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自對親情的憧憬
人生對BMW的第一印象,是阿公的E34 520i,當年尚在襁褓中的我,就被母親抱著馳騁在台1線上,收音機的雜音搭配皮革內裝底下的木質香,充滿天倫之樂。我成年之後,也有幸開過當年保護家人安全的黑頭車,好奇心使然我閱讀了很多有關E34 520i的資料,當年有直列六缸、防鎖死煞車與循跡防滑、安全氣囊、儀表板瞬間油耗顯示、後座冷氣出風口等,直至今日仍不算遜色的配置,不得不說豪華車總是在科技上領先。此外在六缸Bimmer都已經要到40i以上的車款才能一探其風采的時代,M50引擎運轉的細膩程度更是令人讚嘆不已。然而隨著親人的離異,老車最終凋零,報廢之後僅存在心中的念想,我也沒想過人生第一次買車,就在命運的安排下又選了BMW。
走入慕尼黑巴伐利亞
年初到訪德國時,因為從慕尼黑機場入境的關係計畫去郊區的BMW博物館走走,在這個路上幾乎都是Mercedes-Benz、BMW、Audi的國度,國產車即豪華車也著實令從小是機械迷的我非常嚮往。從慕尼黑市區出發只要搭乘 U-Bahn U3線至 Olympiazentrum站,出站即可看見 BMW Welt展售中心,集團有販售的MINI系列也可以在此看見,左側過馬路後四汽缸建築的BMW總部映入眼簾,即前往 BMW博物館的方向。

BMW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縮寫,意即巴伐利亞引擎製造廠,最早從航空用引擎起家並為德國軍方提供軍用飛機引擎,直到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才輾轉進入兩輪的機車產業,有時感嘆生活的科技總源於各種軍事的需求,最終才由那些有改變世界想法的叛逆者帶入人們的眼中。100年前,BMW R32機車的到來宣告一個時代的開始,源自於巴伐利亞旗幟,令汽車愛好者魂牽夢縈的藍白方格廠徽亦正式映入眼簾。


可以從博物館內的典藏,看出雙腎型水箱護罩的家族語彙逐漸成形,最感動的也莫過於看到當年阿公的車子E34,源於E30的外觀設計,但五系列擁有更為氣派的車頭與車室空間,逐漸電氣化卻保有大量機械元素的駕馭風格以及領先時代的魚眼頭燈設計,都實實在在反映出巴伐利亞引擎那充滿機油味的熱血。還記得當初第一次開阿公的車時,太興奮一直猛踩油門,在鄉間的路上被突如其來的水稻收割機做了一次麋鹿測試,穩重卻又靈活的底盤動態,我想就是後驅中大型房車該有的表現水準。


隨著導覽,觀賞的路線也由歷史懷舊慢慢來到了現代經典與概念未來,2020年三系列進入了G世代底盤,記得當初做功課的時候這邊停的還是一台F30,現在已經是G20的模型了。全尺寸的油土模型代表頂級的工業設計能力,早在那個3C產品還實用至上的時代,德國的豪華汽車品牌就以亮麗的外型奪得世人的目光。走過巴伐利亞BMW博物館,心中成為BMW車主的種子也在機油的澆灌下悄悄萌芽。


儀式感的最後一哩,回台試駕與交車
回台試駕大約花了兩天的時間,第一天感受5AU輔助系統對於自動停車與高速公路跟車的效果、第二天一開始於展間聆聽Harman Kardon音響等化器調整之後對整體音質的提升,接著上山路感受318i的動力與底盤回饋。這中間其實有個小插曲是第一天試駕完我提出想要選配黑頂棚(更有跑格感)、Harman Kardon音響以及天窗,當晚業務查到有一台到港車有選黑頂棚跟Harman Kardon音響問我要不要,但我想說還是隔天試駕跟車子相處久一點再決定。賞車試駕過程中覺得很有緣份的一件事是業務也開跟阿公一樣的車,E34 520i,兩天的時間也展現出對品牌的喜愛跟調整音響參數的專業並且給我現金價他能給的最大折扣。我自己是蠻看對人的第一印象也偏懶得去問很多業務比價,也因為不想選配訂車等太久,第二天結束就刷卡付訂買剛到港的現車。

交車當天就是iDrive 8 的各種設定、手機鑰匙、坐姿調整還有Harman Kardon音響的設定,這組十六支揚聲器總輸出464W的系統,當然在豪華車界上僅屬於入門,但在搭配等化器的調整之後,效果簡直就是脫胎換骨,紮實低音與絲滑高音、環繞背景音場與清晰人聲的交織融合,等化器才是整套系統的經典!我跟業務花了不少時間討論跟調整等化器設定,這個部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再額外專欄撰寫,個人覺得Harman Kardon的升級絕對划算,真的必選。
交車時我也發現了一個蠻有趣的地方,我在第一天試乘後有跟業務表示我不喜歡三系列的地圖袋,感覺好像遊覽車的前面的網格袋,業務表示那個都是標準的沒辦法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台車就沒有,算是額外的小驚喜。

關於品味那件事

人們對於衣著、配件以及飲食的選擇,可以看出其品味的喜好;而對汽車的選擇則可以更深刻的去感受一個人的性格,其中包括了外觀內裝的鋪陳、舒適安全配備的重視以及性能馬力輸出的特性等等,我將目標鎖定在BMW 318i上,除了反映出兒時回憶的主觀喜好,也體現這部轎車對於個性的反饋。

外觀上基於G20再去更新,318i也從之前的Lxury line改成了Sport line,讓車燈造型更洗練,與M sport車型相比,沒有誇張的運動風格換來更為內斂的設計,有種穿著西裝又不失體魄的雅痞感,而左右下氣霸雖然塑料感相對較重,但是開孔的設計可提供前輪煞車散熱與空氣力學作用,屬於機能大於外型的點綴。加大一寸的鋁圈就像人換了雙更大器的新鞋,以更穩健的步伐向前並提升一定的操控性能,而沒有前後配的設定也許是入門車款較為實用導向的選擇。

內裝的儀錶盤與中控螢幕是整合的懸浮式曲面設計,全數位化的虛擬座艙也讓儀表板顯示的功能再提升,基本上我是常駐使用輔助駕駛模擬畫面,很像風見隼人開阿斯拉左車側偵測周遭情況的輔助系統,與巨型的抬頭顯示器相得益彰,這樣開車真的很好玩會讓人很享受在駕駛艙的一切感受。


(圖片擷取網路)

氣氛燈的點綴也使同在車室的乘客,可以感受行車氛圍的儀式感,三系列作為BMW的入門主管級轎車,後座的空間自然會在載客時獲得青睞並開口讚嘆,與上一代五系列接近的車格,即使成家後攜眷出遊也無須過於擔心。2024年式也將副駕駛的電動腰靠加入標配,至此318i將過去沒有的大腿延伸支撐、正副駕駛電動腰靠通通加入,與320i同享規格。


人車一體 ,Shear Driving Pleasure
BMW作為操控首屈一指的品牌,靈活的車輛動態與紮實的底盤總帶給我盡情駕馭的渴望,當然318i入門的動力雖然可以在引擎轉速1300rpm時將250Nm的扭力全數釋放,但其馬力峰值僅為156hp/4500rpm,終究使得推背感無法與檯面上以性能為主的車輛匹敵。不過應付市區代步與出遊長途的高速公路、山路也算是非常的有餘裕,以台灣合法時速區段0-110km/hr來說,這樣的動力非常足夠,可以非常平穩地將車輛推進至法定速限,那種不知不覺、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加速感,我想也是這台車能讓乘客驚訝的地方。「居然已經110公里了!」

方向盤作為整台車最長時間與駕駛者接觸的配備,我認為歐洲車方向盤在設計上比較適合台灣人駕駛,這也算當初我挑選愛車一個蠻重要的考量。
主要就是在按鍵配置的不同,歐洲車通常會將輔助駕駛的設定放在左邊,與方向燈同側;音響通話的功能放在右邊,與中控台、副駕駛同側。作為駕駛在操控上可以在左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去操控中控或是與乘客副駕駛互動,但如果輔助駕駛系統在右邊的話,駕駛在操控中控或與乘客互動時就會有空檔沒辦法做輔助駕駛的設定,個人認為這樣開起車來不順手,最後還是投入歐洲車的懷抱。
可以去觀察看看,通常日系車都會將輔助駕駛系統放在右邊,畢竟在日本車輛是右駕設定,這樣上述操作的邏輯也都通,右手可以長時間保持在方向盤上並操作方向燈,左手則可以操作中控,當然最安全的做法還是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

車輛性格,5AU輔助駕駛系統
過去我們提到車輛的性格多著墨在機械性能上的表現,但隨著汽車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引擎性格部分的縮小,輔助駕駛對車輛操控的影響也就逐漸放大,就像是與車主共同肩負行車任務的第二位駕駛。在熟悉5AU系統後,這個系統就像Garland一樣不管在任何時候、做多少次它也不會有所改變(離題了)。能夠體會為什麼網路上對這套系統可以這麼推崇,在做跟車的時候,我認為5AU會考量前車的「速度」與「距離」去設定車速,比方説雖然與前車距離比較近,但是在前車加速逐漸遠離的情況下,車子也不會做減速的動作,而是在前車拉開距離後才加速至我設定的速度,如此一來車輛不會突然減速,也不會在距離拉開後又急加速。
(圖片擷取BMW美國官網)
此外在ECO PRO模式下,BMW很早就有的主動式動能回收系統也可以在靠近前車時作動,緩和地先將車速降下來,這個行為在我沒有使用ACC的時候也會作動,在雷達輔助下多少可以減少油耗,為AGM電池充電。另外在未啟動跟車系統時,5AU依然會監控行車狀態,我就有發生過在高速公路上雖然與前車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前車速度已經大幅下降時,系統也會跳出警示並提早介入煞車,只能說人在做跟車這件事情時因為反應時間的關係,總是會有零點幾妙以上的延遲,而且人對於前車速度的感覺其實偏不敏感,有輔助駕駛在行車安全與信心上都大大加分。
效率至上,TwinPower Turbo
雖然動力上非屬頂尖,但能源效率上318i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分享我在6月份與7月份的油耗數據,6月份行駛旅程約1500公里(高速75% 市區25%);7月份行駛旅程旅程亦約1500公里(高速50% 市區50%),分別的平均油耗為16.3 km/l與14.2 km/l,若是高速巡航則可以達到22km/l以上的水準,這個數據已經非常讓人滿意,常常加滿油時可行駛里程顯示超過1100公里(油箱總容量約59l)。


日常瑣碎,My BMW app
上面跟大家分享的行車回顧,是透過My BMW這個應用程式去紀錄的,不過我最常用的功能其實是透過這個app把Google Map的地理資訊導入原廠導航使用,主要的原因是抬頭顯示器與測速照相預警。因為Carplay並不支援把Google Map的導航資訊投影在抬頭顯示器,我都用這個方法去解決,畢竟就算有Carplay系統,還是會習慣用手機的介面去尋找景點,等於就是多個步驟而已,與大家分享。如果開的是BMW的高階車種,還可以利用App做遠端車輛啟動或是自動停車等功能,只能羨慕了。

回歸生活,BMW 318i
衣著、飲食或是代步的工具,終究還是以滿足生活需求為前提,而在有餘力時去享受生活的品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完成每一趟旅程,陪伴自己所愛的人看看世界。當年阿公的520i與今天我的318i都是以這樣的面貌來到我們家,繼續陪伴我們成長、老去。本文最後以Snoopy錶面的Apple Watch與Comfort模式的儀錶盤做結尾,期待三系轎車上坐的,永遠是童心未泯的男孩,也是穩健踏實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