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X 9引擎聲浪&加速測試

http://performancedrive.com.au/2016-mazda-cx-9-sport-awd-review-video-0923/
2016-12-23 22:13 發佈
幫你補資料(別的地方的測試資料)





雖然SUV要當作轎跑車來玩有些怪怪的, 不過這台也夠猛的了~
轉貼~

文/蔡文馨(AutoWeek汽車週刊414期)

可變渦輪導流

個人眼中的MAZDA,其實一直在進行「越級挑戰」的動作!因為CX-9整體表現足以媲美近300萬元的七人座SUV,但實際售價則是在200萬元以下。除了外型、尺碼、配備、質感、安全…等各方面都很超值,但這具引擎更是讓人覺得超值。

雖然說以2.5升的排氣量,加上缸內直噴、渦輪增壓、10.5:1高壓縮比等設計,最大馬力理論上可以達到250~300hp才是,因此CX-9僅調校至230hp最大馬力似乎略嫌保守,甚至比國產SUV~FORD Kuga 245的2.0升直噴渦輪引擎還要低!不過CX-9的本質乃是七人座休旅車,因此原廠比較重視扭力輸出,而且不只注重最大扭力輸出,更致力於低轉速扭力表現。

從科技的角度來分析,想要提升渦輪增壓引擎低轉速扭力輸出,卻又不想犧牲最大馬力表現,目前最常見的有三種作法,其一乃是多數增壓引擎都會採用的設計,那就是「提高壓縮比」;其二為BMW最常使用的科技,以及FORD Kuga EcoBoost 245近期才導入的「雙渦流系統」,或稱為「雙通道渦輪增壓器」;其三則是PORSCHE、KOENIGSEGG等超級跑車才會使用「可變導流葉片渦輪增壓器」,為何是超級跑車才會使用?答案就是太貴啦!「平普階級」包含AUDI與雙B都不考慮,由此不難想像此裝置有多昂貴。

然而CX-9用了以上哪些科技?答案是第一與第三!不要懷疑,CX-9真的有「可變渦輪導流系統」!只不過MAZDA並非採用與PORSCHE相同的設計,而是自家研發出功能相似的商品,但結構方面並沒有PORSCHE的「連續可變」功能,而是採用閥門二段式切換,因此在效能方面並不能和PORSCHE相提並論,但實際表現則是勝過一般的渦輪增壓引擎。拜10.5:1高壓縮比和可變導流葉片科技,CX-9 AWD空車重量達到1966kg,加上乘客與行李幾乎都會超過2公噸,但起步加速反應仍能達到「順暢」的地步,如果切換到SPORT模式,還略帶有「輕快」的反應,根本無法想像這是一輛2公噸等級的大型休旅車。

當然,CX-9為了達到高壓縮比的目標,因而採用較昂貴的電子控制+冷卻設計的廢氣循環系統,此設計常見於LEXUS的六缸和八缸HYBRID動力,但CX-9卻「下重本」蘊含了上述昂貴的動力科技,因此說CX-9超值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CX-9的引擎噪音也似乎和可變渦輪導流機構有關,因為MAZDA目前堅持採用「4合2合1」頭段(一般市售車為結構簡單的4合一頭段),包含CX-9也不例外,此乃MAZDA為何能採用高壓縮比設計的關鍵之一。但此複雜的頭段有3個排氣脈衝點,雖利於順暢度表現並能降低排氣高溫對於燃燒室的干擾,但是對於排氣噪音抑制較為不利,此外CX-9又多了一個可變導流閥門縮減排氣管截面積,藉此增加引擎低轉速時的排氣速度、增進渦輪運轉效能,但是此機構對於排氣噪音則是雪上加霜。因此無須抱怨CX-9的加速噪音問題,除非車主想要犧牲低轉速扭力,讓CX-9開起來沈重又耗油!

然而CX-9開起來究竟有多快?因MAZDA目前不再提供加速與風阻這二項數據,因為原廠認為此數據可以「偷吃步」造假、美化,實際意義不大!然而經過儀器實測,CX-9於0~100km/h加速僅需7.6秒,而且經過二次測試成績只相差0.03秒。這樣的成績與Kuga EcoBoost 245相當,比INFINITI QX60(3.5升V6、255hp、2099kg)實測9.3秒的實力快上許多,甚至和VOLVO XC90 T6(2.0升雙增壓320hp、2100kg)實測7.2秒的成績相當接近!因此不要小看CX-9的動力設定,馬力雖然不大,但扭力輸出充沛且均衡,除了七人座休旅車基本需求之外,並能提供水準以上的加速樂趣。

文章出處:AutoWeek汽車週刊
steven3553 wrote:
雖然說以2.5升的排氣量,加上缸內直噴、渦輪增壓、10.5:1高壓縮比等設計,最大馬力理論上可以達到250~300hp才是,因此CX-9僅調校至230hp最大馬力似乎略嫌保守,甚至比國產SUV~FORD Kuga 245的2.0升直噴渦輪引擎還要低!不過CX-9的本質乃是七人座休旅車,因此原廠比較重視扭力輸出,而且不只注重最大扭力輸出,更致力於低轉速扭力表現。...(恕刪)

汽車編輯總是亂講話, 什麼叫做注重扭力輸出...
當然這有可能是Mazda提供的廣告文, 人家只是照抄的

事實上Mazda 2.5L只有230馬力的理由很簡單
就是為了省油

這顆引擎的BMEP很低, 峰值只有21.2bar
而且如果前幾篇提供的扭力圖數實, 那麼42.8kgm並不是由卸壓閥卸掉後的扭力, 而是貨真價實"增壓打得很低"
壓縮比高 + 增壓值低, 這是一種省油的設計
譬如Audi EA888壓縮比從9.6提高到11.7, 但馬力卻從220馬力變成190馬力, BMEP從22bar降到20bar, 但是熱效率效率提高了7%

看看BMW 2.0T低輸出版才184ps, Audi 2.0T也才190ps
Mazda 2.5T "只有"230ps就不覺得有啥奇怪了, 對吧?

所以個人估計Mazda這顆2.5T雖然看起來很弱, 但是熱效率可能接近NA版的2.5L引擎
反正比Ford那顆2.0T高就是了
熱效率是不錯,但犧牲掉性能°
EA888 Gen3 卻可兼顧,0-200應可在30秒內完成,想省油也可輕踩油門。
這得歸功於雙噴射系統,可變排氣正時/揚程,排氣歧管整合在氣缸頭等科技集成所致。
Mazda這顆引擎並不算出色,
但比現今國產日系使用舊世代引擎,有誠意多了。
twfriday wrote:
熱效率是不錯,但犧...(恕刪)

當然了, 還是落後EA888 gen3b這種引擎一個世代
1. 2.5L這麼大的排氣量卻沒有汽缸休止技術, 那麼低負荷肯定還是很耗油
2. 沒有雙噴嘴, 排氣乾淨的程度可能還是比較差一些
3. 沒有集成排氣管, 沒有集成水冷中冷器這些適合渦輪引擎的設計, 僅僅只是對原有的2.5L引擎改造

不過至少進步到3~5年前的水準了, 而不像某N牌跟T牌的引擎, 幾乎都在10年前的水準
其實這顆引擎4年前Skyactiv發表時就該上了, 而不是放到現在

這台車的引擎設定的確是比較重視扭力輸出的,原廠的工程師講解 ( 1:00 ~ 1:17秒處 & 10:24秒處都有提到)



這台車和這顆引擎的設計理念,看完這個影片大致上可以了解一些東東,自己實際試駕過,個人認為真是好車!

另外,這台車應該不是 4-2-1 而是變成了 4-3-1,其理念在Mazda工程師 Dave Coleman 一些相關影片中也有提到為什麼改成 4-3-1。







其他挖出來的參考資料:







這台車也加上了這個,提升引擎性能不少:



......

這顆新引擎再加上其他總總的配備(前擋投影式全彩HUD 投影在2.5米外.... 一堆主被動安全配備等等,總體來說,CX-9 賣這個價錢,可以說太超值了!
這顆引擎不是才剛得到 Ward's top 10引擎之一?
有那麼不勘落後一整個世代?
因為外行人只看馬力,引擎評比卻是連排放,噪音,輸出,通通考慮進去了

Smoking wrote:
這顆引擎不是才剛得到 Ward's top 10引擎之一?
有那麼不勘落後一整個世代?

所以如果哪天這顆引擎得到mobile01 top 10引擎之一, 那你會覺得他很刁嗎?
Ward's auto不就一個汽車媒體而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