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終於等到新馬3試駕影片囉

相較在日本的售價,再換算來台的售價,你就會發現l牌的價格非常的佛心且有競爭力

我雖然討厭t牌,但是對於凌志卻不會感到反感~起碼他也是進口的且撞擊測試也不差

人家目前還不是母公司直營喔,所以和泰能拿到的成本價格應該跟直營的還是有差

馬自達已經直營了,如果不能提升自己的後勤跟服務,價格還老想賺飽飽,賣一台賺數台,

那像當年的本田一樣被打臉是遲早的事,本田那個不二價的鳥策略,沒多久就自行破功,

現在進展間都是十萬起跳價(大部分車型),我實在看不到馬自達哪來的自信敢開這個價~還是想學慘田??

換算日幣售價,馬牌平均都比凌志貴,舉例gs250(日幣624萬,台幣只要223)

目前去問可以現金折13萬還送一堆配備~等於台幣210萬可以買到後勤跟服務一流的日本高級車還保值

馬六日幣340(現行款),來台拔了一堆配備,還賣137萬,現金折價3.5,等於133左右

馬三日幣最貴的2.0 256萬,來台89萬(折價後且配備也拔不少,起碼凌志沒拔座椅加溫跟電動椅),

如果這些東西成本真的很高,那凌志是如何在這麼漂亮的售價下還能保有配備跟漂亮的現金折價??

有沒有訂貴我不知道,但跟凌志比好像還是貴

重點是人家有高級車口碑、良好的行車品質、有保值二手市場、有服務一流的展間跟技術好的後勤維修,台馬你有什麼?

馬牌明顯定貴了,且還折的少(折少還不知拿去改善後勤技術跟增設據點還有提升服務)

都直營了,成本自己也好掌控,一定比給代理商漂亮~

建議少賺一點,先衝市佔率,再靠後勤保養賺回來,你還是可以營運,既贏了理子又有面子!!

大大大藍寶 wrote:
其實你可以看仔細一點...(恕刪)


果然這才是你的重點 針對人

不過光是fit的試駕 go車誌就比對手收視率高了一倍多 試駕還是最後一批

說明了大部分人比較喜歡嘉偉的試駕

摁...加油
SKYACTIV-G wrote:
相較在日本的售價,再...(恕刪)


以現在台馬的後勤水準,還是價錢定高高,不用先衝市佔率比較好。

不然未來車多狀況多,一定會被罵的很慘!

其實馬3這種特性的車,本來就不是像神A那種大眾導向的車子,銷售量本來就有限。
買車是一時的。養車是五年十年的事。會考慮這麼長遠的人。應該都是神A的買家居多。不少人想買馬三不外乎外型好看。安全配備完整。相信日本進口的組裝品質。操控佳。這樣就夠了。晕竟有一好没二好。但是馬改直營後除了辦活動外。維修服務真的就會改善嗎。會不㑹太一廂情願將直營和變好畫上等號。這都需要時間証明。



SKYACTIV-G wrote:
相較在日本的售價,再...(恕刪)
SKYACTIV-G wrote:
相較在日本的售價,再...(恕刪)


這樣比看起來很有道裡,但有一些盲點,想想看L牌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什麼?有賣的比對手好嗎?
那馬自達的主要對手版上一堆人都說了,那配備價格有比對手差嗎?
結論L牌的對手不是馬自達,它的對手是雙B,等它贏過雙B一定會漲價,台灣商人就是這樣
嘉偉講的不錯,給個優

問題在於拍攝影片的人技巧太差了,完全沒有顧慮到觀眾觀賞影片的感受

一再使用由模糊到聚焦的拍攝手法
一再使用由近而拉遠的拍攝方式

一整個無法好好欣賞車的的輪廓與線條,整個影片動個不停,才有個完整的輪廓顯現卻又馬上跳到另一個角度


沒看過拍的比這還爛的
也遭塌了嘉偉精彩的講評
SKYACTIV-G wrote:相較在日本的售價,再換算來台的售價,你就...(恕刪)


說的落落長....沒用的啦!
就你說的L牌比較便宜的話,那也是日本車商的訂價策略,在台灣....別傻了啦!

aahoo87 wrote:
買車是一時的。養車是...(恕刪)


如果沒有記錯......
台馬是日本直營肯定沒錯
但是經銷商和保修廠還是沒換啊
這是不少人會擔心的點吧

ADLY wrote:
不夠客觀.....是...(恕刪)


老實說 感覺是好車一部
只不過配上維修體系 + 零件價格

我只能說買這台的年輕人請保重

Tom Wu wrote:
如果沒有記錯......
台馬是日本直營肯定沒錯
但是經銷商和保修廠還是沒換啊
這是不少人會擔心的點吧


這倒是事實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