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BMW真狠,蓋自動化的工廠做carbon車體

qoo5924 wrote:
而且一樣的東西...台灣賣價硬是比他國(原廠國/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等等...)還貴上近5成以上...就算不是賣最貴的國家榜首...也是排在全球前三名之列

雖然有點離體
我還是好奇想問一下,您指的是什麼東西?可以舉例一下嗎?
因為就我知道,台灣大多數東西的價格都算蠻便宜的,不管跟哪裡相比
尤其3C產品跟民生必須品真的特便宜
不要說香港新加坡
你知道國民所得比我們低的大陸,98汽油1公升超過50塊台幣嗎?
simonyou wrote:
最近注意到BMW i...(恕刪)


那腳踏車就是最兇狠的了

車體坐墊跟龍頭都不說

連輪框都卡蹦做的

simonyou wrote:
我覺得這樣比喻是很不公平的
Hybrid充其量只是內燃機的一種衍生性技術
電動車卻牽涉龐大的充電/電池站的投資


就算燃料電池技術進步,成本降低了
加燃料的通路呢?還不是要顛覆現有的消費行為?

兩者需要成為商用等級產品的門檻,不可謂不小
甚至百倍以上


這沒什麼不公平的,用納稅錢去蓋充電站,結果卻不能應付實用性,
不能解決電池產能,電網負荷不來的話,單單爽到EV供應鏈,這樣
有公平性可言?

HYBRID是內燃機、變速機、電池、電機控制復合的衍生技術,
論技術復雜度,HV是比EV高的。

T牌透過技術能力,讓節能走入日常,結果技術力次一級的EV大喇喇
說,都是政府不配合基建,才推不起來,這能說什麼? 不就是產品
設計有問題嗎?

不要說T牌,各大車廠也都以HV開頭的務實路線在走了,HV的電池需求
肯定可以支持電池產業繼續進步。將來電池技術累積足夠,EV就水到渠
成了,這才是負責任的企業態度。

要大成功,首先要從小的成功做起,累積足夠運行信心,不怕沒有人會
投資。反之,期望用政府投資來賭一把,成為先行既得利益者,這樣的
企業就令人唾棄了。
aerospike wrote:
這沒什麼不公平的,用...(恕刪)

你可能沒理解我說的重點
TOYOTA只要把hybrid車做好,消費者就會買單,因為他還是加汽油的
現在就算有車廠做出便宜又好的純電車,還是會受限於充電站的普及率
癮科技之前有公佈市調
接近100%的民眾認為電動車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只有不到3%的民眾願意買電動車,就是因為擔心開出去碰到沒電,另一方面就是認定充電站還不普及
更絕的是,這些收訪者一年只有1-2次會開超過電動車的蓄電里程
可是就是為這1-2次,影響他們不願意買純電動車

你要說這是電動車廠商不願意努力嗎?
應該是說他們資金不夠雄厚吧可以燒錢吧
我覺得燃料電池跟交換式充電站模式成熟,純電車才有商轉的可能性
目前還是pulg-in hybrid才接近市場
要知道成功的要素,天時地利人合,缺一不可

simonyou wrote:
最近注意到BMW i...(恕刪)


電動機車台灣也不行

看看就好

別太認真了
CARBON 碳纖維不只是單一材料 有分為很多種

也不是只有單一顏色 鈦絲藍 KEVLAR紅.黃 都是現在國內少見顏色

且價格較黑的貴上很多 做成誠品難度也較高上許多!

碳纖維不是不可修補的 可以修補 但是強度會減弱

碳纖維早期有人說是鐵的100倍 但實際約7倍

但是如果沒有到達一定強度 撞擊下是會變脆的!

但是如果進口車全車碳纖維要量產恐怕還有些日子!

且價錢肯定不便宜!
饌巴搭 wrote:
也不是只有單一顏色 鈦絲藍 KEVLAR紅.黃 都是現在國內少見顏色

Kevlar / Technora都不是carbon產物,只是可以作為複合材料之一
紅色藍色都是其他纖維染色的.......實際上任何種類的碳纖維都是碳本色
你說的這些大概都是廠商的不實商業宣傳手法
請明察.....

simonyou wrote:
Kevlar / T...(恕刪)


不好意思剛有點呈現昏迷狀態 (才剛下班)

紅.黃色 為克維拉纖維 運用在防彈衣上

成本較高 因為經過染色 經過染色會產生不良率 所以廠商通常也會加上一些成本!

現在國內廠也就那幾家! 但是克維拉黃 真的不良率頗高呀!

qoo5924 wrote:
全配壓在160W以下...(恕刪)

車輕就會翻車的話........全車重不到1噸的VIOS怎麼辦?
不會的
只是輕量化正在汽車工業中革命,很快所有車廠都會有所動作的

simonyou wrote:
一體式很難解BMW的...(恕刪)


我是說如果炭纖撞到有辦法恢復嗎???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