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換的是倍耐力的P7穿刺自補胎.之前左後輪不知道何時中釘.一開始只感覺每次在加油站把四個胎打到相同胎壓(36psi)後.左後輪總是在二週後降到33左右而其他三輪還有35(兩週約開150km以上).原本我以為是胎內式胎壓計的氣嘴有問題.後來開去檢查才發現原來左後輪中釘了.補好胎之後就一切正常...真要說有什麼缺點.就是這種有自補技術的胎.就算你中釘的當下有裝胎壓計也察覺不到.因為它的自補自填效果會讓胎壓以極慢的速度洩漏.如果沒有養成去看胎壓計數值的習慣.有可能就是要等到達壓力下限時的警報聲才會發現.
sky390012 worte:如果都是假日出遊才使用的車子,可能還是換失壓續跑胎較ok!..(恕刪) 如果都是假日才使用,平日車子停在原地沒有在動,除了最新一代BS的胎,小心輪胎變形反而不建議用失壓續跑
其實到底要不要用失壓續跑胎是個人的抉擇問題同品牌同型號的失壓胎乾濕抓硬是遜於一般版,這是事實要先衡量自己的駕車習慣或車輛性能有無超過失壓續跑胎的極限若有,那就需要換一般版的高性能胎若無,其實失壓續跑胎是相對方便安全的選項以我目前使用的米其林P3 ZP為例(下有錯誤示範,駕駛安全為上。冷胎壓40,後驅300馬)直線超過20格,會開始感受到胎壁支撐不足些微軟腳,但無礙控制輕微的高速彎道超過18格,會感受到後輪抓不住些微側滑,但是可預期的循序漸進一般低速90度彎道,在彎中重補油門後輪會哀哀叫但滑不出去(循跡控制介入)濕滑地面若不劇烈變換車道,16格也還很穩滂沱大雨路面積水,12格內是安全範圍,不失路感及指向性(一般性能胎我也只敢到12格)對照之前的F1A2(冷胎壓40,後驅200馬)駕馭路感回饋F1A2稍優一點點安靜舒適反而是P3 ZP好一點點極限的話F1A2比P3 ZP多兩格左右磨耗P3 ZP狂勝,單以後輪看可以到兩萬五以上F1A2只活了八千...衡量我常中釘,失壓續跑胎方便多了也還夠用但各廠牌的失壓續跑胎表現差異很大,選擇時要多比較乾溼抓比較有好評的是米其林(均衡)和倍耐力(支撐度夠、吵不耐磨)失壓胎還在持續進化中我是在失壓胎中尋找操控最佳的P0(PZ4)、PS4S、F1A5趕快出我這尺寸的失壓胎啊!F1A3失壓胎殘念,國內外使用者回饋乾抓普普,濕抓爛到有剩...
samhjc wrote:如果都是假日才使...(恕刪) 請問您的意思是指失壓續跑胎比一般胎容易變型是嗎?因為我以為失壓胎之所以能續跑是因爲胎壁比一般胎還硬,所以個人才會認知失壓胎壁硬 所以停放時間長是否較不易變型?
真正廢 worte:其實到底要不要用失壓續跑胎 是個人的抉擇問題 這點倒真的 沒有什麼好不好 要不要自己去體驗看看 或是比較價格後 再評估看看聽說的真的不準原本我也聽了很多續跑胎缺點但是等實際自己體驗後 覺得其實也還好 不管聲音或舒適度是完全可以接受而且搭配原廠避震器 駕駛起來的感覺很剛好主要只是預防中釘後要顧路的情況雖然說一般胎中釘 如果不嚴重 也許還可以慢慢開一段 但如果途中氣漏太快或爆胎 也可能傷鋁圈
BMW F10/2015 原車是P7失壓續跑胎,行車85-90% 高速公路,可能沒有按時調胎,55,000km 因為太吵下課(雖然胎紋還很深)。第二套胎,換Continental CPC5, 與原廠SSR胎比起來,舒適安靜,這次按時調胎,直到40,000km 才出現聲音,中間經歷過突然爆胎,還好不在高速公路上,所以有換回SSR念頭,撐到60,000km下課。本月換的第三套胎為continental PC6 SSR,師傅幫我打胎壓37,感覺QQ舒適不軟腳,比CPC5支撐性好很多,沒有SSR的硬梆梆。換胎前的CPC5 油耗=22.0km/L換成PC6 SSR 油耗=21.2km/L,算是可接受的同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