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ueJay wrote:我是一位今天剛從Ma...(恕刪) 如果公司開除有按照勞基法計算資遣費那勞工局沒輒如果不是 勞工局 要開罰如果因為員工不加入此種制度而被辱罵 可以上法院告"公然侮辱罪"至於社會輿論力量 直接上新聞吧.
以前剛出社會在Nissan"某"北部經銷商時也有類似的制度,叫9大績效還什麼的...記得內容有新車銷售、新古車(掛牌車)銷售、新車保險、續保、配件、返場、鈑噴、車貸、客戶滿意度等等~單位是每月統計一次,每一項目都有目標,一項做不到罰600,上限罰3000,所有當月罰的錢由達到目標的人平分!!在怎麼厲害的業務也不可能月月做到,所以通常每月都由一人獨得或無人拿的到....對我當時一個新人來說,賣車不是問題(賣車該月掛零罰8000),鈑噴這種項目每月目標1~2萬元這種項目我怎麼做得到??我沒啥舊客人怎會有續保??唉~後來看清這種環境就趕快離職了!!
syshiu wrote:暨「出去,現在」又一...(恕刪) 很遺憾 這是汽車銷售界的常態。幾乎所有國產或進口車品牌都有這種類似的制度存在 如一A二B LEXUS等也很多都有 只是程度有別。誠如前列版友們的回應 這制度是不斷砍價 惡性競爭而使代理或直營商們不得不為的產物。汽車業務憑良心講超難做 決不是一個肥缺 據我所之大概除T這種經營方式比較不一樣的之外 好像都是這樣。不過T有自己的內部競爭手段 手法不同但業務間競爭的慘烈度也是相當。(T對業務規律非常嚴格 內部營業與管理訊息一律不得走漏 否則革職並追溯所有損失。)(礙於不想害朋友 請別來問我T是怎做的)不知道樓主在進這一行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態?有沒有先探聽一下狀況?很多人對汽車銷售這個行業理解有限 買車時總覺得業務好像有很多利潤可以砍 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想樓主應該很清楚 利潤多少是老闆規定的 小業務的取決權少的可憐 賣價要砍得低 自己要先入骨三分。只要是車款公開打價格戰的 業務砍價很敢砍的 配備很敢送的 大概都有這種狀況 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檯面上的利潤是必須的 或甚至已經是成本 那砍掉的利潤就不會憑空消失 一定從某處再扣回來。這我想不只汽車 許多行業都是如此 有非常多的行銷手法都是如此布局。也因此汽車業務這一行弱肉強食的現象非常嚴重 有實力 人脈資源多的都是呼風喚雨 弱的通常是四處當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