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馬自達新一代制車技術簡介

celestar wrote:
我建議你去查下CX5...(恕刪)

你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你的文章很明顯就是抄來的, 我質疑你抄來的文章內容有問題, 你在不爽什麼?
atkinson cycle有規定一定要像toyota那樣膨脹:壓縮約等於3:2嗎?
只要膨脹比大於壓縮比就可以算Atkinson cycle, 哪怕是10:9也算是
極端的膨脹:壓縮比會導致引擎在低轉低負載容易熄火, 因此需要機械增壓幫忙
而Toyota則是用電動馬達輔助, 避開這個無效區
但如果低轉低負載跑Otto cycle, 適當負載時切換到Atkinson cycle, 那就不會有熄火問題, 而且能維持引擎最佳效率, Honda R系列引擎就是這樣搞的
而Mazda可能是用另外的方式, 壓縮比維持約12附近, 讓膨脹比略為提升到13~14
如此一來既能維持低轉速不至於熄火, 又能提高熱效率, 而且也省去切換循環模式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那顆最經典的1.3L Skyactiv-g, 真正壓縮比達到14的Skyactiv-g
結果只有84馬力, 11.4kgm扭力
同廠牌1.3L舊引擎壓縮比10就有91馬力, 12.6kgm扭力
簡直是越做越回去了是不是啊?
壓縮比提高那麼多, 馬力扭力卻還降低,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Atkinson cycle
只是Mazda避重就輕不想講, 卻講那個不是重點的4-2-1排氣管
大概是怕講了大家就覺得沒啥神奇的吧
事實上Mazda搞Atkinson cycle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只是Mazda稱它為Miller cycle而已

celestar wrote:
本人是馬六車主,對馬...(恕刪)



很棒的文章
x100
給你100個讚〜
馬自達頗吸引我的
好看的外型設計
又有不錯的技術層面
當初Skyactiv在台發表時也引起我的好奇
在他們的官網瞭解了好一陣子

不過文中有些許錯字
這週末我有控可以幫忙你改唷
看樓主需要我的幫忙嗎







最開心的是Mazda終於把Ford甩掉,
重新成為獨立車廠.

Skyactiv + i-Eloop快來台灣量產,
不過Mazda可以考慮一下手排車型嗎?
有錢卻很難買到蠻頭痛的.



普通消費者可能沒興趣討論什麽Skyactiv 純屬文字遊戲 千萬別被洗腦

這就跟Apple賣高解釋度熒幕卻弄個什麽Retina screen

給我缸内直噴 給我看油耗,馬力就好

消費者自然會對比
很用心的車廠 多虧你很棒的分享~ 大家才知道 ^^ 看完都好想買一輛了!

celestar wrote:
你我都不是專家,不用自己去斷定什麼ATKlNS0N輕度又什麼0TT0 cycle


otto 可以打成 0TT0 我都不知道該說甚麼,別亂幫人家改姓好嗎?還改成數字。-_-

網路上很常看到一種現象,有些人看到一篇很長的文,說的頭頭是道,說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不管有沒有看完就會按讚,回應說這是好文,是不是好文,應該要深入去先了解,真的知道了才能說好或不好。hTC one 剛推出的時候有個自以為對相機 sensor 很了解的人寫了這篇錯誤百出的東西,到現在還有一堆人在回應:雖然看不懂但感謝大大說明、感謝大大分享,真的令人無言,這篇會不會也這樣呢?我覺得就要開始了吧!
純推原PO用心分享
希望可以看到 MAZDA 6 WAGON 2.2D 在台上市.

chansaikit wrote:
普通消費者可能沒興趣...(恕刪)


你說的太中肯拉

celestar wrote:
本人是馬六車主,對馬...(恕刪)

以後有機會一定去試試Mazda的柴油引擎
celestar wrote:
本人是馬六車主,對馬...(恕刪)


Mazda去年轉虧為盈
從銷量來看
原本的日系四大廠:Toyota、Honda、Nissan、Mitsubishi
我想應該要換成:Toyota、Honda、Nissan、Mazda了~~

Mazda引擎技術不錯
但可惜沒有較具代表性的性能車款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