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acky586 wrote:
2000cc 200匹 你們叫叫他跑車
你們的門檻也未免太低了吧?!
那台叫 蠍哥車好嗎?
是誰被頭文字D搞混啊?
要不要去google一下多少文章稱之為跑車
跑車的定義不是你一個人講就可以的
還有
不要歪樓愈歪愈多
這篇是講機油
antiver wrote:
低黏產品的主訴求就是節能,這是現在的大梗,所以它們火熱賣沒話說!
但若要說它跟高黏產品都會一樣, 高溫高轉也 “完全” 兼顧? 都沒影響? 都沒落差? ... 感覺太神!?~
真若是這樣,那像美孚等的世界品牌 5/10W40 50 的機油還要推出嗎?
不是應該全面推 20/30的 “全能”產品來通包~ 不就好了?
antiver wrote:
我想先來探討機油號數所代表的意義。
10W-40是所謂複級機油(也就是適用溫度範圍較廣的機油)的號數,是由美國SAE車輛工程師學會所制定出來的機油黏度號數,阿拉伯的數字愈大代表機油愈黏,流動性愈差。
10W-40左邊這個含W的數字代表該機油在20℃下符合SAE 10號機油的標準,或講得淺顯一點,W是Winter的縮寫,代表機油在冬天所能承受低溫的程度,數字愈小的機油愈能忍受低溫,現在通用的有20W、15W、10W、5W、0W,20W者約可忍受攝氏零下5°左右,而0W者可忍受到攝氏零下4、50°,可用在南極、北極的地區。
10W-40右邊這個數字代表該機油在100℃下符合SAE 40號機油的標準,或是夏天所能夠承受高溫的程度,數字愈大愈能忍受高熱的環境。現在通用的有30、40、50及60號,像30號者可忍受約40℃的氣溫,而50、60號者則可忍受超過60℃以上的高溫,可以在沙漠酷熱地區使用。
SAE號數越低,機油就越稀,低黏度機油有利於在較冷的氣候下起動引擎,同時低黏度機油可以使引擎運轉的阻力變小,可以比較省油。
但隨著氣溫或引擎溫度的升高,如果黏度過低,將降低潤滑效果,會增速引擎的磨損,特別是一些老車引擎,由於已有相當的磨損,活塞與汽缸壁的間隙已經變大了,用高SAE號數、較黏的機油,反可有填補間隙的作用,有助於保持引擎的馬力和性能。
5W-40機油與10W-40機油相比,其低溫的黏度較稀,車子開起來可能會比較省油一點。但愛車已經開了15萬公里,不再是黃金顛峰年紀了,引擎如果已有相當磨損,那麼由10W-40改用5W-40機油,就怕機油過稀了,無法密封汽缸壁間隙,可能會對引擎性能有所減損。建議您不妨可先試用一次5W-40機油,如感覺引擎的力量、聲響、順暢性不如以前,那麼就再換回原用的10W-40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