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wangs wrote:
理論上IQS要比VD...(恕刪)
其實這就是JD POWER IQS的盲點,
已經有文章分析過了(我看的是英文,中文不知道有沒有)
一般看到problem,直覺就是"problem"就是車子壞了,這當然是越少越好,
但是IQS除了所謂一般定義的問題,
還包括組裝(例如你覺得哪裡好像組裝不太好,在IQS就是個problem,但嚴格來說他也不算壞掉),
這部份見仁見智,有的組裝問題,特定條件時出現的小異音
剛拿到新車覺得它是個problem,但後來開了幾年也沒掉下來也沒壞掉,
新車症候群過了以後也就習慣不覺得是個problem了
還有設計問題,最大問題出在"設計問題"這個地方
有的設計問題是因為是新世代的設計,一開始用起來不像用了很久的傳統設計來得就手,
但這嚴格來說也並不是壞掉,開了三個月以後習慣了可能反而覺得比傳統設計好用,
但是這在新車90天內的IQS就變成個problem,
所以那年哪個廠牌的主力暢銷車出了大改款,這種"problem"就相對多,排名就會往下掉
然後相對起來如果其他車廠主力車僅僅小改,就有優勢了
FORD有一次從第五掉到第二十幾就是因為那年他有兩款主力車大改款,
那文章還有舉例,如新的聲控系統功能增加很多,但需要正確字詞組合才能開啟
消費者初上手,講不對,功能就不會啟動,這就是個"problem"
然後PS變速箱感覺沒有傳統自排順,這又是個"problem"
另外還有舉BMW的新定速介面消費者用起來不習慣,
Porsche的新來令片煞車表現比較好但是粉塵多,會弄的輪圈髒髒的,這些在IQS都是problem
我覺得那篇英文文章還有一點沒提到,就是刻板印象的因素
例如有個同樣的新設計,如果是某牌用可能是創新體貼,
偏偏換成某牌用就是你走太快了,太新了我不會用之類的? 所以就變成IQS的problem了
這點一時沒辦法舉出明確且科學化的例子,
所以正常媒體報導(不是台灣這種免查證可,順便下個聳動標題加個?就刊的媒體)沒說也正常
所以我一直覺得IQS這個,是可以參考,但也不用當聖經
人說數字不會騙人,沒錯數字本身不會騙人,問題是數字背後藏的東西會阿
比起來VDS還比較有參考價值,或說兩個一起看,更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