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馬六車主,對馬自達雖不能說完全滿意,但對于汽車技術上突破和沿革深感興趣.想簡單介紹下新一代馬自達技術創新,資料是公開的,但小弟用看得懂的中文,讓大家分享下,如有不對,大家見諒!
前言:
馬自達可說是日本車廠中以規模上而言,二線廠商.早年因執于技術上堅持,開發了量產的轉子引擎(Rotary Engine)為名.在美國狂賣的RX-7跑車,就裝了這顆引擎,因為先天构造上較為簡單,体積小,讓RX-7一直獨頜風潮,當年我在美國唸書,差點向室友購入一台二手車.轉子引擎,也非沒缺點,運轉中的巨大壓力,造咸RX-7在一定年份后,普遍漏油,而且在廢汽和燃油效率上,無法和主流Multi-valve引擎競爭,后期轉子引擎加Turbo的RX-8,逐漸被市場淘汰,很可惜.因為市場銷售下降,馬自達和福特合作,接受金援,釋出股份,成為福特在亞洲和小車上的重要推手.也因此,沒有再走出自己一條路.沉淪在車市中,成為Me too.
國際車市變化多端,在福特力求自保下,將旗下Jaguar/Volvo等相繼釋出,馬自達得到廣島市和財團的支持,毅然向福特買回股份,全面去福特化,小弟目前開的馬六,算是去福特化的中間點,但隨著SKYACTIV CX5和新馬六,馬自達終于向世人展現了馬自達的技術和設技!對于多年的虧損的廣島鄉親門,馬自達轉虧為賺錢,也是一种報達和交待!
SKYACTIV 技術革新:
SKYACTIV並不完全是革新,但它代表了日本人持續改善的特貭,檢視所有可能的小地方,進行積少成多的精進,挑戰一些不可能的改善,把錢用刀口上,值得一提的是,SKYACTIV並沒有相對增加成本,符合馬自達財務上的考量,值得大家學習.
SKYACTIV G - 汽油引擎 -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將壓縮比提高,到14.0或13.0(台灣版)的水平.据我粗淺了解,就是利用Lean Burn (稀薄燃燒)原理,換取最大燃油效率以達到省油效果. Honda以前就試過但似乎沒太成功.一般汽車壓縮比都在10.0以下,如果自然進气(非Turbo)要超達10.0,一定要加98以上汽油,不然因燃燒不全,會產生爆震聲 (knocking),使扭力下降.(應該是空气和燃油比例上,因為空气太多,所以同等量燃油的可燃性會要更高. Turbo 或VW light turbo (TSI)壓縮比都在11到12或更高.所以我們可以說馬自達是自然吸气引擎中,將Lean Burn實現而又不會發生爆震的突破!
馬自達的做法是針對高壓縮比下,如何通過有將气缸中溫度下降,做法就是將排气從四缸直接從過去四合為一,變成三段市4-2-1.气体在壓力下,會往最有空間處移動,一旦移動,气缸溫度就能下降.我再舉個例子,气缸一號的排气和气缸三號共同淮流在一起(就是所謂 2-1);二號和四號一樣滙流,最終在第三段,合為一体,從車尾排出!這是個簡單的方式,通過4-2-1將排气管稍加長,就能將气缸和气缸相互開關中的廢熱气溫度降低了! 太令人鼓掌的簡單方法.為了將廢汽在排放時能減少CO2等,馬自達直接將活塞中進行優化,更進一步將空气和燃料分層化,達到省油節能目地.
http://www.mazda.com/mazdaspirit/skyactiv/engine/skyactiv-g.html
原廠資料如上,我只是簡單摘要啦!
SKYACTIV D - 柴油引擎
就象一個大頑童般,馬自達又開了大家一個玩笑,汽油是同等車壓縮比最高,柴油卻反道其行,壓縮比是最低的,只有14.0左右.VW TDI或其它家柴油引擎都在17.0/18.0或更高!
為什麼大家的柴引壓縮比都要那麼高?主要原因是為在冷車啟動和熱車后Engine mis-firing(這個我中文不太好,不知道怎麼翻译-請大家幫忙下)
因為柴油的燃爆特性,在高壓縮比引擎中,會在未燃燒完全前,先引爆,造成大量Nitrogen oxide和柴渣產生,達不到地區國家排廢气要求,因此,大家都只好讓汽缸中點燃時間延后,以致汽門無法發揮整個行程,簡單說,气門就是燃燒后推動的力量,原來五十公分的行程,因克意延后燃點時間,以到气門只有三十公分的行程,無法有效發揮動力.
馬自達將壓縮比降低,先以多階段程式推動的噴咀,將低溫無法發動的問題克服掉,接著在汽門上應用多段式汽閥楊升VVL (Variable valve lift)將暖車后的廢气導入其它气門,以達到迅速各气缸溫度均溫(然后又會將升起气閥關上),讓引擎各气缸不會不均溫,以減少Misfiring的机會.
這段馬自達花了大錢,但在別方面賺了回來.第一,因壓縮比降低,燃點時間不需延遲,气門行程可如之前例子所述,充份完成五十公分而不是三十.各妙的是,在相同輸出下,馬自達可將汽門設計為三十公分因為全用得到!所以体積變小,因為壓力小,所以部份材料可用鋁,原度和密封度要求小,大大減少了成本,使這顆柴油的效能更好,更小,更輕,更節能.
筆者認為,SKYACTIV 2.2D很有可能會是震動最小,最安靜的同級柴引!九月會親自体會下!
BMW, Benz動不動就說什么共軌啦,什么電磁噴咀啦,什麼2000-2200BAR壓力啦,比起馬自達用心專研,我覺得消費者不一定能感動!
馬自達在這顆2.2D裝上雙渦流TURBOCHARGER,類似BMW自豪的TWIN SCROLL,比起其它單渦流,在扭力延續上更有看頭,但因沒試過,而且沒扭力圖,無法驗証原廠稱一路到5200rpm扭力不變!
http://www.mazda.com/mazdaspirit/skyactiv/engine/skyactiv-d.html
筆著為在台工作之新加坡人,中文在寫方面不太好,用蒙恬寫得好辛苦!實在太愛汽車了,也熱愛這里的各位先進,希望別傷眼.喝杯咖啡,再寫續集!
celestar wrote:
馬自達的做法是針對高壓縮比下,如何通過有將气缸中溫度下降,做法就是將排气從四缸直接從過去四合為一,變成三段市4-2-1.气体在壓力下,會往最有空間處移動,一旦移動,气缸溫度就能下降.我再舉個例子,气缸一號的排气和气缸三號共同淮流在一起(就是所謂 2-1);二號和四號一樣滙流,最終在第三段,合為一体,從車尾排出!這是個簡單的方式,通過4-2-1將排气管稍加長,就能將气缸和气缸相互開關中的廢熱气溫度降低了! 太令人鼓掌的簡單方法.為了將廢汽在排放時能減少CO2等,馬自達直接將活塞中進行優化,更進一步將空气和燃料分層化,達到省油節能目地....(恕刪)
這段根本是虎爛的, 4-2-1排氣頭段改裝界早就存在很久了, 怎沒聽過可以達到14:1壓縮比
所以很多人都猜Skyactiv-G其實在條件允許下可以用輕度Atkinson cycle
而低轉速則切回Otto cycle, 不然應該會熄火
像Lexus的2.5L Atkinson cycle engein壓縮比也有13:1, 可以產生178馬力22.5kgm扭力
而CX5 壓縮比一樣, 馬力只有154, 扭力只有20.2, 怎麼看都不像壓縮比有13的引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