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遇到積水 雪地或泥濘 沙地
能夠多一些機會穩定行車動線及脫困能力
這顆差速器收進來一段時間
當時因為價格便宜就買了 回來以後有拆開來評估狀態
看起來狀態確實如賣家說的:
有保養換過耗材 正常使用換下.....
下來幾張就是當時拆開依序的照片 方便有需要比對的朋友參考














買回來一段時間 因為沒有積極動力....平常開車溫馴 都在都市
所以一放就是一年多
最近寒流來襲 又剛好安排要經過武嶺
買了雪鍊以後突然想到.....LSD還沒裝 剛好適合
於是 就買了差速器油
這邊要說明的是 LSD 需要購買標示有 LS使用的
我沒有研究很多
但一般以CASTROL SYNTRAX 75W/140
1公升裝大約660元
好處是聽說原廠也是用這一支
最不容易有異音
再來是這一次使用的
RED LINE 75W/140 其實他也有75W/110的 跟75W/90的
但台灣夏天熱 車身也重
所以還是依網路建議 以高黏度為選擇
946c.c.裝大約480元
好處是美國知名大廠 有標示符合BMW SAF-XO/SAFZ-LS價格實惠
2瓶剛好接近建議量1900mL 不剩油不浪費

要把後差速器卸下來 依序要拆幾個地方
1.傳動軸與後差速器連接處 先做記號 裝回時要對
13號6角迫緊螺帽*6....

2.左右落地軸與差速器接合處
8號內6角螺絲6*2顆
拆完上面18顆螺絲
請用油壓千斤頂拖車托住差速器下方
因為接下來要分離差速器與車體了
3.差速器後方左右與後擔橡皮接合處
19號6角螺絲2顆

4.差速器鋁托架與差速器結合螺絲
拆了這個托架才有騰挪移動差速器的空間
19號6角2顆

5.差速器前方固定螺絲
19號6角螺絲*1
拆完共計21顆螺絲
拔除轉速感應接頭
就可以下降差速器後端至分離前端傳動軸
然後就可以把整個差速器移出了

把差速器外觀清洗乾淨 油漏掉
就可以分解後蓋了
這裡我並沒有準備新的墊片
因為沒有壓力及高溫....我打算打墊片膠就好

打開以後就可以看到原廠標配的差速器
這裡補充一下
差速器油大概用了6年 MOBIL蠻便宜的
油看起來還蠻乾淨的 油量大約有1650mL
所以手冊寫非限滑差速器1700MmL是蠻準的

左右的輸出軸
翹一下就出來了

油封沒漏 我是懶得更換.....

接下來是拆左右的間隙片及護蓋
拆之前記得標記 依原片裝回
因為這個會影響大小齒的間隙

小齒沒有 且大小齒同一組 的話
基本間隙不會改變
不需要買新的間隙片
裡面盡量擦乾淨不要新舊油汙染
如果要用溶劑清洗 也一定要把溶劑弄乾

拆開左右蓋後
差速器芯就可以取出了
這幾顆19號6角非常緊
因為他的扭力比較高之外(140Nm)
原廠還有上固定型螺絲膠

退出4-5牙後 可以對角多次把齒盤敲出一定量
之後取下螺絲後 再用敲棒對角多次撬開 就可以取下

原廠的轉速感應鐵片
網路用一字起撬 我撬了一下 根本文風不動
後來改用木工鑿刀+鐵鎚 非常有效率.....

27.5萬公里的差速器 退休了

差速器大齒盤的螺絲 少見的12.9強度
原廠底盤有橡皮的常見8.8
兩邊都金屬對接才會出現10.9

這個螺絲 依表格扭力要上到140Nm
不過因為非專業廠商沒有特殊夾具
我後來是氣動板手憑經驗上緊
用固定型螺絲膠做確保
也不要死命地打 螺絲會伸長變形以致斷裂

孔內殘留破碎的螺絲膠碎片粉末都要清乾淨

螺絲上的殘留螺絲膠碎片粉末也要清乾淨
然後才重新上高強度的螺絲膠
這樣上去的扭力才會穩定 膠也才接和良好

把大齒盤跟新的LSD芯接和
網路有一些是用原廠螺絲每次鎖幾牙去拉進去
不過這裡屬於緊配 我覺得這樣做對孔內螺牙風險很高
真的要這樣做 要多準備幾根比原廠略長 可能牙有40MM長比較好
規格是M12*1.5的
或是用冷卻劑 或加熱(不要退鋼) 或壓床(我選這個)

裝好大齒盤以後 把內部零件裝回
最上面的8顆M8內六角 扭力上24Nm就好
不用太緊容易六角變形 或螺絲斷裂

裝好以後就可以把轉速齒盤裝回

到這裡差速器芯的零件換裝就完成


然後裝回相對位置標記好的填隙片及護蓋
這裡要注意 圖片中最上方的兩個螺絲孔是通孔
需要在這兩個螺絲上中等強度螺絲膠或固體量多一點的墊片膠止漏
不然之後可能會沿著螺牙滲漏
注意護蓋不要圖一堆墊片膠 因為上面有油孔 會影響軸承潤滑

接著是上緊扭力一樣24Nm
要平均比較不會漏 尤其我連O環都沒換....

然後做一下顏料擠壓測試
我是拿兒子的水彩
只要擠壓完 壓痕不要偏一邊 就不用調整間隙片
正常只換LSD是不會需要調整

然後把顏料差乾淨 就直接兩罐RED LINE倒進去
讓LSD充分把油吃進去

小鐵片裡面是差速器洩壓通氣空
蓋子我沒有要換墊片 膠塗一塗鎖回去就好24Nm
剩下的是反續安裝

原廠的大小齒盤間隙
更換LSD後的大小齒盤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