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卡鉗裝飾蓋⋯偽BREMBO安裝分享


calebju wrote:
對於一般非車手的我...(恕刪)

西方的東西基本上都不貴
貴的都不是料價
而是運輸過程到車主這段產生的費用
A New Driving Sensation

gsxleo wrote:
這是一個爭議性商品...(恕刪)


最安全又省錢的作法==> 噴卡鉗漆就好了....(自已的噴了5年了漆面狀況還算OK)

彬哥04 wrote:
那是換卡鉗..還是換來令效果好呢!

...(恕刪)

想要怎麼搞就看有多少預算要花
你下的論點何不說
來討論卡鉗跟來令怎麼搭效果好

A New Driving Sensation
這正是我們不合作的認命消費者共同造成的結果。想想,一整台全新進口馬3加上幾年保固服務(出事還可以告),才賣到69。如果一套6萬9的卡鉗、來令、盤、線,就占全車價的10%了。大家一提到改車,先就問你口袋有多少錢?反正幫你花完就是了。我想,會買馬3的,應該還是看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居多吧。再者,新馬3在全球幾個主要市場反應都還不錯,難道制動系統會爛到得全部換掉才能上高速(又不是下賽道)?至少我個人會先理性分析一下最佳的性價比再說。

無敵e小秉 wrote:
而是運輸過程到車主這段產生的費用...(恕刪)
老實講..
討論的出發點若都是在站在人性本惡
(店家都是為了賺錢而泯滅良心)的話....
其實也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

因為...

你真的遇到沒良心.不專業的店家....
而我也真的遇到顧口碑.很負責的店家....

至於為何不直接討論卡鉗.來令的搭配??..
很簡單..這不是我的專業..(或許有人很懂)..我不亂發表..
況且每個人對於剎車力道是否線性? 粉塵是否過多?...等需求不同...
我相信也很難討論出適合於每一個人的組合吧?

自行從國外進口套組卡鉗..是比較便宜..但
配合安裝店家.後續維修保固等...是不是又是另一個人性本惡的問題??

我的做法是..相信專業..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要如何找到專業.又有口碑.又負責任的店家?
我就不多討論..因為..有負面經驗的人..又會回到一開頭所說的...

PS:不是馬3的原廠制動力是否很爛的問題...這是每一輛上路的車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個人的觀念是~煞車制動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打個比方..假設~~新馬3的原廠剎車100-0..需要40公尺...改裝卡鉗後..100-0.只需要38.5公尺...
這就是我所指的"更好"的意思..
當然..很多人說..我開過很多原廠車..從沒改過剎車..還不是開的好好的...
這樣的比喻...就好像買2安全氣囊的車主說..幹嘛買6安全氣囊的...我還不是開的好好的..
這樣的說法..我也沒法說他有錯.

因為必須要等有一天.就差這1.5公尺的距離而撞上時...才會懂得我在說什麼....


彬哥04 wrote:
為何不直接討論卡鉗.來令的搭配??..
很簡單..這不是我的專業.(恕刪)

制動系統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換對向卡鉗不代表一定就是好,
不是只有換卡鉗制動系統才能提升
更不是只換哪單方面效果就是好

如上文,有多少預算就有多少作法
身旁常有各大進口夾蹤跡,本人興致缺缺
本人裝過0.7u以上的來令,只用原廠夾搭PTEF油管
以上的效果,想不到有啥理由可以讓我家中144匹馬力的老車換對向卡鉗
為了外觀,炫目度~這我不愛,本人底盤注重C/P實質
我如果說這樣的搭配有8成換進口卡鉗kit效果或pk過台製kit
大概會有人說那賣卡鉗的都不用賣了這種話

不過若有同好有試過,大概就懂我這意思

如是認為換卡鉗才是好,試問其他周邊無構成因素?
對向卡鉗的出力效果確實是比單向浮動好
但最終也是要週邊來輔助

在車主有限的預算下,照需求
不換卡鉗之下,可以搭配成最接近換卡鉗大碟的效果
要換卡鉗,就搭配力道效果完全輸出
不要那種只做半套的,在我個人就這是好
啥需求設定,就看車主,絕非只狂推某種單一配套

在不換卡鉗之下,碟盤材質設計(非加大),來令
有多種選擇可以提升煞車性能
高制動產品有三多
粉塵多,異音多,耗損多
想要提升上面三點就要接受,即使換卡鉗也是會有三多
哪個區塊產品摸久,自己就會了解

改裝卡鉗絕非煞車性能提升的單一選擇
A New Driving Sensation

calebju wrote:
這正是我們不合作的...(恕刪)

正如所說
煞車系統有分
1.性比價>重c/p實質
2.炫目價>重外觀,注目度,比大顆比大盤,性能其次(反正興趣改好玩的)
3.場子價>真正下去跑場子,跑山頭
A New Driving Sensation

gsxleo wrote:
這是一個爭議性商品...(恕刪)


看到這麼多人砲你的分上 我就不開砲了 反正 都是砲一樣的東西!!

不過!! 你拆掉了嗎?? 孩子 你這樣 還不如去換一組通風畫線碟 改個來令 然後 卡鉗噴紅漆 這樣還比較殺...
果然還是有瞭解的,感謝。希望儘早有前輩測試出一套針對2015馬3的高性價比方案。不是為了徒增門面或真正場地山道,而是為了街道増強而已。

根據之前經驗,HAWK HPS是一般共識,而JC Brake凌雲極限,卻是很多爭議。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針對2015馬3進行有系統地測試。還是我根本上錯了網站?

無敵e小秉 wrote:
制動系統不要有先入...(恕刪)

calebju wrote:
果然還是有瞭解的,...(恕刪)

要說HAWK~
個人認為基本提升等級就是要HP+,以下等級就不須考慮
HPS HPS5.0通常都是在意嫌HP+有聲音,粉塵多得在裝
裝久了那聲音真的沒啥,HP+以上的大都是有聲音的,利度就沒話說
要等人家測試~自己買來試會比較快

如果想體驗不換卡鉗之下,想要有它的力道湧現
9012以上等級+PTEF油管,盤看要是DBA或DIXCEL,最基本可以OZ
下圖就是
若聽人家說吃盤要去車,有幾條溝就很緊張,怎麼辦會壞掉嗎
下面這種搭配,上面所述就會改觀

我順順開比較慢,1年約2萬km下課,制動力道真的不用換對向卡鉗,
盤耗材又不貴,哪需要花裝330以上的來增加重量
前2代的MS卡鉗,我買來嫌太重也沒不想裝讓人







多少預算就有多少搭配,取決於車主需求
反正網路發達=制動力要提升=換卡鉗
A New Driving Sensation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