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activ-X 後續與未來】
因成本過高導致銷售低迷,MAZDA 停止「SKYACTIV-X」引擎開發和生產 (2025-02-04新聞)
Mazda 在眾多日系品牌中是具備偏執狂個性的車廠,雖然規模不大,但卻非常勇於挑戰不可能的事物,從轉子引擎的開發、附帶壓力波增壓器的柴油引擎、米勒循環引擎等。雖然屢屢劍走偏鋒因而在銷售量、生產規模上無法與其他品牌競爭,但 Mazda 也不在乎,他們只管著打造出能感動消費者的車款,更不斷的精進自己的造車工藝與技術等。
而近幾年最受矚目的技術,莫過於 SKYACTIV-X 次世代內燃機,採用創新的SPCCI (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也就是火花塞當作活塞的方式來控制壓燃的跨世代技術。
Mazda 的 SPCCI 技術實際上是在理論空燃比SI、理論空燃比SPCCI、稀薄燃燒 SPCCI 三種燃燒模式之間相互切換,而且SI火星塞點火是一直作動的,讓壓縮點火的區域最大化,在高轉速狀態負責點火、在中低轉速狀態下控制氣缸壓力。
原廠雖然宣稱SKYACTIV-X引擎的熱效率預計將比傳統的SKYACTIV-G提高20%~30%,同時還能改善燃效和扭力輸出!但搭載於 Mazda3、CX-30 時評價並不熱烈,許多消費者抱怨油耗和駕駛性能都沒有想像中好,而且在日本市場價格比搭載 SKYACTIV-G 2.0 的車型高出約 68 萬日圓,比搭載 SKYACTIV-D 1.8 的車型高出約 40 萬日圓,形同「雷聲大雨點小」。
[歐洲Sky-X的成功]
不過在歐洲市場由於CO2排放量高的引擎會受到罰款、導致價格更高,因此SKYACTIV-X的市佔率較高。
根據統計 Mazda3、CX-30 於歐洲市場販售近一半的車輛、荷蘭近 100% 的車輛都是 SKYACTIV-X 車型,也因為高速交通條件對 SKYACTIV-X 有利、在高轉速下表現優異,對於需要跨國長途需求的歐洲市場來說 SKYACTIV-X引擎較為吃香。
目前除了歐洲市場還買得到 SKYACTIV-X 以外, 日本市場僅存 MAZDA3 SKYACTIV-X 規格販售、中國市場更是僅有 CX-30 SKYACTIV-X 一款,台灣則是在 100 台賣完之後就此絕版。
[Sky-Z的催生]
不過近日日媒傳出 Mazda 內部因成本高、銷量低迷,已經放棄這具動力系統、改將目標放在 SKYACTIV-Z 上面!
SKYACTIV-X 的成本高也是事實,因此原廠決定將其停產的舉動並不令人意外,其開發過程中培育的技術將應用於下一代 SKYACTIV-Z 新型四缸內燃機引擎和轉子引擎(RE)上。具體來說SKYACTIV-Z 引擎採用理論燃燒方式「Lambda 燃燒」,在從低速到高速的廣泛引擎轉速範圍內進行超稀薄燃燒,以實現高熱效率。
Mazda 表示 SKYACTIV-Z 能夠符合歐洲 Euro 7 與美國 LEV IV 及 Tier 4 等嚴格的環保規範,目前正在開發中。目標是在 2027 年度結束前推出市場,未來這款新引擎的燃燒技術也將轉移至直列六缸引擎,以提升其環保效能。而SKYACTIV-Z所採用的超稀薄燃燒技術是 SKYACTIV-X 理論的進化版本,該技術利用火星塞附近的膨脹火焰球來燃燒周圍的超稀薄混合氣體。
換句話說,SKYACTIV-Z 是 X 的重大演化。雖然目前汽車產業還是以「電動化」為優先,不過 Mazda 顯然不願意放棄內燃機的研發,所以在電氣化時代將繼續發展,總體計畫是在引擎上進行選擇與集中,並逐步整合引擎類型的數量,以達到大幅提升效率的目的
[Ps.後記]
以馬自達當初2012以Skyactiv-G脫離福特集團的控制之時,驗證馬自達工程師研發的自由程度。我們可以期待SKy-Z應該不會照搬僅5%持股豐田集團的油電THS系統。
而是真正吸收Sky-G的基底、Sky-D的啟發、Sky-X的壓燃經驗,集大而成我們馬自達的終極內燃機:Skyactiv-Z,期待2027它的誕生!
所謂日本職人工匠精神,一生懸命的堅持
比起很多車廠,免洗無腦刪減汽缸數,縮小排氣量掛上渦輪
以達到油耗與碳排放更有造車精神
或是複製大同小異的BEV,打著環保頭銜但實地背後真的環保嗎?
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外乎就是價格、品質、配備CP值
Skyactiv-X就是失去了價格與CP值兩個誘因
更好的燃油效率,但是實際應用沒有進步太多,卻要花更多的錢要消費者買單
即使講得再厲害,世界第一個量產壓燃引擎又如何?
依舊沒有換來更多的訂單
Skyactiv-Z或許是末世代最後的職人精神汽油引擎
屆時希望能夠不要步上Skyactiv-X後塵
讓MAZDA可以用Skyactiv-Z畫下汽油引擎在人類歷史中
一個完美的句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