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馬自達三的妥善率?

Pizza100 wrote:
今年6月時感知器故障國外召回 台灣有發生故障案例
馬場也公開表示台灣跟日本狀況不同所以不用召回
最後被自救會抗議又去第三方檢測 交通部糾正還不是召回
現在手煞車會在行駛中咬死碟盤是多麼危險的事
傳統手煞車與電子手煞車發生案例也不少
難道不怕造成火燒車嗎?


你拿感知器的召回與電子手煞車作連結,請先區分這是兩件不一樣的召回。

如我前面留言所述,沒使用到問題物料是無須做召回,但車主有權益可以要求查詢車子此料件批號與生產履歷,這個是國際規範,你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不要亂黑。
請勿無限擴大延伸

我的雨刷模組也是有打電話詢問是否有中,有中就會通知,沒中就是照開。
過度驚慌擔憂不是好事,而是要冷靜有條理去了解情況,還有要多充實常識,電子產品這種東西的壽命是很難一致,就像你出門都有機率被酒駕的撞到一樣,無法接受這種觀念的我都建議買最機械式最單純原始的,起碼故障機率低。
我的是2017年底的馬三,結果後照鏡還是壞了,沒撞到,收摺有問題,但賣掉時降了30萬
馬三改款太快,容易降價
交車不到二個星期就改款
danny750325 wrote:
那個有批次追蹤(ISO...(恕刪)


阿台灣需召回的那些年分的車主就遇到了跟國外描述卡死一模一樣的狀況

除了原廠 沒人知道這些物料製造號碼 我也電話問過原廠是否台灣卡鉗用的料跟國外不一樣,客服小姐回說沒有不同阿
除非法規或驗車需要,車廠不會沒事特地開發使用不同的生產方式來增加成本的

大家覺得原廠不進行召回是因 台灣用的料跟美日英大陸不一樣的機率高 還是 裝傻的機率高?

想想噴水、斷鍊、感知器、後視鏡 這間車廠的處理態度應該可以知道是哪個機率高
danny750325 wrote:


你拿感知器的召回...(恕刪)


建議你多增加實務本國車界知識經驗
生產批號也只是基本的生產管理
電子手煞車和傳統手煞車都有案例
國外也也召回了

感知器的經驗就像
目前手煞車應召回而不召回的狀態
二代馬3基本上沒什麼問題,除了空間小外還蠻好養的,可惜已經賣了><回不去了
我個人還是覺得傳統手煞車比較好

danny750325 wrote:
那個有批次追蹤(ISO...(恕刪)
陽光快遞 wrote:
我個人還是覺得傳統手...(恕刪)


認同,我也是習慣自己拉和踩,自己來最放心。
電子系統非100%沒問題,科技只是讓生活更便利與舒適,但不代表更安全。
Pizza100 wrote:
建議你多增加實務本國車界知識經驗
生產批號也只是基本的生產管理
電子手煞車和傳統手煞車都有案例
國外也也召回了

感知器的經驗就像
目前手煞車應召回而不召回的狀態


你實務經驗豐富?待在製造業?
安全性召回要有一定條件的,並不是你聽聞誰遇到故障服務廠無法解決就認為車商有義務全數召回檢查。很多限制都有定義的,沒有一定比例是無法進行下一階段動作。

你覺得召回條件很爛的話,那就請你像檸檬法案一樣再去請託立法委員修法,不要一直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說誰是錯的。
danny750325 wrote:


你實務經驗豐富?...(恕刪)


請你多看召回辦法
車安中心怎麼判斷通案瑕疵的這才經典

檸檬車法10年前消保處就在推動
但公文躺在交通部和經濟部各好幾年了
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直到最近交通部被抗議陳情後
交通部立場轉向消費者的權益贊成檸檬車法
剩經濟部還在原地踏步
Pizza100 wrote:
請你多看召回辦法
車安中心怎麼判斷通案瑕疵的這才經典

檸檬車法10年前消保處就在推動
但公文躺在交通部和經濟部各好幾年了
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直到最近交通部被抗議陳情後
交通部立場轉向消費者的權益贊成檸檬車法
剩經濟部還在原地踏步


你有疑義就提出申訴,或者到公民論壇去連署要求修改安全召回辦法。

實務與你見解有出入,你可以提出討論,但請不要有針對性特定對象,因為很容易模糊你主訴求,你的中心思想要可以廣泛應用在全體,而不是為了單一事件的某個細節而要做變革。

我不是車安中心的人員,但我知道程序是可以改變,唯獨結果不可以有變,期望的結果有變會影響正確性與公正性。

請你先思考你要改變的是輸入輸出的產物,還是過程中的環節。如果你期望的是最終目的,那等於要重新定義安全性召回與擬定所有流程,要花費更多時間與成本。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