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我上一台車是喜美八代硬生生短了30公分,換車之後頗不習慣,想說如果能讓馬六的轉向再靈活一點就好。把這個話題與車友討論,大家也給了我一些建議:如:加裝上下拉桿、考慮更換避震~~。
爬了許多文以後,偶然間在網頁上看到「Nuts 滑動魚眼 後輪輔助轉向4ws」這樣的商品。
這是我當時google到的影片,參考看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EFHkc0ACs
心想也是對啦!若是後輪可以隨轉向的需求而轉變角度的話的確是有助於過彎啦!而且,家中老小對於這車的避震也覺得剛剛好舒服,所以,我不太想去動避震器,看來這似乎可以是一個選項吧!
不過~~~~全台三代馬六沒有人裝過,而且,這種改法似乎是相對冷門,分享心得的車友實在是比避震器、拉桿少很多很多,所以,心裡還是會有些怕怕的。問過開其他車種車友的經驗和幾經考慮以後,還是決定試試看。
如下圖所示,下圖是馬六的後懸吊系統,這個東西裝在圖中紅圈所示的位置,就是要拆俗稱牛腿的部位下來,將它與車身相連的關節更換為滑動魚眼

原本車身的關節是這樣的,可以看到中間是用橡皮,而滑動魚眼則是用可以滑動的鐵製零件

這是要裝的滑動魚眼,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牛腿裝了這個後,有了一些些左右擺動的空間,當車子轉向時車身有向外拋的離心力,這時車身沒有死死的固定在這個關節上,它往外走一點,連動牛腿讓後輪可以外擺一點。例如:右轉彎時,前輪往右打,離心力向左,車身向左拋,後輪牛腿往左擺 → 四輪轉向的車就是這樣的,右彎時前輪右打,後輪往左打,促進轉向靈活。


裝了以後呢?簡單來講,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真的有改善,車屁屁比較跟得上,避免以往車頭轉過去了,但是屁屁慢慢才擺至定位的感覺。在同樣的轉向幅度之下,方向盤就不需要轉那麼多,也因為方向盤不用轉那麼大,車身左右側傾不會那麼嚴重。高速公路變換車道,和市區的靈活性都有提升,我在意的山路表現也改善許多,有向我上一台車civic 8的行路反應靠攏的感覺,會有一種車子變小了,比較好開的感覺。路感比較清楚
缺點:太極有陰陽,事物有優點就有缺點,這是必然的!原廠這個部位是用硬橡皮加鋼軸心來製作就一定有它的道理,目的就是在吸收碎小的震動,現在滑動魚眼是全金屬的產品,所以,有些震動就會傳導入車內。有的人會覺得路感變清晰了,有的人會覺得碎震變明顯,若是塑料件之間沒有固定好,就會聽到滴滴答答的震動聲。個人遇到的是,在車以時速30~40壓過馬路減速標線(六線譜,常見於紅燈前)時,這種頻率的碎震會讓儀表板發出「答答答」的聲響,速度再快或是慢就不會了,其他像是柏油接縫、橋梁伸縮縫則是幾乎不會造成這個聲響,很少遇到,一般的坑洞反而不會造成什麼聲音。整體來講,市區噪音發生機會多了大約10%(但是只有單一來源,就是那個發自儀表板「答答答」的聲響),高速公路和山路則沒有什麼差別。另外,這個零件宣稱壽命是8~12萬公里(不過,我還未能驗証這個事情),若你用原廠那個零件的話,那個超耐的,幾乎是開到換車都沒有在換的。
未知的是:廠商宣稱因為後輪能夠些許的轉向,所以,輪胎磨耗會低於未安裝的車子,不過,因為我才開2000公里左右,所以,個人尚難以驗証這一點。
個人總結:我覺得算是瑕不掩瑜的產品,真有改善大車行路遲頓的特性,缺點也算可以接受。當然,車主私心的希望在材料科技進步的現代,有朝一日能有更完美的解決方案啦!
以上一點小小的心得分享,Mobile01上高手如雲,一定也有人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方案,歡迎討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