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hin wrote:沒錯~自己不危險駕駛...請一定要確認或親眼看到後保桿內鐵的形式是大型口字型內鐵或是已經全面換成細小圓管(恕刪) 說真的...外型我不 Care...有沒有豪華電子內裝我也不放在心上...但~要是後保桿內鐵....要是改成小圓管...怎樣我都很難說服自己『它夠力、給我多點保障』的安全性
小圓管跟大型內鐵影響的,應該是輕微碰撞的修車費用,真的發生危及乘員安全的嚴重碰撞,這兩者的差別能有多少?我相信如果原廠在做車體安全的評估或碰撞測試發現小圓管會讓測試結果下降,安全等級會少顆星星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不太可能為了少這麼一點成本去做這些修改。換個角度想,也許原廠在經過測試後,發現內鐵改小圓管不會降低安全等級,萬一發生碰撞時,原廠又可以多賺些維修零件費用這樣一來降低一點點生產成本,再來降低重量可能還可以提升一點點油耗最後還可以讓保養廠多賺錢..... 一石三鳥 才是背後的原因吧
prosit wrote:小圓管跟大型內鐵影響...(恕刪) 這樣換都是可以的重點是原廠無法提出 公正的測試報告是沒有差別 , 或更好只是在DM 還是業務口中說出來假如和原廠說的那樣好的話 為捨不提出說明呢
上禮拜去香港 看到這台請問是新的馬五嗎? 還蠻好看的說還是他是舊版的小改款而已----------------------------------------哈是唷~ 感謝樓下分享 又認識到一台了 mazda 8雖然我本身開mazda6 確沒有很了解之前看MVP空間不錯說 第三排空間還算OK 在台灣也算進口車 銷售前十名內如果mazda 8來台灣上是應該會有不錯的成績
brief_rain wrote:上禮拜去香港 看到這...(恕刪) 這是馬八,正7人座,不是5+2,是曾進口的MPV那個級距。之前有人開箱!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6&t=2055717&r=8&p=1
我也很想知道國產新馬五的碰撞安全等級是多少,如果他們有做這個測試的話!畢竟如果最後我選擇了這輛車,安全會是很大的考量現在車體安全設計,其中一部分強調的都是碰撞發生時,如何維持人員乘坐空間的完整性,基本上前面的引擎室後面的後車廂都是保護成員的潰縮區,新馬五的話可以去看看日本試駕那一篇有車體結構加強部分的圖在設計上需要以這麼大的車身結構來當保護乘員的的緩衝區,實際路上看到的車禍也常是如此以人員安全考量,那跟內鐵能增加多少緩衝,真是不用想太多但是,我還是希望能有內鐵讓車屁屁強壯一點因為如果路上真的有冒失鬼來碰車屁股,結果對方車頭沒事,結果我的車後保桿卻爛了修車費用事小(通常是追撞對方過失),身為車主 車屁股這麼軟爛,真的會被笑 太丟臉
prosit wrote:我也很想知道國產新馬...(恕刪) 小弟在youtube 上有看到新馬五 日規的碰撞測試但奇怪的是 側撞好像沒有氣囊歐規NCAP的好像找不到新馬五的內鐵小圓管 好像沒個確定 看來八九不離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