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W這幾年對於電氣化的積極腳步有目共睹,純電車型一台接一台的推出,不僅讓品牌銷售成績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也讓他們成為車壇經營純電車型最成功的豪華品牌。這次要試駕的即是入門純電休旅「iX1」,很有趣的是,原廠代號U11的新一代X1/iX1其實早在去年第一季便已導入國內販售,那為何我們隔了一年多才試駕到?主要原因當然是它賣得太好,連交車給車主都來不及了所以沒有媒體試乘車可借,趁著全新24年式車型的推出,我們才終於與它相遇。

新年式X1車系的編成與之前一樣,共規劃sDrive18i、sDrive20i xLine兩款汽油,以及純電的iX1 xDrive30等三款動力選項,不過價格則是較剛上市時小漲了4~6萬元不等;而這樣的編成策略,也可明顯看出原廠其實是相當積極地在phsh電動車的銷售,光看價格就好,X1 sDrive20i xLine與iX1 xDrive30 xLine雖有12萬元的價差,但iX1卻多出了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遠端車輛啟動、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跑車化動態懸吊等配備,動力部分更是從156hp一下子跳到313hp,仔細想想這價差其實一點兒都不多,甚至還會讓人有「iX1比較划得來」的感覺吧?這當然也讓不少人寧願忍受些充電帶來的不便也要跳入純電動力的懷抱。根據統計,國內市場iX1與X1的銷售比例約為7:3,這在車壇可不常見!而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下,就算現在下訂iX1你也得等半年以上才能交車(最近上市的iX2應該也差不多),可見得這款純電休旅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程度。
24年式X1車系編成與價格表
車型 | X1 sDrive18i xLine | X1 sDrive20i xLine | iX1 xDrive30 xLine |
價格 | 194萬元 | 216萬元 | 228萬元 |


有鑑於消費者對於運動化外觀的熱愛,現在導入國內的絕大部分BMW車型都將M Sport套件列為標配,不過X1全車系配備的卻是xLine套件,外觀擁有較為剛硬的複雜線條再搭配亮黑色、霧銀色點綴,這帶點粗獷感的造型風格其實與X1車系頗為速配;當然,鍾情於M Sport套件的車主也能加價18.9萬元選配。

iX1的車頭看起來與之前有些不一樣?沒錯,新年式車型的外觀經過了些許變動,主要在於雙腎型水箱護罩由以往的直式格柵換成了與iX2相同的格紋紋路,讓人一眼即能辨別它搭載的是純電動力;不過有個稍嫌可惜之處便是前後保桿、側裙取消了以往漂亮的藍色飾條而統一採用霧銀色。

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以及遠光燈輔助系統依舊為全車系標配,不過日行燈依舊維持倒L形狀,並未換上X2其他新世代車型所採用的直立式設計。

車尾除了同樣少了兩側的藍色飾條外,其餘設計均與以往相同。呼應車頭,X-Line套件於保桿下方也運用亮黑色/霧銀色元素妝點增添不少粗獷氣息。

變得更銳利細長的尾燈是新世代BMW車型的共通進化方向,而在X1上原廠也為其融入了3D
及燻黑等設計元素,不僅看來更俐落有型並帶有十足立體感。

除了入門的sDrive18i為18吋外,sDrive20i與iX1 xDrive30均升級為19吋鋁圈搭配245/45R19規格的配胎。

自2021年第二代2系列Active Tourer問世後,便樹立了BMW新一代小車的車艙設計走向,包括新一代X1、以及去年發表的X2都採用相同鋪陳,在維持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傳統概念下,融入了大型曲面雙螢幕,與iX類相仿的高聳鏤空中央鞍座等全新元素,讓車艙變得更科技也更實用。

雖屬品牌的入門級別休旅,但中控台仍運用皮質包覆,下半部則搭配銀色飾板及尤加利木紋飾板等讓車艙呈現頗佳質感。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車艙內的一大亮點便是由10.25吋數位儀錶及10.7吋中央觸控螢幕構築的大型曲面螢幕,無疑也讓車艙中多了幾分科技感。
- 儀錶-1
- 儀錶-2
- 主畫面
- 應用程式
- 空調
- 環景
- 互聯駕駛商店
- 類別
- 遊戲
- 音樂
- 導航-1
- 導航-2
- 駕駛設定
- 充電
- 驅動系統與底盤
- My Mode-1
- My Mode-2

中控台下方的直立式手機無線充電裝置為全車系標配,還附上可扳動的固定桿讓手機不會滑來滑去;後方則配置雙置杯架以及一個12V、兩個USB-C插孔,該有的都有了。

高聳的鏤空式懸浮式鞍座能讓你在開車時可將整個手肘舒服地擺在扶手上,並能輕鬆地操作前方各開關,另一個好處則是下方可擁有相當大的置物空間,要將小型隨身包擱在這兒都沒問題,但畢竟上有鞍座側邊有座椅,取放較大的物品時沒那麼便利就是了。

包括車輛啟動、排檔撥桿、駕駛模式、電子駐煞車、警示燈、音響音量等開關均整合在鞍座最前方,而且排列位置與使用方式大致上都與品牌其他車款相同。

門板同樣添加皮質/木紋/霧銀飾板等元素妝點,不過A柱下方少了精緻的音響喇叭飾板後,此處看來帶點略重的塑膠感。

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也是iX1 xDrive30 xLine的專屬配備,而且面積頗大連後艙乘客都能享受到溫暖陽光的照耀。

新年式車型還有一個小改變那就是於座椅部分以Veganza純素皮革取代了原本的Sensatec透氣皮質,這張座椅除了擁有出色的支撐性及包覆性,椅面前方也具備手動延伸腿靠機能,能讓你調整出十分舒適的駕駛姿態。而除了試駕車搭載的Mocha Black摩卡配色,原廠還備有米色、紅黑,還有大家最愛的黑色等選擇,對於質感要求更高的車主當然也可以加價選用Veganza透氣皮質。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 後座-4
- 前座空間
- 後座空間
- 後廂-1
- 後廂-2
- 後廂-3

與品牌目前的所有電動車型一樣,iX1搭載了最新的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採用前後同步式電動馬達的配置,因此它也是X1車系中唯一的四輪驅動版本;至於雙馬達則可合作提供313hp/50.4kgm的最大輸出,這應該也是不少人直上iX1的原因,別的不說,光看它5.6秒的0~100km/h加速數據就夠誘人了不是嗎?至於大家關心的續航里程部分,iX1 xDrive30 xLine搭載容量66.5kWh的電池組,原廠公佈之WLTP測試數據為439公里,以今日水準來看雖不是太厲害但其實也不差,即使打個七折也能有300公里以上,對應日常都會使用算是綽綽有餘;此外iX1 xDrive30最大可支援交流11kW、直流130kW的充電功率,透過BMW i直流高速充電站僅需8分鐘便能補充100公里的行駛里程,運用交流充電站則為55分鐘。

以往試駕X1 sDrive20i時,其192hp/28.5kgm最大輸出便已能帶來相當輕快的加速感受,現在iX1的動力直接跳至三百匹等級當然威猛不少,面對超車、爬坡等需要即時扭力的狀況下游刃有餘,全電門衝刺之下展現的強大推力更是令人興奮;至於一般使用下也有令人滿意的表現,電動馬達的即時輸出特性、線性的扭力湧現,再搭配上多種反應的行車模式後,讓包括首次跨入電車領域的每個駕駛者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駕駛方式。

與汽油版本不同,原廠為iX1 xDrive30 xLine標配了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雖然你可能會聽到後座乘客抱怨路感回饋稍微直接,但握著方向盤的你,則會驚訝於這輛兩噸重電動車的輕盈動態表現,而且包括精準的轉向反應,連續彎道中展現出的優異支撐性以及迅速荷重移轉都有著高水準演出;這些特性均提供駕駛者不錯的操控樂趣,而這也是你在沈重的電動車上較難體驗到的一點。

iX1表現出色的電能系統、豐富配備、充裕空間,加上精準俐落的操控特質都是它的優點,以BMW賦予其SAV的定位來看也確實是恰如其分,雖然目前電動車仍需要比油車多費心一點點在能源補充上(也就是充電啦),不過在駕馭上的愉悅享受也確實高出油車一截,實際試駕過後,你就能發現iX1乃至於其他純電車型的熱賣,可不僅是因為價格沒差汽油動力多少,重點是因為其表現能令大多數使用者滿意。
▍BMW iX1 xDrive30 xLine 規格諸元表
動力型式:前後軸同步式電動馬達最大馬力:313hp
最大扭力:50.4kgm
電池組容量:66.5kWh
最高續航里程:439公里(WLTP)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鋁合金單接頭彈簧柱
後懸吊結構:多連桿
輪胎規格:245/45R19
車身尺寸:4500mm x 1845mm x 1616mm
軸距:2692mm
車重:2010公斤
國內售價價:2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