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車廠紛紛朝向純電領域大步邁進之際,BMW並沒全部壓寶在電動車上,而是依舊維持豐富多元的產品以吸引不同消費者,汽油、柴油、插電式油電、純電動力應有盡有,大大小小的休旅車、房車、旅行車也任君選擇,甚至連入門市場也沒放過,而且在主要對手將火力集中在高階產品而縮減入門車系時,他們反而更積極、更用心地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並將所有誘人的科技配備全數下放,滿足那些愈來愈貪心的新世代客層。沒錯,我們指的就是代號F70的全新第四代1 Series!在新車上市前,我們特地來到德國慕尼黑參加原廠舉辦的全球媒體試駕活動,當然就是要好好探究全新BMW 120及M135 xDrive兩款車型的真正實力!

初代1系列誕生於2004年,歷經三個世代的演進後,於2024年為止全球累計銷售量已經超過300萬台,而且就算在休旅車當道的近幾年,依舊維持著出色而穩定的銷售成績(尤其是歐洲市場),這也讓第三代F40 1系列不過才推出五年的光陰,便直接跳過小改款而邁入下個世代。在適逢車系誕生滿20週年的日子裡,原廠於今年六月推出了代號F70的第四代大改款車型,七月初於德國萊比錫工廠開始投產並於本月正式在海外市場上市,預計八成的銷售量都將集中在歐洲地區,至於台灣市場則會在年底前發表,實際交車當然也是明年的事了;導入車型部分,目前則是確定這次試駕的120與M135 xDrive兩款汽油動力都會出現。

如同其他車系,原廠為第四代1系列規劃了多種外觀風格套件,其中當然也少不了M Sport Package,以及增添多項黑化元素的M Sport Package Pro進階套件。

而依照汎德這幾年的策略,導入國內的120當然也均會穿上如圖中展示車的M Sport套件,至於高階的M135則會搭載M Sport進階套件。
- Basic-1
- Basic-2
發表會現場也展示了一輛並未搭載外觀套件的基礎車型,大家可以比較一下車頭與車尾造型上的差異,少了大型下氣壩與後擾流後外觀看來是不是樸素許多?
- 1
- 2
- 3
- 4
- 5
- 6
而F70 1系列專用的M Performance Parts也已經問世,套件內容包含了車頭前下巴、定風翼、車側飾板、尾翼及碳纖維下擾流等。


結束簡報後,我們首先試駕目前的車系性能旗艦M135 xDrive。BMW一直都是個將「家族化」設計運用得淋漓盡致的品牌,以往他們每款車都長得十分相似,相信分不出3系列與5系列、或搞不清X5與X3的應該大有人在,不過這幾年開始有些不一樣了,BMW在較為年輕化的車型上似乎積極地想做出一些變化,去年發表的X2便是個很好的例子,今日的F70 1 Series也是如此,當初官網發表時乍看之下只覺得這是「很不BMW」的設計風格,實際看到本尊後也還是有點令人不太習慣,但仔細端詳了幾回後,便可發現它在創新之中融合了許多經典或是現有車款的設計元素,車頭的雙腎型水箱護罩當然是其一,還包括兩側的Air Curtains垂直式氣簾、來自E28 5系列向前延伸的鯊魚頭、與M5相似的倒梯型下氣壩,以及M4的引擎蓋折線等都是如此;不習慣歸不習慣,但這樣的設計再搭配M Sport進階套件以及極度搶眼又騷包的「Signal Green」塗裝,確實讓全車充滿濃厚的運動風格!而原廠也表示,F70是率先導入此最新設計語彙的車款,言下之意就是如此設計概念日後也會沿用至品牌其他車款,大家還是趁早習慣吧。

車頭的雙腎型水箱護罩與X2造型十分類似不過稍扁了些,內部除了擁有主動進氣調節功能,也沒忘記搭配漂亮的飾光水箱護罩;不過很可惜的由於缺料關係,目前全部市場以及國內導入的首批車型並不會配備飾光水箱護罩,預計在2025年後生產的車型才會開始全面配備。

頭燈較前代車型更細長並多了些尖銳菱角,並全面標配具光型變化機能的LED頭燈,而內部燈組也跟上其他車系,換上炯炯有神的四眼造型搭配直立式日行燈組。

在夜間或昏暗燈光下,就能看到頭燈內部除了搭配藍色與鍍鉻飾板外,更加入了豐富又細緻的幾何紋路妝點。

與大部分新車型一樣,F70 1系列的車身尺碼也經過放大,其車寬與車高分別增加了1與25mm,但還好車長僅是微幅增加了42mm成為4,361mm,仍屬掀背剛砲的標準,至於軸距則是維持2,670mm不變。

後窗造型雖有大幅變動,但依舊沒少掉經典的Hofmeister kink霍夫邁斯特扭結設計,此外後方也比照G60 5系列,加入一塊刻有「1」字樣的亮黑色飾板。


車尾仍帶有以往那種豐腴飽滿的線條,比較明顯的改動便是全新的尾燈造型,至於M Sport套件另於保桿下方加入了大面積的亮黑色烤漆下擾流,搭配口徑達90mm的雙邊四出排氣尾管真是充滿鋼砲架勢。

尾燈不論是造型與裡頭兩道勾型LED燈條都與X2有點類似,給人一種深邃又神秘的感覺。而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1系列車型的後方車標少了以往代表汽油動力的「i」字母?這是因為BMW電動車愈賣愈多後,為了不讓消費者誤認這是純電動力,因此從1系列開始的汽油車型均取消了「i」字母而僅以三位數字呈現,柴油動力依舊在後方有「d」,另一個差異是車型銘排上的第一數字也特別加大予以強調。

C柱之後巧妙地連結了略微上翹的小尾翼,另外注意試駕車的亮黑色車頂,因為F70 1系列也是品牌中首度提供跳色車頂塗裝選項的車型,確實讓全車看來動感不少。

原廠為M135標配的其實是18吋的M款鋁圈,但選用19吋部品之後看來才算是「剛剛好」,日後導入國內的車型應該也會搭載19吋規格。試駕車另選用了M複合式煞車套件(M Compound),鋁圈內部塞得滿滿的大尺寸打孔碟盤搭配改為灰色塗裝的煞車卡鉗看起來真是賞心悅目。

不僅是外觀,New 1系列的內裝也捨棄了現行2AT、X1、X2等車型的風貌而換上截然不同的設計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整個中控台的線條更為直來直往簡潔俐落,且與水箱護罩一樣融入了不少三角型元素;至於目前BMW全車系陸續換裝的大型曲面螢幕當然也並未缺席,並採用10.25吋數位儀錶與10.7吋螢幕的搭配,車室質感與科技感均有大幅提升。

M135 xDrive於中控台另加入專屬的M三色縫線設計,好消息是選用M Sport套件的車型也會有這個設計,這代表日後在120車上也看得到囉。

兩旁的空調出風口霧銀飾板包覆,並嵌入可變換色彩的氣氛燈組,最旁邊的旋鈕與小搖桿則負責風量與風向調整。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M Sport方向盤沿用現有的俐落設計,雖同為M Sport方向盤,但M135 xDrive則會擁有專屬的內緣縫線及上方紅色定位點,兩側按鍵組則分別可掌控駕駛輔助系統、音響、電話、儀錶的切換。

左側撥片也同樣兼具「Boost」機能,不管在什麼模式下長按後即可讓車輛進入最性能的狀態10秒鐘供超車等狀況使用。
- 儀錶-1
- 儀錶-2
- 儀錶-3
眼前的10.25吋數位儀錶不僅科技感十足,也擁有十分彈性的配置機能,透過右下角的選單即可隨時切換三種版面配置方式。
- 車速
- 耗能
- 羅盤
- G值
- 媒體
- 倒車輔助
中央區域則可依照車主需求隨時切換車速、里程/油耗、輔助系統、地圖、音訊、G值等資訊。
- 螢幕-1
- 螢幕-2
- 螢幕-3
- 螢幕-4
10.7吋螢幕的使用介面當然是最新的BMW Operating System 9,撇除螢幕尺寸與視覺比例上的差異,OS9與高階車型所採用的OS8.5其實擁有相同的使用邏輯與介面鋪陳,最左側也加入可上下/左右滑動的QuickSelect的快捷功能選單,讓車主更自由地配置常用功能且快速切換。
- 數位服務-1
- 數位服務-2
除了互聯駕駛等標準數位服務外,現在搭載OS9的車型,已能加購升級「BMW Digital Premium」進階數位服務,可提供包括廣播、串流音樂、Podcast、遊戲等第三方應用程式讓你下載,之後當然也會不定期透過雲端更新推出更多應用程式,圖中即為最早出現於i5上的AirConsole車載遊戲,以智慧型手機直接掃右側的QR Code,即可建立與車輛之間的連結並將手機充當控制器來享受遊戲。

除了搭載OS9而讓導航機能大幅進化外,F70也加入了於複雜道路上相當實用的AR擴增實境導航系統,能在實景畫面中加入動態箭頭或指示,讓你在複雜路口或交流道更清楚地知道該往哪兒轉;除此之外包括手機數位鑰匙2.0,還有之前僅出現在高階車型的變換車道輔助現在全都是F70的科技配備了。

BMW手機數位鑰匙2.0讓你可利用智慧型手機為車輛上/解鎖,或是預先發動車輛空調,或是跨作業系統向家人分享手機數位鑰匙,最便利之處就是你不用將手機拿出口袋或包包,只要走近車輛兩公尺距離內車輛即會自動解鎖,下車離開車輛時則會自動上鎖。此外車主還可透過BMW ConnectedDrive雲端商店加購一些更進階的功能,就像是「手機遙控停車功能」等,讓你能像科幻電影一樣站在車外以手機操控車輛駛入/駛出狹窄的停車位。
- My Modes-1
- My Modes-2
一開始在高階車型上僅見的「My Modes」功能現在也早已下放至品牌所有車系,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整合式的行車模式切換系統,不同模式下除了動態表現外,包括螢幕、顯示資訊、車內氛圍燈等也都會跟著改變,而在New 1 Series上,除了原有的個人專屬、運動、節能、躍動、放鬆、數位藝術等六種模式外,從今年起還會加入新的「Silent」模式讓想要專注於駕駛的人選用,啟動後所有娛樂系統將切換至靜音,儀錶板上的顯示資訊減少到最低限度,中央螢幕會改以低亮度且柔合的螢幕保護程式呈現,包括車室氛圍燈、遮陽簾等配備也均會關閉。
- 1
- 2
- 3
- 4
- 5
- 6
F70依舊搭配有可增加駕駛便利性及安全性的抬頭顯示器,與高階車型相較除了畫面較小之外,其豐富的顯示功能及多樣化模式均比照辦理。

或許是看到小改款4系列於螢幕下方增添內嵌氣氛燈組的效果不錯,F70也同樣加入了這個光影飾板的設計並成為車艙中一大特色,而原廠也準備了共15種顏色變化讓車主可依照喜好自訂。
- 1
- 2
- 3
- 4
切換至不同的My Modes模式後,包括中央與左右出風口飾板等處配置的氣氛燈也會呈現不同顏色,在夜間可明顯地感受到車艙氛圍的變化。

中央鞍座最前方依舊維持品牌慣用設計,配置手機無線充電座、雙置杯架、12V電源、兩組Type-C USB插孔等配備。

其實在中央空調出風口下方另藏有一個夾層可放置票卡等小物,想放手機也不是不行,不過因此處深度較淺因此急加速時手機有可能會掉下來。

基本上排檔控制介面與新世代2AT、X1、X2等車型共用,但依照中央鞍座的配置而重新設計了外框形狀使其更為緊湊。

中央扶手內部規劃了方正的置物空間,而且深度頗佳可放入不少物品。
- 120
- M135
打開車門後便能發現全新設計的迎賓照地燈組,一般車型以BMW字樣搭配水箱護罩的紋路呈現,至於M135則是採專屬的「M」字樣。

M135標配的也是大家熟悉的M跑車座椅,不僅造型出色,椅面及椅背還運用Alcantara麂皮鋪陳,激烈操駕時可提供出色的防滑性;至於一般版車型標配的則會是已廣泛運用的Veganza皮質座椅。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後座空間表現、椅背傾斜度與前代相較並未有太大差異,空調出風口則沿用前代車型樣式,下方同樣搭配有兩組Type-C USB插孔,
- 前座乘坐空間
- 後座乘坐空間
雖然是掀背小車,但身高170公分的乘客置身前後座,可看出膝部與頭部空間都仍有餘裕,想載著家人或朋友出遊不成問題。
- 後廂-1
- 後廂-2
- 後廂-3
M135 xDrive的後廂容積與之前相同為380公升,以四米三的掀背小車而言算是還不錯,透過後座4/2/分離椅背的傾倒,則可擴充至最大1,200公升;值得一提的是,120因車尾額外搭載48V輕油電系統的電池,因此後廂後廂容積少了一截為300~1,135公升。

M135 xDrive的引擎室中當然是性能迷們熟悉的2.0升四缸渦輪增壓B48動力,不過與前代M135i xDrive的306hp/45.9kgm出力相較,最大輸出則是調降至300hp/40.8kgm;另一個改變則是捨棄了八速手自排變速箱換上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主要目標應該就是想換來更緊湊的體積以及更佳傳輸效率。在此搭配下,135 xDrive的0~100km/h加速成績較前代慢了0.1秒,不過4.9秒的數據其實也算是夠嗆的了。

一聽到動力調降,相信大部分車迷心裡難免覺得有點可惜,但其實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時,M135 xDrive一點兒也不會令人失望,不管是鄉間蜿蜒小路上順暢平穩的輸出特性、開闊道路大腳油門的猛烈瞬間爆發力,還有始終伴隨著的低沈澎湃轟鳴聲響,都訴說著這就是以往大家熟悉、能文能武的35i動力;而換上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後,不管是退檔速度與反應也是令人無可挑剔,在Sport模式且激進的駕駛狀態下明顯展現出更直接的換檔接合感,除了對體積以及傳輸效率的助益,對於性能與操駕感受上相信也有加分效果。


F70 1系列雖同樣以UKL2平台為基礎開發,不過原廠說明在底盤部分也經過優化,具體來說便是底盤部分零件改以輕量化鋁合金打造,前軸部分的重量相較F40便減少了3公斤,而前軸後傾角的加大則增加了高速行駛的穩定性,此外F70還首度提供了與X2 M35i一樣,可兼顧舒適與性能的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確實,一開上路你就能發現M135 xDrive帶給駕駛者的回饋感受相當直接,並將舒適度則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重點是不論是彎道中或高速行駛狀態下,作動迅速的懸吊讓輪胎總是能穩定地貼在路面上,搭配犀利又靈巧的轉向反應,在蜿蜒的鄉間道路上真的會讓人忍不住加快車速俐落地劃過彎道,穩健的車身姿態也能讓你出彎後能迅速補油,即使在試駕途中遇上大雨傾盆的狀況,也能帶給駕駛者十足信心地掌控車輛,除了「快」與「樂趣」之外,這點對於性能車款而言確實也相當重要!
▍BMW M135 xDrive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汽油渦輪增壓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300hp/5,750~6,500rpm
最大扭力:40.8kgm/2,000~4,500rpm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25/45R18
車身尺寸:4,361mm x 1,800mm x 1,459mm
軸距:2,670mm
車重:1,550公斤
國內售價:NA


早上結束了M135 xDrive的試駕後,下午時段則輪到了另一輛身披Frozen Portimao Blue Metallic塗裝的120上場,雖然同樣搭載有M Sport套件,但在某些設計上還是與性能版的M135 xDrive有些不同。

車頭最明顯的差異當然就是創新的水箱護罩內部構造了,這結合垂直與斜向的內部隔柵,設計概念來自今年初推出的Neue Klasse概念車,水箱護罩外緣則以鍍鉻邊框呈現而非M135的飾光水箱護罩,還有後視鏡也非較流線的M雙肋型。

車尾下方的大面積後擾流造型也有所不同,並採用隱藏式排氣管,車尾還少了M135那只上翹且向後延伸的尾翼。

相較M135,120的動力系統則有較大變革, 因為它已經不再是之前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而是換上了以往118i的1.5升三缸渦輪動力並加入48V輕油電系統,引擎最大輸出為156hp/24.5kgm,加上馬達20hp/5.6kgm的輔助後,系統最大輸出功率則達到170hp/28.6kgm,搭配七速Steptronic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後0~100km/h加速成績則是7.8秒。
- 內裝
- 座椅
由於同樣搭載M Sport套件,因此除了方向盤縫線、座椅樣式外,車艙鋪陳其實與剛剛看到的M135 xDrive幾乎相同,該有的科技配備也是一樣都沒少。

畢竟是目前的入門動力,120與M135 xDrive最大的差異當然就在於動力與操控表現。大家比較在意的可能是四缸換成三缸這件事,但實際體驗後可發現這具三缸動力的運轉已屬順暢,怠速時也將抖動的狀況控制得相當出色;當然,在動力表現的差異之下,120的加速少了那股猛暴力道,不過加速仍屬輕快,對應一般駕駛狀況也算遊刃有餘。至於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在120上表現同樣稱職,只是在低速狀態下輕補油門時會有偶發的頓挫與加速慢半拍狀況,這狀況倒是沒有在M135 xDrive上出現。

相較於M135 xDrive帶給你的那種「戰鬥感」,120不管是動力或動態表現顯然都平易近人許多,而且令人激賞的是它不只是舒服,也沒有因舒適取向而捨棄了運動性,相反地在兩者間取得了相當優異的平衡,行駛於破碎路面時你依舊能享受到高品質的乘坐質感,在多彎的鄉間道路加快腳步趕路時,車輛能忠實順暢地執行駕駛者的指令,犀利的轉向手感也並未稀釋太多。當然,120畢竟採用前驅設定,在大雨時的低抓地力路面加快車速後,你會明顯感受穩定性不如M135,出彎急加速時也會感受到前輪的些微打滑,不過你會很清楚地知道何時該加速、何時該減速,每個操作都不會帶給你太大壓力,讓你輕鬆自在地享受到高度的駕駛樂趣;也就是說,不管是每天上班通勤或偶而上山跑跑,120絕對都能應付!

細看裡外,你會發現採用品牌最新設計語彙所打造的F70 1系列,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而且它在散發濃厚運動氣息的同時,也沒忘記豪華車款該有的質感呈現,這點倒是值得鼓勵;此外令人讚賞的運動特質,以及豐富的科技配備當然更是其賣點,讓日後的1系列車主也能享受到與高階車款一樣的新世代科技!
▍BMW 120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三缸DOHC 12V汽油渦輪增壓排氣量:1,499c.c.
引擎最大馬力:156hp/4,700~6,500rpm
引擎最大扭力:24.5kgm/1,500~4,400rpm
系統最大輸出功率:170hp/28.6kgm
驅動方式:前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05/55R17
車身尺寸:4,361mm x 1,800mm x 1,459mm
軸距:2,670mm
車重:1,425公斤
國內售價: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