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達要全面進口??馬三&五也是嗎?我是不認為全面進口是件好事 畢竟品牌形象長久下來紮根 已經根深蒂固 除非牛肉夠大碗 不然品牌形象還是不及1A2B1L馬三和馬五路面上能見度還OK 還是有他的市場在馬六進口都這個價格了 馬三馬五要訂價多少??配備要多少才會讓人有價值的感覺?
是這樣嗎?不是說 雖然代理權生變 但是跟福特的生產合作依然維持現狀我想日本馬應該還會讓福特生產 只是車款比較沒那麼多了 6比1 進口6款 國產縮減為1款 馬五改為進口新馬三 後年上市如果賣不好 應該還是會被日本馬收回去
如果Mazda是第一砲我相信其他車廠也不遠了下一個應該會是Honda再來是Ford, Mitsubishi至於Nissan與Toyota應該會維持比較長的製造之路其實這已經是進行式了這兩年來國產車推出幾台, 進口車又有幾台?我只看到一堆一堆的進口車, 而國產車兩隻手就數的出來了
福特的Mondeo好像是第一槍,然後Nissan的Teana,都紛紛改成進口了,因為都打不過Camry現在連馬自達也要跟進了以後國產車大概只剩下小車和神車反正這些消失的國產車都是賣不好,所以消失後對消費者影響不到Luxgen也賣不好,也許幾年後也會像台塑汽車一樣消失了我倒是想到原先因為國產車而存在的一些作業員工程師接下來大概就沒工作了,賣車的業務倒是沒有影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作業員工程師領太多才導致車價太高?還是零件供應商為了養太多員工所以報價太高?總之我只知道又多一批台灣人沒工作,日本美國德國人也可以多賺一點錢了
demo1234 wrote:馬自達 恐轉型純進口...(恕刪) 老實說這次馬6的配被真的是很到位!看看其他相同價位的進口車!VW PASSAT跟Peugeot 508的主被動安全都沒馬6齊全!馬6 2.2D真的是很超值!
taihoo wrote:台積電的專利再多,也只是做代工而已,這以後有可能被對岸取代... 這很難發生因為你不知道這個產業跟汽車製造業的差別在哪裡工業發展了超過半個世紀汽車製造業所用的技術都是成熟的東西, 大家技術都差不多, 可以取代性很大而且5年前跟5年後用的技術可能都大同小異但半導體代工呢?首先你要拿的出合理且先進製程來吸引design house注意, 好比28或22nm跟不上進度的廠就賺不到錢然後還要跟design house合作完善產品設計, 而不人家丟給你什麼都能照表操課製造出來, 所以信用與經驗就十分重要光這兩點就不是一個小廠可以跨足的領域如果你5年前問, 半導體代工會不會被其他地區價格攻勢打垮, 那我還不敢跟你保證結果, 畢竟當時的產業門檻還沒那麼高但現在你問這個問題, 我保證大者恆大這四個字永遠會成立, 沒有根基的半導體代工廠想要追上來, 可能性是0所以台積電股價漲到110元了啊, 市值都3兆了這個產業唯一擔心的是沒有殺手級應用來延續擴張趨勢以前有PC產業支撐, 現在有行動通訊系統, 但總有飽和的一天吧? 未來要靠什麼來支撐產業擴張呢?
meridian wrote:其實這已經是進行式了這兩年來國產車推出幾台, 進口車又有幾台?我只看到一堆一堆的進口車, 而國產車兩隻手就數的出來了 安啦,雖然進口車的款式愈來愈多但總銷售量,還是國產車佔大宗畢竟對多數人萊說車子只是代步工具當然,價錢更是多數人買車的第一考量乾脆取消課進口車的稅,這樣國產車的價錢才降的下來
stephen yen wrote:福特的Mondeo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作業員工程師領太多才導致車價太高?還是零件供應商為了養太多員工所以報價太高?...(恕刪) 絕對不是這樣的,薪資水準倒退已經是既定事實,日圓貶值,豐田等日系車廠大賺(但不調降售價)也是事實。反過來說,應該是M型化社會,中產受薪階級頂不住了,會消費這些奢侈財的人變少了,大家換車年限也越來越長,車子越選越小越省油,才導致中級距的一般車賣不好(高價車還是賣得嚇嚇叫)。另一方面,從大環境來講,兩岸生產要素接近(都以搞代工起家),目標市場接近(都是歐美),從經濟學來說,互相替代性高,對於國外買家來說,何必花更大成本買類似的勞務?因此我們也不太可能一直維持高所得,反而他們還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可撐...國產車的消失,只能說是代表美好時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