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star wrote:
我建議你去查下CX5...(恕刪)
你也真的很莫名其妙
你的文章很明顯就是抄來的, 我質疑你抄來的文章內容有問題, 你在不爽什麼?
atkinson cycle有規定一定要像toyota那樣膨脹:壓縮約等於3:2嗎?
只要膨脹比大於壓縮比就可以算Atkinson cycle, 哪怕是10:9也算是
極端的膨脹:壓縮比會導致引擎在低轉低負載容易熄火, 因此需要機械增壓幫忙
而Toyota則是用電動馬達輔助, 避開這個無效區
但如果低轉低負載跑Otto cycle, 適當負載時切換到Atkinson cycle, 那就不會有熄火問題, 而且能維持引擎最佳效率, Honda R系列引擎就是這樣搞的
而Mazda可能是用另外的方式, 壓縮比維持約12附近, 讓膨脹比略為提升到13~14
如此一來既能維持低轉速不至於熄火, 又能提高熱效率, 而且也省去切換循環模式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那顆最經典的1.3L Skyactiv-g, 真正壓縮比達到14的Skyactiv-g
結果只有84馬力, 11.4kgm扭力
同廠牌1.3L舊引擎壓縮比10就有91馬力, 12.6kgm扭力
簡直是越做越回去了是不是啊?
壓縮比提高那麼多, 馬力扭力卻還降低,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Atkinson cycle
只是Mazda避重就輕不想講, 卻講那個不是重點的4-2-1排氣管
大概是怕講了大家就覺得沒啥神奇的吧
事實上Mazda搞Atkinson cycle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只是Mazda稱它為Miller cycle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