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w = -35
5W= -30
10w = -25
意思是說翻號越少流動性越好,但有這多人說用0w的最好,其實這不完全正確,這要看車子的年齡及有沒有時常在狂超,其實在台灣的環境用5w的就很夠用了,即時冬天的時後合歡山最多也-10度左右,用0w跟5w是差不多的 ,不像歐美某地區需要那麼低翻號的機油來度過整過冬天。
而 w後面的 40、50、60是代表引擎高溫時(100度),機油油膜的黏度,簡單來說,新車、平順開車者、不操車者用5W40,
老車、會吃機油、時常載重用10W50的即可。
第一類 溶劑型萃取基礎油
第二類 烴化油
第三類 烴化重組油
第四類PAO α-C烴化油
第五類 酯類Ester基礎油(GROUP V)
SAE黏度規範為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所規範之黏度標示,其黏度標示的W為英文Winter冬季的意思,代表低溫黏度值,用以判斷低溫啟動時的難易,如0W、5W、10W、15W、20W;黏度標示後者之數字用以判斷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如SAE20、30、40、50、60。從低溫到高溫的黏度範圍越大,代表適用溫度範圍越大。例如:5W-50比15W-40在高溫下油膜韌度為強,適用溫度範圍也越大。
一般來說除非是老車或是稍微會吃點機油的,我才建意使用10W or UP 等級的不然使用 5W-40 或 50 的即可,夏天快到了天氣熱相對的汽車引擎溫度也會跟著受影響再加上開冷氣的話 ~~ 使用 30 等級的個人認為是不太合適,除非你有一雙靈敏的腳一採油門就能知道油壓的變化及足夠的資金(隨時可以換油),不然還是建意使用 5W-40 或 50 的即可。
P.S 每種機油(全合成、半合成)的配方及清潔成份都不同,不要換來換去的這樣可以必免化學的變化油泥的產生
Taiwan Miui FB:taiwan.miui@gmail.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