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從處理事情的態度看一個企業 - 2012.01.03回應編輯

這次馬自達的K頭事件,總算看到了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而不僅僅是謾駡或指責而已,您的文章同樣令身為傳產業務的我再自省,謝謝您~請容我轉貼至個人的FB,再次謝謝您~!

opelcrss wrote:
與其派一堆沒有素質的...(恕刪)


+1,要是馬自達一開始就用這種模式道歉,也不會火燒那麼大了

話說那幾位業務真的死不認錯?
版主講得太讚啦!給你,對你
危機也是轉機,只是M廠搞到最後是少了一個轉機,多了一個危機!
說得太好了!!!!
Honor_Man wrote:
這次馬自達的K頭事件...(恕刪)
我同意樓主對於服務態度的觀點,但是我只能說這些不過是狗吠火車,不會有什麼改變的,2004年以前我對馬自達一無所知,2004年九月30號我交了我人生第一部車—馬三,開始接觸台灣馬自達這個公司,我在馬自達板樹廠保養,因為我也是在哪裡買車。
前三次保養免工資,我自備機油,第四次我一樣自備機油,結帳時跟我說要收「廢油處理費」,因為我沒用他們的機油,我就問:那前三次也應該要收才對阿?因為工資和廢油處理費是兩條不同的費用,技師說:對阿,其實之前就應該收的,但是因為前三次免工資所以才不跟你收,我感覺到「你應該感謝我,我們少收你三次的感覺」,讓我感受到馬自達的「態度」。中間拿不使用馬自達機油恐嚇我不保固車子的事,我想很多馬自達車主也都碰過,我就不想說了,相對我幫我哥把車開去Nissan原廠保養,Nissan就沒囉唆一堆,態度的差異就出現了。
因為那天大頭都下班了,所以跟技師吵是無意義的,事後我打電話去板樹廠,我說我要找你們廠長,我跟被K頭的客戶一樣,我要找主管,我表明環保署已經明訂「機油已經在購買時就已經隨由徵收處理費用,任何保養廠不得再收取廢油處理費用」,廠長又用保固問題來恐嚇我,我不理他,他改口說其實這不是廢油處理費,這是「場地費」,因為你使用我們的場地、工具,所以要收這200元的費用,我質疑那工資費用呢?他說是要付給技師薪水的。這種詭異的解釋都可以掰出來,只不過是因為我不用他們的機油,沒讓他們賺到機油的暴利,所以巧立名目想凱消費者一筆罷了,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一開始講清楚說自備機油要多收費,消費者願意,兩方你情我願,誠實信用原則我認為很合理的,但是馬自達又不敢講,這種心態再次顯示這家車廠對待客人的態度是如何!後來廠長想息事寧人,說可以個案處理,因為他說從來沒有人跟他們反應這個問題,他願意把200元退給我,還說200元又不是多少錢,我又再次見識到他們對客人的態度,第一、沒人反映過,所以我是奧客。第二、還是個連兩百元都要計較的奧客。我就說:我不要這兩百元,我要求你們以後不得在收取這費用。最後惱羞成怒,嗆我以後他們板樹廠不修我的車,身為一廠的大頭,竟然有這樣的處理態度,真的沒什麼好說的。
然後我打去0800的電話申訴,那頭的小姐問我是哪間廠,我告訴她,她竟然又把電話再轉回板樹廠,我見識到總公司的處理態度,也是一絕,搞不清楚我要幹嘛,我知道體制內的方式已經沒搞頭了,我找了蘋果日報,蘋果記者有來找我,但是後來說因為無法取得資料,沒辦法報導,我去消保會申訴,消保官也通知雙方到縣政府協調,消保官的處理是我不管你們要收什麼費用,馬自達必需公告在明顯讓客人能看得見的地方,然後問我滿意這樣的結果嗎?我說不滿意,消保官就給我公平交易委員會的電話,要我去哪裡申訴,後來我打電話去,公平會回答我,這是消費糾紛,不是他們公平會處理的範圍。這時我瞭解,體制內和體制外都不足以對馬自達有所改變。
還記得馬三俱樂部有位Kevin車友,新車引擎出了問題,原廠推說因為不用他們原廠的機油濾心所以不保固,即便外面車廠都認為是引擎本身的瑕疵,最後Kevin考量其他因素自認倒楣自行處理。新竹馬自達有台馬六因為原廠技師沒鎖緊機油濾心導致機油漏光引擎掛點,也是推卸本身應該負的責任,記憶中好像有解決,但是車主精神時間的損失卻是難以估計。這些事件我都還記得,到現在六七年過去了,台灣馬自達沒變,沒有退出台灣,不論是維修、業務體系也都沒變,這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大家都很清楚,馬自達本身是不會改變的,政府也無能,消費者鄉愿,反正那些都是個案,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正如PTT鄉民所言:不意外。
也許樓主不屑業績至上的態度,但是台灣確實是這樣的環境,只要有業績,什麼都不是問題,馬自達不也是這樣嗎?因為有業績,他又何必鳥消費者?到底是馬自達出問題?還是消費者出問題?
ppppppppp
M牌會這樣,我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表示企業內部的其他問題應該不少。

樓主寫得很讚,受教了。


待遇佳 wrote:

也許樓主不屑業績至上的態度,但是台灣確實是這樣的環境,只要有業績,什麼都不是問題,馬自達不也是這樣嗎?因為有業績,他又何必鳥消費者?到底是馬自達出問題?還是消費者出問題?...(恕刪)


其實小弟也非常認同待遇加大大所提論點
對業務而言, 不管是人品或服務都不能換到錢
對業務而言, 業績才是最重要的..
小弟公司業務副總之名言, 也給樓主參考一下
他說: 做業務要像我一樣,長的一臉慈眉善目
但是要滿肚子壞水, 這樣才能賺到客戶的錢
公司不是慈善機構, 賺錢是公司存在的目的
不能替公司賺錢的業務, 管他是不是好人
都沒有必要留他在公司....

很無情, 但, 這就是現實...且在實務上也是如此,
業績好, 你才有機會升課長, 升副理, 升經理
業績不好, 你想要升職, 就算你受到長官的青睞
在實務上也會受到同輩間莫大的壓力, 只能說...難呦!!!
當然, 我們是期望業績好, 人品又好的人能夠爬上高位
但, 這總是只是個理想罷了

回到主題, 整個看了下來, 救小弟認為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台馬在企業文化與組織運作應該有著相當大的問題
業務如此有恃無恐, 或許應該是平日就被"寵"出來的
小弟也認同待遇佳大大所言, 有業績,何必鳥消費者?
畢竟M牌是個強勢品牌, 在電視及其他媒體上投下大筆的宣傳費用
他的能見度及曝光度非他牌所能比擬
現在除了01這個網路平台以外, 已沒有看到任何的追蹤報導
最終此事應該也是不了了之

汽車的銷售就小弟認為, 主要是靠品牌形象把客戶帶入展示中心,
業務後續在補上臨門一腳, 這個單就會成了
敲頭哥對M牌的汽車銷售有無影響, 就小弟認為絕對有影響, 但影響應該有限
畢竟網路平台只是獲得購買產品資訊的平台之一
其他還有電視, 廣告, 汽車雜誌, 口耳相傳等等其他的媒體
此時M牌更需要金牌業務替M牌帶來業績
以上是小弟個人看法...純參考, 無意嘴砲, 謝謝




Kanamion wrote:
看了一個下午的文章,...(恕刪)


樓主寫得很好,給消費者權益很好的文章

待遇佳 wrote:
然後我打去0800的電話申訴,那頭的小姐問我是哪間廠,我告訴她,她竟然又把電話再轉回板樹廠,我見識到總公司的處理態度,也是一絕,搞不清楚我要幹嘛,我知道體制內的方式已經沒搞頭了,...(恕刪)


現在有不少公司的0800客服電話是外包的(專門的客服公司),所以只是受過專業客服訓練的,只能幫你轉接電話!商品特性.技術資訊等不了解是正常的(可能有太多公司及商品會搞混吧?)!不過又幫你轉回去還真瞎!

我記得之前新聞好像有報~這類公司員工流動率很高!原因好像是:薪水不高.常常被罵得半死!






此事件引出許多精闢的文章,教訓不知好歹的服務業也教我們應有的消費者權益,真是受益良多

而敲頭哥受到的委屈由鄉民討回來,看這些惡霸業務個個被揪出來,真是大快人心呀

01是有公道有溫暖的地方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