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enting an automatic engine stop wit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concept To make it possible to drive away very quickly, such as at an intersection, the automatic engine stop can be actively prevented.
Preventing an engine stop using the brake pedal :
The engine stop can be actively prevented within one second after the vehicle comes to a standstill.
▷ Immediately after the vehicle comes to a standstill, briefly press the brake pedal forcefully.
▷ Then press the brake pedal with normal braking force.
意思好像是在車輛停止的瞬間,再用力踩一下煞車就可以避免引擎熄火。昨天試了一次,好像可以,但技術不好,車子感覺像緊急煞停,當次引擎是沒有熄火。有興趣的車友可以試試看。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15981
當你在駕駛的過程中車子停下來,腳不去踩油門踏板,引擎也不會停止而維持在最低限度的運轉,也就是怠速。
構成i-Stop的技術重點
從之前的介紹可以知道,i-Stop的運作,是靠一些關鍵的控制技術相整合才能順利運作。我們先從引擎停止位置控制看起,引擎在休止狀態下,汽缸內的缸壓為大氣壓力,所以燃燒時所使用空氣的量就決定活塞停止時的位置。能夠正確將活塞停在正確位置,就可以盡快重新起動。
車廠的工程師發現,重新起動時最先燃燒進入爆發行程的那個汽缸,其活塞在休止狀態的停止位置是在壓縮上死點後40度至100度間的話,再起動所需時間短且比較穩定。所以在進入休止狀態停止供油時,活塞會停止於這個範圍之內。
缸內掃氣控制
要讓引擎從休止狀態迅速重新起動,就必須獲得充足的燃燒壓力,這就有賴於讓在壓縮行程時停止的汽缸內獲得更多的空氣。i-STOP系統在引擎進入休止狀態停止供油後,節氣閥會打開讓新鮮空氣進入汽缸內「掃氣」,不過節氣閥若一直開著,會產生回壓而造成轉速的不穩定以及令人不舒服的震動。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掃氣中引擎轉速下降時節氣閥就會關閉。
對自排車來說,在上坡時引擎休止狀態到重新起動這段期間,會有一段抓地扭力不足的空窗期,所以i-STOP系統搭載了自動煞車起步輔助機能,煞車系統在這段時間內都會保持液壓,避免在起步時車子向後滑,這也是怠速熄火系統在安全上必須注意到的一個問題。
自排油壓控制
自排車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讓變速箱作動的油壓幫浦在引擎休止時也會停止,並解除與起步用離合器的連結,這會影響重新起動後車子起步的迅速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STOP系統中追加了電動油壓幫浦,引擎即使在休止狀態下也會提供油壓給變速箱,維持與離合器的連結。等到引擎重新起動後,電動幫浦會與機械幫浦一起運作,直到機械幫浦油壓回復正常才會停止運轉。
電力系統管理
即使是在引擎休止狀態下,車內的空調或音響系統等等配備也不能停止運作,這樣自然就增加了電瓶的負擔。所以i-STOP系統除了供電給車內電裝配備的主電瓶外,還有專供引擎起動用的獨立副電瓶,形成雙系統化。系統內的電流感應與溫度感應器會監測電瓶的充電狀態與放電深度,若有異常就會限制怠速熄火的運作,避免過度放電與電瓶過早劣化。副電瓶則是以經常保持在滿電狀態為原則,確保每一次都能夠正常重新起動引擎。萬一副電瓶發生問題不能供電,繼電器會與主電瓶並連確保供電無虞。
2004年以來,怠速熄火系統經過了不算短時間的發展至今,已經相當的成熟,已i-stop系統來說,從引擎休止狀態下到再起動只要0.35秒,對於駕駛者與乘客來說其實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怠速熄火系統雖然節能效果沒有混合動力系統那麼強,但由於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