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車也半年了,主要是安全考量與長時間開車輕鬆性的考量下換車。所以看了 Mazda 6, VW Passat, Volvo S60, Lexus ES200,又被同事推去看Skoda SuperB後決定一切符合我需求及與性價比的馬六,周三談好訂單後就進入長長的等待期。以下分享我選車心得。
因為我是重安全與駕車輔助、開車輕鬆性為主,所以主被動安全性是我的重要考量,再來開頭又大長久下來對於車的妥善率與維修便利為二、而空間與家人為第三。自己心理清楚了就來選車。
首先對於 Lexus ES200 / Volvo 自然是我心中的期待品牌,一切都皆合我標準。不過我看過以後我認為這兩台車皆要200萬的等級才會有我需要的主動安全。低於200萬的車子東缺西缺的,所以選他們的意義不大。所以我就回來問自己第一個問題,就是我真的需要一個200萬的車嗎?
再來我與太太心中的第一名是VW Passat,低調、開車與乘座都非常舒適,是一個舒適設定的德國車,而其內裝真的有質感,不會和 Lexux / Volvo 差太多,而且380 1800cc 渦輪增壓稅率低。不過148萬沒有ACC是一大缺點,但可副廠加就對了,非常的心動。
而Mazda 6 今年就沒有見到汽油試駕車,而125萬下MRCC等你可以想到的所有主動安全具備,而被動安全不管是 Crash testing 皆與 VW Passat 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沒有試駕只有坐過同事車子下一直不能很深刻體認他這性能設定的程度。而我是重舒適而不重性能的,過硬的設定其實不是我家中最愛,再加上長長長的等待期。所以一看就是兩個多月。
VW Passat or Mazda 6? 一直於我左右拔河。男人都想開歐洲車、低調、舒適、比起 Volvo / Lexus 之高,但也同時考量維修成本。再來Mazda6 120萬滿足我所有需求、超高C/P、車體美到可以和BMW等車相比,但同車長下之空間限制高。最後評估了 Mazda6 IIHS crash test (2017 Top Safety Pack+ 和 Volvo 同級,且超越VW Passat IIHS。。
所以我還是回到 Mada 6 ,等待2018的 MRCC and 360" Camera。過去一個月去了標X、北X 及 三X 三個經銷商隨機找了三個Sales了談過後,還是付了訂金隨了馬六。
進入長長的等待交車期。一方面看各種影片來了解Mazda 6的功能,二來可以慢慢處理我的舊車與想想資金如何處理最有利。
一切就是等待。。。
後記,不過他的SCBS (Smart City Brake Support)只看大人、看不見小孩子,差 Volvo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