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X-5 II蓋水

很久沒發表新車開箱文嚕!
來個幾連發,首發CX-5 MKII,再去隔壁版發Altis MK11.5、Sienta。

4月各門市終於發表了全新大改款CX-5 MKII。
上週六15日跟Chujy相揪來去竹北新車發表湊熱鬧。

現在全省Mazda各經銷商主要據點皆在相繼汰舊換新,插花一下北市新經銷商全新的據點,厚厚,門面真是豪華到不行,不會被鄰近的福斯總代理抗議嗎!!
實在太犯規,是想逼誰!!

CX-5 II蓋水

上面這朵花插很大。
甚麼都沒看到!沒看到!沒看到!很重要得說三次,感覺一腳踩進去,小朋友會噴一堆。
下次再找時間去踩、用力踩。

這個畫面,完全能體現Mazda在台灣是卯起來!
不論是車輛產品還是營業據點,朝向高級化來發展。

實際上以國際車壇來說,Mazda過往全球年銷量約150萬輛,與Toyota、VW銷售量破千萬輛相比,真的可以說佔不上份額。
但Mazda自脫離Ford東家,全權自主持股,抱著徹頭徹尾釜底抽薪改變,開發全新創馳藍天科技SKYACTIV Technology,開創全新底盤、引擎、變速箱、各類系統,靠著CX-5首代,全球大好評,單靠CX-5全球的銷售量已超過150萬輛,這股蛻變,也在台灣快速發酵,短短1~2年間,在台銷以全面進口之姿,售量已經搶進前6大,進口更是緊追在Toyota之後,與M-Benz爭衡進口2、3名,全車系除了CX-9以鋼鐵灰為主打色,其他車型皆以魂動紅帶動國內紅色車瘋狂熱銷,眾車廠看傻了眼,紅色的救護車也能賣得嚇嚇叫。
憲哥哥都要驚叫---->見鬼啦!!
CX-5 II蓋水

過往東家的弟兄們已經OS破表!!留口飯吃行不行!
CX-5 II蓋水
這個OS夠大了!


幾家歡樂幾家愁!
買不起我們豈不是更愁,馬自達-請刀下留雞!
放小弟弟一條生路呀!!

不信的話,客倌看看這支當紅炸子雞-
CX-5 II蓋水
紅到通透,雞能烤成這樣,也真是不簡單了!下次得吃素!
CX-5 II蓋水


有為,這次人好多呀!
去前面看看發生甚麼事!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大人,鄉民都是來湊熱鬧的。
因為有妹呀!
CX-5 II蓋水
哇!好正的妹!!

好啦!包大人得休息一下,小姐打包帶走先!
晚上在分享試用心得!!

pm20:40
大人尿布包好回府了!
......這篇竟然還沒gg,鄉民們不是慣性按了一堆回報先,理應收到網管此樓移往垃圾桶靜置才對,感謝眾鄉民刀下留雞。
死侍彩蛋都說,看完了!還不趕快回去,趕都趕不走!XD
好好~~上朝,來人!把戚秦氏的雞帶上,關門要放狗啦!

讓大家息把火,小弟沒薪沒奉,天橋下說書得分十幾集!
擔待莫怪呀!
餵大家吃吃喝喝先,平息眾怒!!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來來來,搬板凳報到大家都來簽個名。
別搬摺凳K我什麼都行。
CX-5 II蓋水

揭幕式-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以上皆非重點全跳過,大人要開外掛啦!

小朋友別衝動,每次新車總是要來討摸!金系蓋勾錐!
CX-5 II蓋水

佛抱琵琶半遮面!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揭完之後果然如我的預感,上演喪屍大軍群起而上。

CX-5 II蓋水
阿娘喂!
大約只能在車子一旁乾瞪眼30分鐘,大管無用武之地,拍哪都是人!!
除了Mazda 3,CX-5的人潮眾多到用海的海過去!
無怪乎Handa得七早八早丟出車型分配表稀釋效應,單得先厚住!!CX-5有感應此熱潮、錢潮。

30分鐘來到當天正午12點多,大家終於比較甘願去吃飯先,終於有機會稍稍一親方澤。
但還是很多組客人在,只能拍拍局部。

OK~
這台車,新聞稿和眾多媒體追捧該寫的、該講、該說書的都不知道重複多少了,通通跳過先。

我是做汽車內外觀工程開發,就當練功來聊聊對CX-5 MKII粗淺的拙見。
以Mazda目前的休旅車來說,魂動世代全新車,當屬CX-9令我們做汽車工程研發人員感到最亮眼。
良好的身形比例,大氣的水箱護罩、炯炯有神的後掠式鷹眼、超越國民車等級的精緻高檔內裝!
而這一切,已然移植到全新世代CX-5 MKII。


車身外觀Exterior
首先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車頭。
CX-5 II蓋水
它移植了CX-9大型的鍍鉻水箱護罩,並改為箭簇標型蜂巢網。

鍍鉻件設計崁入與頭燈總成搭接,走原本魂動的獵豹淚腺仿生設計。
首代CX-5相當運動化,車身外觀與燈組搭接較為圓潤。
2代CX-5則有很豐富的立體部品搭接手法。
一整個朝向高級車廠的走向去,前保桿左右雙側的迴鋒勾勒,運用相當歐系的設計語彙詮釋,與最近甫發表的全新VOLVO XC-60、Honda CR-V MK5的前保桿設計有異曲同工之趣,妙不可言。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同為前保拆分上下分件,VOLVO的整體性搭接非常高雅,CR-V相較之下就彷彿是天與地之別的設計與用料質感差異。
前者為高級車,後者為國民車,價差翻倍,也就情有可原。
Tiguan則是有配置R-Line版前保桿有著類似的大嘴設計。
但CX-5 MKII的設計,犯規不擺明著要其他國民車去吃土嗎!!
國民品牌設計感做到這地步,下一世代要怎麼玩!
我在設計國民車車身件,看到Mazda這世代的新車就在冒汗.........。
這給不給玩呀!!

考量到這尺碼SUV眾進口車名單,VOLVO XC-60其實在台售價也是走親民路線,現行世代入門T5激推198萬,其實門檻並不高了。
轉頭看CX-5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便是Volkswagen new Tiguan。
Tiguan TSI 280 1.5升渦輪150匹動力2階,108.8萬 / 122.8萬(皆前輪驅動)
Tiguan TSI 330 2.0升渦輪180匹動力單一款,144.8萬(全時四驅)
Tiguan TDI 2.0升柴油渦輪190匹動力2階,150.8萬 / 156.8萬R-Line版(全時四驅)

CX-5 II 2.0G 165匹動力3階,99.8萬 / 109.8萬 / 117.8萬(皆前輪驅動)
CX-5 II 2.2D 175匹動力2階,126.8萬2WD / 145.8萬AWD

2車價差優勢其實不會太大,顯示福斯台灣確實也卯上了!
不過別認為福斯門檻低,殘殘就給她粗銳企,建議有興趣的車友,先查閱這些內心名單上好車,一支前保桿上、下拆分件,零件室報價可能會讓你認清口袋深淺的事實。
基本上,Tiguan的前保桿上下件,R-Line版沒上十幾萬是換不到的。
之前01有金龜車車友換修後保桿,就噴了7萬多。
以零件成本來看,是來到VOLVO的層級去,並非與Mazda在國民車同一個檔次!
建議車友最好是投保高額車險,不然一摸到,恐怕會愈哭無淚。

車子耐超好養有擋頭,進口SUV,好養首推RAV4、CX-5,是比較能捏住較不噴小朋友的。

個人對此級SUV或許來到適齡,對這些休旅車越來越有興趣,說不關注CR-V是騙人!
我很關注這台即將國產上市的大改款休旅。
根據原廠經銷商長官所說,僅推3車型皆1.5T渦輪增壓款。
但能源局送測最近卻公布2.0NA自然進氣受測,車媒一陣嘩然,不知是否為煙霧彈。

本田CR-V向來是此急距國產一級戰將,大改款的第五代也將是如此。
外觀美醜見人見智,但5代內裝,CR-V也有著相當程度的高級化發展。
操駕介面與人體工學座椅,本田向來是首屈一指的日系翹楚,CX-5是會面臨到許多壓力。

在車型編成上,在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高效能均質充量壓燃技術(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簡稱HCCI)還未能面世之前,面對Tiguan TSI 280和CR-V 1.5T夾擊,以2.0G現行發動機為主力可能會比較吃虧。
以我目前擁有的Mazda 3 2.0G 5D款實際行駛超過5萬公里的經驗,搭配Mazda 3的車體,最高效率多次行駛出行車電腦單次旅程 4.8/100km,每公升燃油均能超越20公里的驚人實力。
前提是,必須將轉速控制在2000轉,需為百公里高速居多的行駛里程才有辦法。
市區普遍電腦單次紀錄為6.8~8.3/100km。
通常剛發動起步是最耗油的,5~10分鐘前的電腦油耗數據都很恐怖。

這具發動機搭配在較重的CX-5,負擔會比較大。
油耗實力會比較難跟新世代的1.5T渦輪動力爭持,稅金也相差較大。
個人較建議半年後可以依CR-V 5上市後,觀後市狀況,考慮修改策略,避開汽油車型的競爭,轉以2.2D柴油另闢主戰。
畢竟Ford都不跟了,Ford也將重心轉移1.0T、1.5T、2.0T汽油渦輪動力為主,柴油動力可以放膽子操作,鮮少競爭對手。
目前的產品編成較偏向與Tiguan編成硬碰硬。
2.2D對陣TDI,價差較不易顯現優勢,反倒讓菜單集火到2.0G車系上,相較超值。
友站發布的車型配置表清單-
CX-5 II蓋水
盤點內容相當詳盡。
原本我一直在想,為啥旗艦AWD底盤2.2D得要破140萬呀!!
睜大眼睛細細看,原來較前代車型多了MRCC+G力引導系統+電動尾門+EPB電子手煞車似乎較前代多了Auto hold功能....等等。
不過怠速熄火系統,原廠表單上只得見2.2D車型才有配置。
此系統歐洲有節目實測,確實能有效節省燃油10%的效益,2.0G未能配置真的相當可惜。

新一代,原廠也聽見消費者需求,添增了後座冷氣空調出風口,後座椅背,也多了2段傾倒角度,各大媒體都有在大書特書一番,在此不多贅述。

回來工程設計面-
CX-5 II蓋水
頭燈與前保、引擎蓋、水箱護罩的搭接,這類凹凸不同分件搭接出來的層次感,已來到高級車設計殿堂!
國民車打哪看到這樣的設計手法!
以往的設計就是整個面很順,不同分件搭在一起,車廠講究手順,摸過去要平整,不要有凹凸不平的違和感,現在高級車全都轉了樣,CX-5也走向玲瓏有緻的層次性手法,過不久,國民車也將淪陷了,這是工藝潮流,不可違逆。

現在很多原廠、包刮Ford、Honda、Mazda、Toyota...等等,看到後面排氣管設計假的飾蓋,真管朝地板排出,原廠很多工程師都還是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轉變。
但M-Benz賓士都已經這樣搞嚕!時代真的在轉變,開發人員得跟著市場脈動而變。
這真的是設計趨勢呀!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做車身件的同業,從上圖應該就不難看出CX-5這個水箱護罩開發、模具有多燒錢嚕!
這沒幾百個萬來開鋼模,當砲灰還差不多!
一堆啥KS、啥原廠包的水箱護罩,其實都不及原廠這水箱罩的5分之1模具成本呀!

這還沒將其分解查看背部的機構設計,如果跟賓士滿天星一樣搞怪,那可有得玩了,副廠想山寨光看到就先暈了。
一堆水貨賓士改山寨假的AMG水箱罩,電鍍顆粒還分件組立,黏一堆膠還外溢,跟AMG正品完全沒辦法比。
CX-5單這顆水箱罩,就是重本!
車友別台台的去拿垃圾來換掉這咖高級貨呀!

這個車頭超合我做車身設計的胃口。
因為我就常常設計深淺落差大、難開發製造、塗裝的設計。
這設計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難清洗些,需費點心清理隙縫整理乾淨。
但這種設計,很難被炮製,不易成型。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高低段差大、保桿肋條肉厚不均的特殊生成。

CX-5 II蓋水
內支架製造廠看到就會想罵人、得跑一堆滑塊不然無法脫模的特殊倒鉤。
製造會邊做邊譑!! = ="

CX-5 II蓋水
最後生成這樣的後保桿。

設計產品這條像不歸路,容易做的,賣不好,也罵設計,賣太好,一下就被炮製了!
不容易做的,卻很難得見日本廠商對產品開發那份執著的精神與意志,馬自達自魂動以來,在發布的各個視頻,都在在強調對產品的執著與努力,匠心獨具,確實已經到了另一番層次境界。
我們也希望能讓車身鈑件,有著更迷人的特徵線凹凸搭接美學來呈現,仍需多加努力學習呀!



CX-5 II蓋水
原廠的水箱護罩網,有特殊鋼琴黑處理,這個真的很精緻漂亮。
為了美,車友洗車得辛苦點!!XD

箭簇網的鋼琴黑,就短暫的接觸來看,比較像是電鍍黑的處理方式,較不像是塗裝的做法。
因為網格相當細密,即使是用塗裝手臂噴塗,也很容易產生溢漆,塗裝不均的難搞問題。
電鍍黑,則成為比較容易因為設計複雜又好解決射出ABS料電鍍亮面銀產生的細微瑕疵與品檢,鍍黑不管怎麼看,都會比較美麗。才不會找一堆毛來搞死自己。
尤其做產品跟車廠搭配,通常品檢人員卡那個位置,最不希望有新產品進來要簽名背責任的,也是內心交雜的難事。
找毛,就會是務必得扮黑臉的苦差事。
各品牌、各廠車檢人員,都是得面臨這一關的。
20~30年前跟東陽、弘本(現已不存在)、聯城、信昌、全興協力廠人員為產品爭得臉紅脖子粗。
20~30年後的今天,新一代的車廠車檢人員,還是得扮演同樣位置的角色,跟協力廠車拚。

要跟車廠搭配做,是要搞清楚文化如此,工程開發人員不要將力氣,浪費在爭辯側裙吊板要用哪一種形式、孔位是橢圓孔還是圓形孔、是8Q還是10Q,每家都各自不同調,誰檢,誰最大,如果自己不夠軟,真心建議別瞎淌渾水,因為會白白糟蹋1年以上,浪費在不賺錢乾燒自己的命根子上。
套用星爺的名對白 :
重要嗎!不重要嗎!重要嗎!不重要嗎!!


CX-5 II蓋水
以改裝來說,設變或更換原廠上下進氣壩柵欄,就原廠角度,是必須要重新為新設計的水箱護罩或下進氣壩重新演算進氣量。
氣壩格柵的設計,會影響集氣箱進氣量、水箱散熱、引擎室散熱的功率。
就我們身處於車廠車規等設計角度,是不能隨意設變水箱護罩與進氣壩。
現在的檢驗甚至又更嚴苛,因為水箱護罩與進氣壩在現代汽車設計已經越來越大顆,設變甚至會被要求重新檢測撞擊測試,等等,這就會很恐怖了。

另外,這次CX-5車頭水箱護罩的結構設計,相當外凸的LOGO底座,其實是有其目的。
下面這2張圖,就是我們在設計汽車工程開發上被賦予必須設計的重點。
行人撞擊的安全提升-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透過車側照片,不難看出車頭設計對於行人撞擊的平整性要求已經越來越高。
2018年的國際車壇法規,外突出的特徵線造型,都必須要小於>5R(R->圓角的剖視圖幾度之意)
我們在與福特原廠搭配設計車體外觀件,就有這些法規要求必須注意。

車側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到車頭撞擊行人腿部時受力的均衡性,避免過多的凸出物,讓人的腿斷成好幾截。
這個在中心廠做車身空力套件,都必須要注意,相對,會嚴苛的限制住設計師造型的運用,相對受限。

Mazda 3套件開發前下巴時,就面臨過這些工程上的考量,不得不在時下流行的定風翼,甚至設計的比原廠MS款更內斂。
套件裝上前保桿,也必須精準確認不得過低超過15mm,相較原車保桿下方(不含底部保桿軟膠條),都需要嚴格控制離地高度。
前入坡角需控制在16度以上。

這些,都不能像坊間取得的KS或任何套件版本愛怎麼改就怎麼改,原廠車,是沒辦法做超寬、超低趴、超凸的設計。
走廠車,就是這個命。

開發Mazda 3時,與工程師檢討外突出的造型修正。
CX-5 II蓋水
過凸,會被原廠打槍打到爆。

Mazda在設計總監-前田育男的超強領導下,強在造型特徵線(造型線條)的搭接與漸消、收邊等地造詣表現。
有做CAD的人就會知道,面與面搭接融合產生的漸消線(Mazda 5車身雲紋)有多令工程師厭惡,想砸台。
恰巧Mazda這樣的特徵線漸消,從風舞..等概念車以來,已經是家族設計重要語彙。
可以說是Mazda車令人驚艷迷人神隨之處。

特徵線、漸消線收得好不好,設計圖在繪畫都是白搭,關鍵點在於CAD工程師火侯有沒有相當程度的美學涵養。
是設計師與工程師兩者間緊密搭配才能讓實物呈現到一個極致。
Mazda在這方面,實為特強。

CX-5 II蓋水
特徵線在造型上演譯,我特在乎線條與線條之間聯攜性與協調性。
如何呈現出一致性,很多CAD工程設計師需要在造型面深究好幾年,而自主造型從無到有生成,就是我們在車廠說的正向工程設計。
擅長造型面從無到有自己看平面圖得說故事,自己捏出來的工程師,可以說是百中無一,要有幾分天份。

車廠刮好油土逆向掃描完已經有提供工程師3D檔來做,這是相較容易許多的活。
畢竟做錯,也是原車資料提供的錯。XD

正向自主無中生有的造型產品,就無法逃避責任。
得自己下定義,那邊要跑機構,那些地方要做強化肋、那些位置要倒多少R角、那些地方必須考慮排水性,避免髒汙、那些遮噴溝,必須考量塗裝的便利性、那些結構可以省下龐大的模具費。

做單純的拷貝東西,掃描後逆向回來的稱為逆向工程,這也是目前最多工程師在做的事。
但逆向很強的人才,並不代表正向能做得好,完全是兩回事。
而國內教正向工程的,真的很少見!
在車廠,如果不捏油土不給標的物資料,只提供車身點群+造型圖自己湖牛屎,能生得出不走鐘的造型CAD,人才難暱呀!


CX-5 II蓋水

CX-9
CX-5 II蓋水
霧燈設計,師法CX-9,小霧燈隱藏得很好。

CX-5 II蓋水
此車據經銷業務跟現場客人介紹為汽油頂級車型。

輪胎/配圈為TOYO / PROXES R46a - 225/55/R19 99v
耐磨係數當日忘記看,照片放大後,隱約可見約為300,算挺耐磨。
一般跑車胎磨耗係數約240左右,磨耗通常比較快些,上了400就硬邦邦,特耐磨嚕。
不過輪胎各家品牌調製混料不盡相同,這個數值,只能概略參考用。
我的Mazda 3 原廠配的登錄普跑車胎就超耐,開到5萬多,到現在還沒磨到胎溝停損點,馬三這條跑車胎約可以跑出5.5~6萬公里的驚人實力,是我目前有玩過的幾條跑車胎中耐用極超值的。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說真的,我個人比較愛CX-5前代那咖小改款有山豬齒的頂級配圈,比較有特色!
這咖卻少視覺張力,沒19"尺碼的感受!!XD

CX-5 II蓋水
後視鏡新型的帶狀燈。

CX-5 II蓋水
目前Mazda全車系是採用外露式止水膠條。
歐系車目前大多全面改用內藏式,包刮福特也已經設變為多。
如下圖改為內建隱藏。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小朋友已經在培養長大玩大車的氛圍。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輪弧的鈑金斷面,原廠工程設計也很用心。
VW是設計一道淡淡內摺痕,所以在光線下的光影變化,輪弧的鈑金摺線就很漂亮!
CX-5 II蓋水

Mazda我駐足好一會,因為一般日系車的輪弧鈑金摺痕較為平直,反應不太出立體的光影變化,但Mazda就是感覺稍稍比較立體一些些,原廠工程師,透過斷面角度,稍微讓上半部的輪弧線較為立體外凸,手法頗為巧妙。


CX-5 II蓋水
現在電鍍水切(車窗緣像膠條),大陸或許還正在流行,但台灣近幾年,已經不若90年代那種電鍍件閃到全車到處都是的年代,台灣已經升等了,反倒是大陸在走20年前台灣流行鍍鉻件。
搭得多,不如搭得巧。
原廠設計師有效在C柱做截斷設計,有上下分件的混搭風,這也是挺不錯的。

PS-
關於水切與鍍鉻件複合材質的工程面\。
老車的水切通常是PVC等材質製作,現在的水切,多數為射出EPDM等環保材質。
水切在車廠工程端最大的問題,就是熱脹冷縮、縮水的狀況。
車齡只要來到3~5年,水切通常是一定會劣化。
會從窗緣的邊邊角角處橡膠與射出件硬體剥離,8~10年左右,便會氧化、白斑、粉掉。
不論哪個品牌,終不免得面臨這樣的環境嚴苛的劣化狀況。

歐系車通常水切是不做塑膠電鍍,而是以不銹鋼白鐵複合EPDM射出為主。
國內國民車,只有Ford、VW、Skoda能得見這樣的歐系工法,呈現是白鐵陽極處理或拉髮絲或鍍黑件包覆軟塑膠件,整體美感是比較優異、精緻的。
日系車普遍採用塑膠射出電鍍來運用。
因為塑膠電鍍件比白鐵件密著相較穩定,亞洲車廠大多選擇這樣的工法作業。
就會是塑膠包覆電鍍料,玩具感會比較重,優點是邊邊角角較穩定不易劣化翹居、勾手、勾毛線。

通常歐系車車窗升降機電壓輸出功率也比較強,但較容易頂壞升降機底部的塑膠檔片,導致掉窗!!XD
Mazda的各類車電輸出明顯是較微弱,升降力道較小。
Mazda 3較普遍性容易產生電動收折電壓不足導致收納失靈,尤其是天氣多雨潮濕,這個BUG很容易遇到。
Mazda 3的USB輸出供電也較微弱。
目前原廠是以提供新品更換處理,但根絕辦法仍得從電力著手。
這算是小缺失,原廠努力一下就能解決了!
車友要先弄清楚不同車系的供電狀況,別沒頭沒腦亂改HID和一堆供電的電子產品,得注意一下!!

水切保養-
水切保養大多以矽油塗抹擦乾為主。
塗太厚易卡粉塵。
另外,像Altis 8代那時期的Toyota車,多有車窗升降不能的普遍缺點,回原廠都是以WD40噴塗治標。
這類水切,其實最忌諱酒精、WD40這類的清潔劑,會導致膠條硬化、質變。

如果懶得額外買矽油保養,用輪胎固臘保養,麻耶通哦!


CX-5 II蓋水
這次比較新的設計,就是尾門絞鍊下方正中間有多設置一道擋水膠條,讓尾門掀起時,大量的水傾瀉,能順利往兩側排水,也頗富巧思。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尾燈這一代,多了燈眉的定風翼款型設計,讓尾燈也有更強烈的立體感受。


CX-5 II蓋水
尾門後方鏡頭,目前仍與前代一樣,需要車友額外自己DIY加裝檔撥水簷,來改善鏡頭波水汙染畫面的問題。
看日後原廠是否會在革新。


CX-5 II蓋水
車門上方,則採用雙片導水膠條。
一般日系車有做雙片式的車型比較少。
此設計能有效阻絕滲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新一代的車門檻防髒汙的擋水設計,則是設計在車身下方,與一般設計在車門正下方做法略有不同。
外層採用軟膠條,有效阻絕異音傳入車室內,此為車廠NVH靜音工程一環。


內裝Interior
CX-5 II蓋水
這一代CX-5 II最大的轉變,重頭戲就在革新的內裝設計與用料。

Mazda的內裝霧面鍍鉻飾件,我一直很拜服,因為不論工程設計CAD或霧面處理,都讓內裝電鍍件搞得真像金屬件一般。
日系車,我還沒看過哪一家工程CAD跑得出這麼像白鐵沖壓成型的假塑膠做得這麼像。
模仿正金屬件,可以說是模仿得唯妙唯肖。

CZ-9比較可惜的就是台灣沒有高階特殊內裝可選配,僅搭配類似Mazda 6的拉法絲水轉印與鋼琴黑飾板搭配,小為可惜。
來到新一代CX-5內裝,可以說又有仿木紋飾板,強化了這台車與冷峻的電鍍飾件搭配的美好質感內飾呈現。
設計上嚴然不輸CX-9了,差別在於CX-9尺碼大,內裝中央扶手鞍座面寬,較為霸氣。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照片中可以看到駕駛座有提供電動調整座椅,歐洲還備有加熱座椅可選,台灣不需加熱,但須散熱座椅!台灣太潮濕悶熱,久坐屁股都快生瘡嚕,有張類似NX冰冰涼涼的通風座椅咖實際!!XD

不過之前上班公司的NX h實際開上路,油耗並不如想像中美妙,綜效平均油耗大約13/km(高速60/市區40)。
CX-5 2.0G汽油款並不會差太多,如果高速比例高一點,柴油就完勝了。
有時候,車廠會很矛盾,設計大排氣量的車供應老美的鋪張浪費成性的惡習,輔以油電的綠能包裝!

CX-5 II蓋水
照片中可以看得出內裝設計比前代精緻得多。
中央扶手置杯槽,Mazda都習慣大改用杯槽、小改上遮蔽捲簾,再度提升精緻性。
內裝所有看得到的縫線,是真皮+真縫線而成。
觸感十分細膩。

前代CX-5中央螢幕的軟膠縫線,則是射出假縫線,但質感不夠優,咬花咬太淺,糊掉了。
說到假皮+假縫線,近年來,最令我吪吪稱奇就是TOYOTA。

以往門版都是拆分內門版底座+上披覆軟膠+內門把手內碗+內門皮飾+門板扶手+揚聲器蜂巢面板+置杯架外飾蓋,由這些部品搭接成一個內門板。
而TOYOTA自Yaris BIG開始,讓我下巴差點掉下來,我在車業首次見識到上述整個內門板座一體射出件,通通一次搞定。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那時我開發大鴨空力套件,開這台開了一個多月。
對它們工程師能幫老闆省錢省到這樣的極致,我敬意真的油然而生。
能遇到這樣的工程師,真是前世修來幫公司賺錢的好手呀!
佩服到不行,真想用五體投地式來拜,教教我。

眼睛看得到的皮革和縫線,全是射出咬花而成。
這才是車廠做咬花和假縫線該學習的對象呀!

而今這個必殺技,也完全運用到當紅的吸鈔機-CH-R這台車。
門板菱格紋+柏金色處理,好特別,沒看過皮材能這麼做。
用手一摸,我又想給它跪了!!
這項技能的強大,老實說,比Mazda內庄電鍍件仿真鋁質更讓我們搞工程開發的快瘋掉了。
我們通通應該減半薪,切腹以謝老闆。
人家那是哪一種腦袋,我們只會殘殘用傳統方式拚!!
腦裡面只衝盪著-人家是天才,我們是豬腦袋。
難怪人家都在開發票,我們都在填支票。

CX-5 II蓋水
Mazda的盤徑挺不賴,除了Honda的之外,在盤徑、握感都屬上乘的另一支。
另外,Mazda的盤徑採用真皮皮材,比一般合成皮料優,但缺點就是較不耐磨,大約1年在縫線邊邊角角就會磨掉表皮層。
只要是真皮皮質越好,這個狀況在內裝處理上就很難避免。

車友去坊間找牛將軍或歐記...等專業店家,選購進口義大利真皮,差不多就是這個使用狀況。
Nappa真皮除非得做多層皮格塗料去強化,不然頂級Nappa皮質大概也是1年就會有磨耗傷,這個真的無解。
要不就是採用較便宜的合成皮材,較為耐磨。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內門板上的仿木紋+電鍍類金屬+軟膠皮材搭配縫線,一整個精緻度提升到高檔車水平。
如果木紋質料也能選用北美CX-9的特殊內裝飾板消光木紋,那質地又大大加分嚕!


CX-5 II蓋水
門板控台面板按鍵,也不在只是黑黑一顆塑膠件。
前端有電鍍件輔以精緻度提升。
以控鍵精密性電鍍加工,VW在Porsche品牌的作工就很值得借鏡,相當細膩,但細膩到滿車內都是,超花俏。
Cayenne2015-
CX-5 II蓋水
之前參加15年的改款新車發表會拍的。
按鍵都快跟上飛機艙駕駛艙嚕!
有些人喜歡,但我個人覺得適中比較好,過多多到讓內裝有點太複雜,反倒VOLVO比較簡約耐看。
這真的見仁見智,各自喜好不同。

CX-5 II蓋水
Mazda的電鍍件處理,質地不輸Porsche。

CX-5 II蓋水
中控台凹凸層次的飾板。
助手席手套箱內層輔以植絨,這能有效提升小物在手套箱摩擦碰撞產生的異音。

CX-5 II蓋水
排檔鞍座的設計與用料質感也大幅提升。
有sport檔、autohold。

CX-5 II蓋水
中控台冷氣出風口設計內崁式,相當精緻。

CX-5 II蓋水
此車版本沒有到很高階,所以內視鏡底座感應器並未全上,比較小顆。

CX-5 II蓋水
後座空間相較前代略有提升,兩側後坐椅墊椅面較長大腿支撐也更優。
一樣有雙前座椅背地圖袋、新增後座冷氣出風口、椅背2段傾倒。

CX-5 II蓋水
身高170前坐調整完到後座,膝部距離前椅背大約有一顆拳頭多些。

CX-5 II蓋水
頭部空間約一顆拳頭。

CX-5 II蓋水
後座中央扶手置杯架。

CX-5 II蓋水
提供後座USB 2.1A電力輸出。

CX-5 II蓋水
新增的後座出風口。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後座椅背傾倒裝置,也可以從後行李箱拉桿操作。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皮質泡棉/皮材的質料,也有明顯提升。

手指壓按,並不會產生合成皮材品質低劣的塑膠袋細微紋路。

CX-5 II蓋水
後行李相底板掀開,有補胎劑+隨車工具。
內建置物凹槽,提供放置小物。

CX-5 II蓋水
發泡而成的底板置物,末端有設計額外的阻絕棉,避免公差間隙產生額外的敲擊聲或異音。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後行李箱左右兩側有隱藏置物空間。

CX-5 II蓋水
後行李箱置物槽掀開,可以看到底部有設置汽車NVH靜音工程的後艙底板隔音施作。

CX-5 II蓋水
底部施打制震膠。

CX-5 II蓋水
隔音棉厚度超過10mm,提供有效的底鈑隔音。

CX-5 II蓋水
汽油版引擎室與其他車型大同小異,就不再另行贅述。


以上工程面,大製作了全面性體檢解說,漫長的發文,總算到此告一段落。
感謝車友們不吝耐心看這篇哩哩辣辣的口水綜藝文。
車友們想要多了解那些汽車工程開發面,或材質選料,在不吝留下您寶貴的資訊,我下次會注意改善哦!

但電機、引擎,非我強項,就請高抬貴手,別考倒我哦!!

下回見!奈奈!

唯一逮到機會能拍到全車........XD
CX-5 II蓋水
縮小版的CX-9。

CX-5 II蓋水

CX-5 II蓋水
2017-04-21 15:48 發佈
什麼啊
請充實文章內容好嗎

虎頭蛇尾
又一堆莫名其妙的照片

原來是綜藝咖.........


151515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很久沒發表新車開箱...(恕刪)


好好的車被他介紹到離離落落!
悲!
感謝分享~~~~只是我不知道我看了什麼........
大家是來旁觀的,降降火氣先!
陸續補文中!!!!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大家是來旁觀的,降...(恕刪)


目前看過最精采與不同專業視野的分析。。原本也以為是綜藝咖,但真的失敬了。,等待更多的補文。準車主留
後面看起來,終於恢復水準。


一開始就別搞綜藝了,還是回歸專業的好。
好文一篇,繼續繼續

15151515151515

阿福的網宅II wrote:
很久沒發表新車開箱...(恕刪)


原來有精彩的捕文!誤會了
加油!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