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美國開了2009年日本原裝Mazda 5後, 回台灣又選擇了她-2014年式All New Mazda 5
先從新馬五開箱說起:
2013年11月中, 因舊車撐不下去, 加上因緣際會有一台銀色影音旗艦版馬五單子空出, 所以幸運地在訂車後一周即交車, 出廠僅兩天, 在美國還是覺得開有6安及TCS的車較安全

影音旗艦版獨有之DSC

引擎室內線材果然是暴露在外, 但是日本原裝也一樣(抱歉無圖)

怡利主機之導航, 之前有人提到無法得知車速, 我發現若切換到"抬頭顯示"項目即如圖下圖所示, 快速的切換法為導航畫面時按一下左上角的指南針即可在"3D""2D""抬頭顯示"間切換, 且依我個人經驗而言, 此導航功能還算堪用, 雖然手機的導航王及Papago更優一些

之前爬文許久, 也知道2014年式與13年式的差別, 如同後保桿的顏色

較佳的排檔頭

不過有大大提及Aux-in取消雖然是真的(左邊塑膠蓋已封死)

但是我發現原廠怡利主機的ipod接口處有aux-in

且在主機最後一個功能為影音輸入處的螢幕上方AUX1即可有音源輸入的功能

所以aux-in功能仍然具有
上圖為加裝"飛鳥數位電視盒"的顯示畫面(自費8千, 有貴), 機子如下

個人發現飛鳥官網並無此機型的介紹, 自行研究發現其有一USB插槽(如圖目前有插隨身碟), 據說明書說可讀取各式各樣的影音檔(如同主機一般), 且有錄影功能, 但沒試過, 而且好像需要遙控器操作
目前已開700多km, 油耗如同螢幕顯示為6.7km/l, 希望過一陣子會好一點


其中有一問題為空調當溫度與室外相差無幾時會顯示"A/C ECO", 經爬文及查看說明書並無具體答案, 經個人的測試發現冷氣壓縮機好像在怠速時會不斷地開啟及關閉, 不知是否正確, 若正確那是否會減短壓縮機或其離合器的壽命, 還請眾大大開示

此單因為急用車, 所以好像不太優, 原價折7萬再加配備有:
1. 四合一防盜器
2. 車內後視鏡整合之行車紀錄器

3. 具原廠標誌之HUD(可顯示速度, 超速, 各門開啟狀況, 行駛經濟度)


4. 四門冷光迎賓踏板

5. 全車FSK隔熱紙(型號要查一下)

6.海馬腳踏墊(抱歉無圖)
至於美國的日本原裝馬五當時入手是已三年的二手車, Mazda原廠二手認證車有1年12000英里保固
之前並不知道美國的Mazda是日本原裝, 直到開回家才在駕駛座門框上的標示發現"Mada in Japan"
陽春版有六安但無DSC, 布椅(美國天氣較冷若無加熱功能的皮椅.....很冰呀)
新車還未領牌在新墨西哥州的荒野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舊馬五的引擎是2.3L五速手自排, 當時曾飆到時速100英里(160km/l), 還算穩

上面的表速為九十幾英里
變速系統雖然和新馬五一樣是五速, 但是應該沒有AAS系統, 相較起來新馬五的AAS換檔較頻繁也隨時在偵測駕駛人踩踏油門及剎車的狀況, 2.3L的引擎的確較2.0有力, 但是在美國巡航90英里5小時平路發現不太能維持在五檔, 經常有4和5檔交換的情況, 油耗純高速大約有32(mpg)英里/加侖, 大約13.5km/l
原裝的說明書有較好的包包裝著

在黃石公園邊的雪山前英姿

由上圖可發現美國的舊馬五配備17吋鋁圈, 酷雖酷但是在黃石公園旁的深山裡五月時晚上10點飄著雪, 行經一個大洞就....爆胎了, 雖然在美國爆胎很普遍, 但是零度換備胎可是很冷呀, 輪胎行說若是15或是16吋可能就不會爆, 所以新馬五還是別升級吧
黃石公園湖邊小木屋前的留念, 馬五的好處--滿載行李, 還可直立推放

說到保養, 我可是換了不少東西, 除了保固期的避震器四輪換了三輪, 平衡感的橡膠墊也換過, 不然會有叩叩聲, 過保後因為有些許漏油到皮帶上所以引擎腳也換了(800美金), 不過美國服務倒不錯, 有代步車, 是只開500英里的馬三喔

綜合而論, 台製的新馬五的品質並不遜於日製的舊馬五, 至於引擎當然希望台馬能有更多的選擇
以上感謝大家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