冷氣,停紅綠燈,抖動到有聲音)
今年4月我的變速箱掛了,好加在當初有執意要求,不然哭死。
四代馬3的問世,表示馬自達沒有沿用福特底盤的技術,而是參考豐田的底盤設計。
更表示馬自達不在走向操控、改裝、平價的大眾市場,而是要走RVA4+CT200這區域的市場。
其實RVA4+CT200這區域的消費者,基本上對車的認知、熟悉、觀念80%遠低於大眾消費者、歐系消費者。
馬自達的豪賭是非常的冒險,但挑選對的零件供應商,或許馬自達有機會佔領自己想要的市場。
如果馬自達只因RVA4+CT200的消費者對車的認知、熟悉、觀念比較不足,隨便打發避免出包,那就是豪賭的幽默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