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心得] BMW好養嗎?

蓋大樓 wrote:
你有去了解為何早上9點進下午1點就好了嗎?
原廠在6萬換變速箱油是抽取式換油..只能算半套..新油混舊油..換油時間很短..時間都花在跑電腦做復位!
原廠在12萬才會拆底殼..完全新油..才需要留車隔夜等冷卻!


或許樓主的比較新我不是很確定,但我知道的BMW變速箱大都只有油底殼的洩油孔和本體上的注油孔
由洩油孔洩下來的油,跟拆油底殼洩下來的油量基本上是一樣的,會換油底殼主要是濾網在底殼上
這樣洩下來的油不會是全部的變速箱油,這樣再灌新的變速箱油一定是新舊混合
要把電磁閥那邊的模組拆下來才會洩到比較多的變速箱油

順帶一提,我的車去車廠換變速箱油,車廠說只要洩變速箱油就是要等變速箱冷卻才能換
anonymouse wrote:
常看到有人在問月薪xx(恕刪)


樓主一定是理財專家, 知道自己的能耐
平均一年花費20萬台幣(我屁股沒那麼大), 一年平均開1萬公里

我平均一年花費12萬台幣(該列的都考慮入), 一年平均開2.7萬公里, 我開的是紅斑馬520i F10
我個人覺得, 好養, 沒改東改西, 大條的只有引擎腳1.7萬元, 失壓胎5萬下課, 都換4條25000元以下的
anonymouse wrote:
常看到有人在問月薪xx(恕刪)


親愛的樓主

你說你輪胎1萬5千公里換4顆6萬台幣, 而且磨得嚴重, 我實在無法認同,
怎跟520i差那麼多

1萬5千公里換4顆6萬台幣與
5萬公里換4顆2.5萬台幣
巴伐利亞發動機 wrote:
你說你輪胎1萬5千公里換4顆6萬台幣, 而且磨得嚴重, 我實在無法認同,
怎跟520i差那麼多

1萬5千公里換4顆6萬台幣與
5萬公里換4顆2.5萬台幣


Hi, 要先看您的輪胎規格是什麼?

我的前285/35/21、後315/30/21,
這個規格換下來的價格就差不多是這樣,
我也有參考過車友的輪胎磨耗情況,
有改大腳的磨損情況都差不多是這樣。
蓋大樓 wrote:
他的車況不適合用來鼓吹外廠的便宜與技術..就是貪便宜才搞的車況一堆問題!
輪胎前後配可以一次換4輪?BMW車子配重沒那麼準確!
輪胎15000公里換輪胎就不正常了..導致底盤一堆受損..跟環保材質扯不上關係..跟實際BMW車主的狀況完全不同!
外廠很厲害?為何一堆車子有問題還是要回原廠插電腦?因為外廠不可能擁有所有車子的檢測電腦..現在車子零件都是電腦在監控!
很多人不知道..不管是國產車進口車..電子儀器這東西使用超過次數是需要歸零復位的..外廠有照這標準去執行嗎?


不知道哪一個部份讓您覺的我有貪小便宜的心態呢?

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
我提到的環保材質指的是車子內裝的部分,
有很多的地方時間久了摸起來會『黏黏的』。

底盤因為我有降車身的關係,
的確會加速零件的損耗,
這些我在改的時候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歐系車通常會和日系車拉開差距都是在5年後
前期保養費略高日系車一點
但到了中後期,妥善率的劣勢會慢慢顯現,相對應維修保養的價格就會超越日系車很多
大大有個圖秀一下愛車更棒唷
非常棒的分享文..有些分享內容也跟我很類似..我是2016/7出廠2017領牌640i gc。看很多網友說你的保養費很貴..其實原廠就是這種價格啊
我目前跑36000回原廠保養四次。有三次破萬..一次破兩萬..後來做一下功課原廠濾網類非常貴..這個下次一定要去外場換..
還有樓主很捨得花改裝花了一佰多萬...這點我很佩服哈哈..我分享一下我20吋 前 245/40/20後275/35/20
我輪胎開了3萬初才下課耶!(原廠dunlop防爆胎)不久前換輪胎 換此規格日製2線品牌大津..才花 27000左右..想必樓主是換最頂級的跑胎囉!這個花費真的兇
還有油耗我比你更差..同樣是n55引擎我的油耗才6.0km/1公升 均速19公里
保固內沒壞過東西。過保後壞了環景鏡頭一個原廠更換21xxx。陶瓷排檔桿綠色燈號故障。原廠報價一整組46xxx。覺得太扯..外廠更換內電子機板3千搞定..
anonymouse wrote:
我提到的環保材質指的是車子內裝的部分,
有很多的地方時間久了摸起來會『黏黏的』。

常看到有人在說歐洲車環保材質幾年後!@#$
我自己前一台A6開了8-9年,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想請問樓主的車有常停在室外嗎?
Ahoton wrote:
歐系車通常會和日系車拉開差距都是在5年後
前期保養費略高日系車一點
但到了中後期,妥善率的劣勢會慢慢顯現,相對應維修保養的價格就會超越日系車很多

之前看過一個Youtube影片提到日本車與德國車的差異
二者在造車理念上就有所不同,日本車以耐用度來造車,而德國車以駕駛乘坐感受度來造車,所以德國車拆開後複雜度高,零件多當然日後故障率相對高。所以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認知妥善率差就是車子爛容易壞,有時只是東西越簡單能壞的較少也不容易壞。印象中該影片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反正想要有駕駛樂趣的人通常傾向買歐系車,而開的爽可能是有代價的,這點很合理車主能接受就好, 如果歐系車比日本車還便宜妥善率更好,那日本車也就不用賣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