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Mazda 確認未來車款都只會採用 扭力樑 後懸吊系統

日本人做研究一向都很徹底!
避震跟彈簧要設定相同量值,才去作懸吊種類的比較分析。
圖難道就隨便畫嗎?

Mazda現在有相同車體但懸吊不同的馬3,內部當然也做了許多工程測試(G力,角度....),但是測出比較不好不利的資料,如果是你 會對外公布嗎?

chriskiss wrote:
去youtube打bwm 失控也是一堆,打賓士失控也是一堆,甚至打法拉利、保時捷失控的也是一堆,有需要這麼誇大?
至於你特別推舉的旗魂小桑,剛好他最愛的連蛇,上youtube打lancer 失控,第一個影片就是過伸縮縫就噴出去了。



我上YOUTUBE搜尋了“Lancer失控” “Altis失控”,因為這2部車是同等級的家庭房車(免得XX比OO)。

結果“Lancer失控”的部分不超過4台,單單浮洲橋失控那次就被報了5次。2007年上市已超過10年且沒有ESP(車身動態穩定系統),Lancer單憑和馬3相同的4連桿後懸吊就能確保很好的安全性了!至於“Altis失控”大家還是自己去看吧!
法國車也都用扭力樑,操控並不差,舒適度也能做的跟獨立懸掛一樣,

妥善率好,維修成本低,為何大家對扭力樑印像不好??

因該是日系車把它搞爛了。
後扭力樑懸吊並不利於操控訴求的車型定位
若想要追求更高的駕駛樂趣
應該是後多連桿懸吊設計才有辦法體現駕馭本質
而且現在入門平價車款都開始主流用扭力樑
主要是耐用且結構簡單,加上佔用空間小
但是這樣就少了駕駛操控樂趣
我相信應該也有車友會因為車子採用扭力樑
而放棄這台馬三
現對手Auris即將上市
人家是用後雙 A 臂的獨立懸吊架構,強調操駕樂趣
馬三明年才上市,對手Auris都重裝上陣
這場仗未開打,感覺馬三就先輸一半了

冬天的熱帶魚 wrote:
後扭力樑懸吊並不利...(恕刪)


你說的這點,的確是新馬川該注意的地方.如果只是單純這項消息被釋出,老實說,個人也跟你有同樣的疑慮~
所以同一時間媒體試駕也開始了,很明顯馬自達就是想藉由媒體試駕心得先消除部分疑慮.的確目前的反應都不錯.
當然也可以說媒體在說場面話啦,巴拉巴拉~ 不過總結各家媒體,是沒有太大負評. 單就操控舒適來看,個人是覺得可期待~
畢竟我也沒開過,不能說操控超強之類,就跟沒開過卻講得多爛多爛一樣
而且.....跟懸吊比起來,那顆引擎才是重點~



genweilin wrote:
你說的這點,的確是...(恕刪)


新馬三的引擎絕對是一個賣點
動力性能已經很接近渦輪增壓引擎
油耗節能方面更是無限接近1.5L柴油車的油耗
不管節能或性能上都有非常大進步
這是值得鼓勵的地方
新馬三的動力在190匹,是個滿不錯的表現
在這樣的動力上,原廠依然改用後扭力樑設計
我覺得也許是mazda家族對自己家的車子校調
有著非常大的信心,才會這樣做
但如果是成本考量或是概念車構想而放棄好的懸掉
這樣對於愛車,又懷著駕馭樂趣夢的人
這會是一個很失望心情
新馬三絕對是很多年輕人的夢
如果在節用與駕馭樂趣上找平衡
我相信年輕人選駕馭樂趣佔多數
「人馬一體」的本質不就是駕馭樂趣嗎!
冬天的熱帶魚 wrote:



新馬三的引擎絕...(恕刪)

就算他使用扭力樑
如果價格跟現行款相仿
然後內部空間真的變大
犧牲一點操控還是大賣
只要調教到有原本的水準,那這個新的懸吊就算成功了。

現在人的駕駛技術已經都追不上車子的極限了,這東西太難量化。

同一個彎,有人可能是方向盤跟油門定住一次後不動就過去了,有的人卻是方向盤修了再修,甚至連剎車都用上了。

一般人去爭這個東西感覺就一個虛榮感吧,我是開獨立懸吊的車,所以就是高非獨立懸吊的車一等。

不就是一般市售車...........

so8 wrote:
我上YOUTUBE...(恕刪)


一個是一個月賣不到500台,一個是一個月賣3000台的,搜尋到的次數會差多少?

直接改搜尋馬三就好,多不少了吧。

連搜尋賓士跟BMW都比連蛇多
冬天的熱帶魚 wrote:
但如果是成本考量或是概念車構想而放棄好的懸掉


畢竟馬自達非豪華品牌 終端定價有所限制 如果太多經費資源已經放在新引擎 新車體結構上 那麼底盤懸吊低成本化也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來就看工程師能否在扭力樑的調校上和法佬並駕齊驅 維持"人馬一體"的行銷招牌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