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的機油品牌應當在1000種左右
單單台灣自創的品牌就超過3000種
想想一個概念
油品的成本+油品的包裝(不管塑膠或是鐵瓶)+油品標籤+分裝成本+公司利潤+業務利潤+保養廠利潤;
各位大大,您認為一瓶油應當要多少成本?
美國製品的機油是因為美國國家政策嚴格規定,必須要回收在提煉,所以美國製的( Made in USA)就要看你車種跟你的適應力。
其他國家出品的絕大部分都是處女油(第一次)
油品的組合是這樣的:
配方油+基礎油
配方油,各家配方不同,所以價格也不同。
基礎油,有分成五大類別
基礎油(即油基)
分為傳統溶劑精練礦物油、礦物油在經過氫化裂解精練礦物油、半合成油或合成油和植物油五種。
1.傳統溶劑精練礦物油
PS:最基礎的基礎油,中油、台塑有生產。
2.氫化裂解之礦物油是從原油提煉而得,主要成分為碳氫化合物;相對於合成油來說,礦物油的化學分子鏈結構較為脆弱,抗剪力差、高溫會將分子結構破壞,較易裂解變質造成油膜破裂,低溫流動性不佳、揮發性較高、隨溫度高低黏度變化大,即黏度指數低等,但價錢相當便宜,如果不激烈操控,在一般駕駛情況下,按時換油也是經濟的選擇。
PS:台塑有生產,已外銷為止。
3.半合成油即部分礦物油及部分合成油組成,此類機油分子較礦物油穩定,也較全合成機油便宜,可以說是將礦物油及合成油截長補短,品質、價格介於兩者間。油品的包裝上面通常會印有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emi-Synthetic的標示。
PS:台灣無生產。
4.全合成油為新一代的產品,它有別於原油提煉,而是以其它化學物質合成,而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有聚α-烯烴 PAO、酯類,其它還有矽油、氟油等,全合成油可製成較高較低之黏度級別、低溫流動性良好、黏度指數高、抗氧化性良好、生成酸性物質較少、不易變質、低揮發性、良好的抗腐蝕性、高溫不易劣化形成膠質與積碳,能符合各種嚴苛的要求,但生產成本高,價格自然不便宜。
PS:台灣無生產。目前市售油品上面標示有『PAO』者、『酯類』者。
5.植物油市面上幾乎沒有賣,有一種油基為毘麻油專供賽車短時間超高速競飆用機油,它是目前潤滑性能最好的油基,但只能供短時間賽車使用,因非常容易氧化變質,不能作為一般汽車長期使用,所以就不多作介紹。
以上大家已經有概念了。OK
接著就是組合
很多新產品都是拿著市售油品檢驗,拿出配方,看市面上有哪一家公司有售出舊的配方,就去買那家的配方油品進來,到台灣之後,再去中油買基礎油,按照比例混合。
一般而言都是用共通的塑膠油品分裝,有些產品為了凸顯他的特殊,就改採金屬瓶身分裝,然後說是原裝進口。當然,這樣價格也比較優秀一點。
謎之音:全世界會用金屬瓶身原裝進口的,少之又少,日本是第一家,因為距離台灣近,壓毀的機率比較低,其他國家要用金屬瓶身(分裝)進口,難度比較高,一般都是大桶200L的金屬桶子進來。
小瓶子的金屬桶身本來就薄,所以不耐壓,其他的就自己想像,不多作贅述。
然後台灣油品品牌眾多,各家爭鳴,所以,大家想想,油品的利潤從何而來??
當然是消費者囉
所以油品真的要多看他的規格
別只看 5W/30 5W40 0W/20 0W/30
也請看一下 API
從SA~SN都有,但使用車種都不一樣。
目前市售都在SL/SM為大宗。
柴油車請注意看C@-後的參數。從CA~CJ
MB機油規範也請注意,您的愛車說明書上都有註明適合哪一種ACEA A3/B4等等的規範。
VW機油規範是針對VW車種的規範,VW507.00是目前Euro IV最新規範,請看車主保養手冊,請勿亂聽亂加,然後再來怪原廠出的引擎不好等等的怪理由。
BMW機油規範,也是針對BMW集團的認證規範,BMW Longlife-04為最新一代的規範。已ACEÅ A3為基礎
所以各位愛車人氏,愛車,小地方也請注意!
別因小失大。
上面好幾位大大都有分享一些,所以,我的分享就到這裡,也給各位作個參考。也歡迎指教。
PS:補充一下,日本國製造生產的一定會有JASO認證!!沒有的話,那就,自己猜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