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感謝過去這一段時間,版上車友們熱心交流,
特藉由此篇回饋Mobile01廣大車友,以下謝謝各位耐心收看不快轉。
2006年退伍後,開了10年日系國產房車,當時我還是擁護自然進氣的基本派教徒,
隨著年紀漸增、駕途變化&用車習慣、國際油價&大環境浪潮改變,32歲開始陸續
體驗德系汽油渦輪SUV、日系油電混合Hybrid SUV、德系柴油SUV等車款。
已經年過40的我,還能維持不變的,絕對只剩下外貌了…


訂車:
2022年12月因緣際會之下,讓我意外找到購買電車的理由,當時小小研究市面上各品牌電車產品,依序淘汰了Tesla (能見度太高)、Kia & Hyundai (個人喜好問題,勿戰)、Audi(有心動但不多)、Mercedes (外型圓潤)、Porsche(選配後超過預算),綜合上述一堆個人喜好與偏見之後,在2022年聖誕節前夕下訂,當時車價仍是$305萬的 i4 M50,額外選配$16.5萬。 ( 買車要開心,萬一不幸中奢侈稅就當作多買一顆隱形愛馬仕吧

接下來的漫長等待,這期間遇到i4 M50正23年式漲價10萬,售價305萬→$315萬,
同年6月再漲一波,車價315萬→$325萬,我的車子還沒生產已經漲價20萬,汎德對於販售電車的養套殺真絕,如此這般騷操作,讓我在i5 eDrive40公布預售價$329萬隔天,馬上到營業所轉單。( 多付出4萬元,犧牲馬力與操控,換來更佳的續航里程、車室空間、內裝質感、B&W音響,甚至未來合理範圍內的馬力稅,我秒選i5 eDrive40)
從汎德販售i4、iX、iX1、 i5、iX2的銷售模式,
感受到總代理對於電車提供相當不錯的產品競爭力,
欲搶占豪華電動車市占率的企圖心昭然若揭,畢竟油車時代始終賣不贏Mercedes,
倒不如在新能源豪華車系採用不同銷售策略搶下市佔率,事實也證明這一手棋下得漂亮,
消費者若不想下訂後被漲價,勢必就得第一時間下訂首波預購,才能稍微確保不會被漲價、拔配備,並且有機會首批交車,路上先帥眾人一波

但在2024的大電車時代,如今市場已經轉為買方市場,
總代理操作策略也必須適當調整,才能面臨來自其他豪華車系的不斷挑戰。

選配:
看著眼前這幾頁選配表,最後選了以下兩項合計$94000元,
將選配金額壓在$10萬內,用肉身試探奢侈稅的底線。

代號957,M Sport進階套件$68000元,
含紅色煞車卡鉗、燻黑造型頭燈、M縫線安全帶、黑色高光澤擾流尾翼、黑色高光澤套件;
以及代號3GM,20吋空氣力學937型輪圈(銅色)$26000元。
以上兩項選配都可以外改,不用冒險多花30萬奢侈稅,
但我屬原廠控,偏愛車輛到港時,直接呈現自己喜歡的樣貌,並省去外改時無可避免的拆車環節與時間;尤其這顆20吋937型輪圈輪圈,目前全台應該只有我擁有,除非有其他eDrive40車主也冒著中奢侈稅選下去,否則在路上撞圈機率等於0;而且這顆輪圈,i5 M60車主還被限制不能選,只專屬於eDrive40車主,強烈建議準車主們可以選,或是從國外訂購



奢侈稅: ( 選配一定有風險,中不中奢侈稅有好運有歹運,下訂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
目前所有訂i5 eDrive40的車友,訂車時都被銷售顧問告知『eDrive40車價$329萬,若選配任一樣,就有極高機率中奢侈稅,強烈建議不要選』,也因此幾乎99% 的eDrive40車友們,都沒額外付費選配,而我也被i5車友群戲稱為『勇者鬥惡龍』,直接用肉身替各位實測了。
2023年6月線上預購首波下訂,選配$94000元;同年12月生產,屬於23/24年式,
今年3月德訂到港,沒有中奢侈稅,沒有中奢侈稅,沒有中奢侈稅,屠龍成功!!!

能夠理解汎德不希望因為奢侈稅問題造成後續買賣糾紛,所以告知所有消費者『有極高風險一選就中』,藉此避免後續交車時的麻煩,但這不是讓彼此雙贏的最佳做法,我認為可以提供更加透明化的方式,譬如『選配時提供具體數字,例如10萬,清楚明白告知若選配超過10萬就會中奢侈稅』。
而不是讓消費者:『決定選配的那一天,人類又想起了被奢侈稅支配的恐懼』。
銷售顧問:
2022年聖誕節前夕,一個人隻身走入台中-崇德營業所,迎面而來遇到的第一位銷售顧問,
在經過短暫30分鐘交流後,讓本身工作也屬於業務性質的我,就決定與他簽約了。

BMW電車,99%的車友都沒有拿到任何折扣,
替彼此節省不少議價與額外時間,正如此若是能遇到一位好的銷售顧問顯得相當重要!!!
我的銷售顧問,讓我欣賞的有以下幾項,提供給大家參考。參考
(1)不論是面對面、線上文字交談,遣辭用句拿捏適中,同時保持適當距離,使人感受上相當舒服,完全不油膩與勢利,但又能偶爾一起嘴砲生活大小事。
(2)等待到港期間,以及到港後的相關交車事宜,皆主動提供本身經驗與最佳建議,
讓我省去不必要的開銷與少走冤枉路。
譬如這台i5要貼透明犀牛皮之後才交車,臨時致電銷售顧問,他免費安排拖車將車子運至包膜店家,掛完電話30分鐘後立即全載上路,這服務效率絕對是日積月累鍛鍊出來的;
本來要額外購買BMW原廠防水腳踏墊+後廂防水墊,他老兄馬上打搶我,叫我不要再花錢,
直接送我整套副廠,使用後如果不喜歡再改買原廠;原本規劃貼3M極黑系列隔熱紙,他也直言表示這金額在他的獎金範圍內,不囉嗦直送。
我始終相信良好的服務品質是建立在彼此信任與尊重之上;你也大可擺出一副有錢就是大爺,花錢就是要任性的態度,但有可能換來的就是另一種消費體驗。

2081公里,駕駛心得:

i5 eDrive40標配『標準舒適懸吊系統』,但可免費選『M跑車化懸吊』-車高降低8mm,M屬性的我直接秒選,事後證明i5的M跑車化懸吊非常不跑車,就跟車內時速表極速260KM一樣,只是提供讓車主自嗨的另類情緒價值。
但不論在高速或市區,i5帶給駕駛與乘客在感受上是極為舒適的;
標配大面積全景玻璃,依照心情選擇打開遮陽簾,來一首應景的歌曲透過Bowers&Wilkins 17支揚聲器,開心聽慶祝,難過聽安慰。
或選擇關閉遮陽簾,靜靜享受電車給人的寧靜感,在每一次的踩踏電門來回之間,它往往會給你一個方向、一種慰藉,一份安定感。
(1) D檔
開了20幾年的油車,突然駕駛動能改為電車,或多或少在實際上路前,心中難免會不自覺擔心,但現今電車設計相當人性化,在學習曲線上幾乎沒有磨合期;
讓第一次開電車的我,輕鬆駕馭340hp馬力,行駛在快速道路或高速公路,習慣一路D檔到底;若在意電耗表現,可搭配節能模式,將行駛里程極大化。
偶然遇上緊急情況,輕按一下Boost增壓採下電門,那種體感加速力道,會讓你某天回頭開油車時,產生車子壞掉的錯覺!!!
(2) B檔 – 單踏板動能回充模式 – One Pedal
交車前3天都使用D檔行駛,讓自己熟悉車格大小、車輛行駛視野、作業系統OS8.5,
第4天開始第一次嘗試B檔,完全直接愛上B檔,約熟悉半天時間,便可掌握B檔踩放訣竅,行駛中遇到前方紅燈,直接讓車子達成無感煞停不頓挫。
習慣B檔行駛後,為了控制電門收放力道,我的黃金右腳電門也都踩不深,大幅減少超速可能性,除了節省煞車耗損以外,也間接替荷包省了不少。
(3)山路
這是一台車長超過5米、車重達2130kg的大型房車,建議不期不待,自然沒有傷害。
車言公道伯 - 缺點:



(1) 駕駛座艙質感已大幅提升,取消許多實體按鍵,駕駛記憶、開關門鎖、警示雙黃燈採用觸控式操作,但使用上成功觸控機率只有78%,完全不如實體按鍵來得好用。
(2) 多數車友包含我在內,行駛中偶爾會從副駕駛前方冷氣出風口方向,聽到類似啄木鳥輕敲的聲音,目前原廠尚未說明真因。
(3) 車內置物空間較少,但也大幅降低凌亂的可能性,對男人是優點,對女人是缺點。
(4) 夜間行駛,發光鼻頭容易吸引其他用路人注意,很難在黑暗中保持低調。
(5) 其他缺點,請各位車友不要客氣,用力把樓蓋起來!!!
結語:
車,對你來說是什麼? 是代步工具,是物,是空間,還是生活的樣貌?
每天工作12小時,忙碌一整天下來,總被生活強姦的我們,
選在能稍微喘息的片刻,關上車門假裝遠離喧囂的地球表面。
坐在只有自己的BMW i5車室空間內,不用去思考
是人追著日子跑,還是日子催促著我們往前走?
偶爾按下Boost增壓,你會有答案的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