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樑確實在小尺碼的車上操控表現不俗。不過,爭論的同時,有沒有發現扭力樑其實大部分都還是在小尺碼的車上。每種設計,先天條件就是不同,不管如何改良,每種設計都有其宿命的。操控也許可以提升,但後座舒適度光是扭力樑要改善應該還是有限的。
yashro0905 wrote:馬自達算價位高的車...(恕刪) 你可能不懂我說的高價含意我是有納入品牌等級馬自達的品牌等級就是平民等級,但以他的價位在平民等級算高的當120萬買福特/日產/等等相同品牌等級的車子,懸吊都比較好時,那就會有弱勢.......如果預算只有60~70萬那還能挑什麼,對吧...
gatsby514 wrote:扭力樑確實在小尺碼...(恕刪) 個人覺得可以不用把視野定的太死假設,同樣是一根樑,但中間的材質做了變化,讓他可以吸收掉左右車輪因左右不同路況造成的車身可能的位移力,然後又能提供連軸的效果,那這樣的扭力樑就一定比多連桿差?以前無法兼顧可能是技術力未達,導致得分成樑的連接及兩邊車輪不影響,但並不代表說技術力永遠無法做到,設計也並非永遠不能改。就像我之前提的例子,直噴跟MPI現在還是兩種方式,但豐田已經做到用兩個部件把兩種的優點都留住,那有沒有可能以後可以進化到一個部件就擁有兩種的優點?到時如果那個方式是以MPI做出發點的,那還一定要認為MPI落伍嗎?技術會進步,設計相對能跟著改變,可以不用太侷限自己的視界的。
CcCManCcC wrote:你可能不懂我說的高...(恕刪) 就消費學來說,實際的表現才是平價車種的重點所在。只能再舉一次神車(卡羅拉)的例子,大家都平價,憑什麼神車(卡羅拉)就是賣比較好?而高價車種才會去注意那些東西,因為你買的除了車子本身,還有一份虛榮。個人不覺得馬自達有比豐田或福特高級啦,那是現在在台灣馬自達是進口車,您才會覺得有高級一點。事實上他就是個平價汽車品牌,跟福特、豐田沒什麼區別的(要就全球銷量來說,馬自達更是遠遠及不上這兩個品牌。)
yashro0905 wrote:就消費學來說,實際...(恕刪) 當然就消費來說表限平價是很好但是本來一台車子用獨立懸吊..賣120萬改款換成 扭力樑 賣120萬你覺得?????我上面有說馬自達就是平民的品牌呦...我也沒說多高級因為他是全面換裝,代表從入門小車到旗艦車種都一樣那我現在買二代CX5是獨立懸吊,以後三代CX5變成扭力樑,售價卻還是一樣高貴(120),這樣感覺沒比較好TOYOTA連RAV4都是雙A臂當然除非說MAZDA全面換了扭力樑以後,就把成本在別的地方升級,那OK可以說說不過一般很少會降價賣才對你舉例的阿提斯,本身就是個平價品牌中的中低階車款,我說的是平價品牌中的高階車款..應該要有所區隔..
CcCManCcC wrote:當然就消費來說表限...(恕刪) 那只能說您先入為主的想法太強烈如果他換扭力樑後的表現跟之前的多連桿一樣,甚至更好,那為什麼不能一樣賣120萬?人家針對整個車身跟底盤還有扭力樑是有一套新的總成跟技術的,個人覺得是可以期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