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分享] BMW 335i

先講缺點:

外型感覺變長了,失去E46那種靈活的感覺,有向Benz看齊的趨勢。

內裝在沒有選配iDrive的狀況下,排檔桿後方還是會有一個很醜的洞。

一部只有兩門的車,後座幹嘛要設計出風口還有置物空間?

後座三角窗改為密閉式,E46的pop out設計已不復見。

那個引擎......3.5 + turbo 只有 300匹.......


不過優點還是有的:

釋放前座使之前傾,好讓後座乘客方便上下車的扳手,改為安置在座椅的兩肩;

不但比舊款的好扳動,釋放安全帶時,也不會像E46會被那個椅側的扳手給卡到。

行李箱的鑰匙孔也改為隱藏式,行李箱蓋上不會多出一個鑰匙孔破壞左右的平衡美感。


小弟拙見。
335i
是3.0 biturbo
不是3.5
個人覺得
尾燈覺得不錯看
比四門五門的好看......
頭燈葉子版也很有侵略感~~~
讚~~~~
還是M3 屌

m3 camo coming off....

Dark Blue wrote:
那個引擎......3.5 + turbo 只有 300匹.......(恕刪)


這個很多人提過了
這車上掛增壓是為了更完美平坦的動力曲線、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改裝彈性,而不是為了大馬力。
至於外型,我同意你的觀點。
基本上個人認為這代的BMW除了五系列以外沒一個好看的…
手上剛好有 Car and Driver 11月號,提供一點文章裡提到的資訊

這引擎著重在低轉速即有高扭力,以及輸出的順暢度
最高扭力出現在 1400 rpm,然後一路維持高檔到 5000 rpm

因為不需要拉轉速就有充分的扭力
所以 50-70 mph 再加速只要 6秒整,比 330i 快3.4秒,甚至比現行 M3 快了將近 1.5秒
且335i是走"speak softly"的軟調路線,一般路駕路感與外觀跟M3硬頸的調調並不一樣

一點 C&D裡的資料
引擎
形式 twin-turbocharged and intercooled inline-6, aluminum block and head
排氣量 2979cc
壓縮比 10.5:1
增壓器 Mitsubishi
最大增壓值 8.5 psi
馬力 300 bhp@5800 rpm
扭力 300 lb-ft@1400 rpm
紅線 7000 rpm

0-60 mph -> 4.9秒
30-50 mph -> 6.5秒
50-70 mph -> 6.0秒
0-1/4英哩加速 -> 13.6秒@105 mph

煞車 70-0 mph -> 160 ft
Who needs a lifestyle-statement SUV?
Dark Blue wrote:
先講缺點:外型感覺變...(恕刪)


其實BMW的6缸車真的還是要開手排, 開過您就會知道 3.0 + TT 目的是在增加扭力, 馬力數字倒是其次.

由於明年初要搬至美國, 於是在美國試了一下, 就忍不注下定了一台全配手排. 美國已有一台550 自排做比較, 335 感覺整個轉速域的扭力(除了剛起步pickup 的1500轉~2000轉) 都比550 直接有力, 4檔從30 mile 踩到底加速也不見遲怠, 就感覺時速表一路往上拉.

跟現在開的E46 比起來, 整個操控緊致多了, 低速輕盈高速直接的感受非常輕快, (主動方向盤) 整體來說感覺是比E46 好開多了, 也比五系列輕巧太多. 最大的問題應是配的Run flat, 感覺相當重/硬, 交車後應該會第一時間換成 PS2.



配備小弟認為跟E46比起來最大的進步為 =>
1. 有一條送安全帶的arm => E46 的安全帶釐好遠, 每次上車都要先伸手去後面捞一下..
2. Sports 椅比E46一般椅更有包覆/支持性
3. 中控台雖沒什麼美感, 但加了idrive 以後多了不少科技感和簡潔感
4. 在美國衛星導還很好用, 比台灣用的garmin 準確太多, 也有很多有用的資訊合車子整合在一起, 比方說, 去一個地方的餐廳, 可以選擇直接用藍芽自動撥號去那餐廳先訂位等等
5. 有Comfort access.. 剛開始不習慣, 手濕濕的或出汗就不易一觸擊發, 但習慣的們把上特別的位置之後, 幾乎百發百中 (就是開行李箱會delay 約1秒)
6. 有雷達定速.. 在美國真的很方便
7. 後座的出風口大熱天讓整台車冷卻較快
8. 後座改成2座位, 看上去就覺得賞心悅目 (其實開兩門的都知道, 後座很少載超過一個人)
9. E46 內裝的一些小雜音都不見了, 整體組裝設計感覺紮實多了

供參考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