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DIY】引擎吃機油、排氣管冒白煙,更換汽門油封...

jonathan18999 wrote:
大大可以用Torque Pro ...(恕刪)


感謝同是 DIY 高手 jonathan18999 大大蒞臨指導。這篇越來越多 DIY 強者參與,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Torque Pro 這類簡易的 OBD II 工具當然我也是會隨車準備一套的,只是 OBD II 只能監控 Powertrain,很多車廠專屬的參數,像上面 VANOS 制動、點火提前角度、... 以及變速箱、車身控制、循跡控制等等一堆重要的監控參數都沒有的。



原因也很單純,OBD 原本主要是美規車輛做環保檢測時的標準界面,因此只能提供很粗淺的引擎運作狀態,進階的功能仍然要採用車廠專用的軟體。它定位仍然只像是車上附的隨車工具,臨時急用時勉強可以湊合使用,真正診斷時使用專用軟體比較能事半功倍。

akira011 wrote:
關於PCV閥是否正常以機油蓋打開感受吸力有疑問請教...(恕刪)


若理解 PCV 的作用,其實答案很簡單

PCV 作為吹漏氣控制,必須讓氣體流速降低,才能油氣分離。因此 PCV 閥不僅僅只做為單向閥,還有更重要的調壓功能,讓吸力控制在可以油氣分離的流速。

因此,怠速高真空時,仍必須調壓到微弱的負壓!否則 PCV 閥調壓功能已經損壞。變成直通了。

另一種損壞狀況則是 PCV 膜片整個破裂,導致漏真空,那徵狀則變成完全無負壓。

這兩種都是典型的故障
emtsai wrote:
我一直有疑慮怕以後會性能不佳或異音百出或故障不斷的問題產生,另有建議換顆日規的進口二手引擎,不知您的見解?...(恕刪)


拆解引擎須要注意所有的細節,真的是磨功夫、磨時間的活,自然工錢不便宜。但重要的所有細節是否都有注意到!? 再者,很多的損耗品,如果真的都要換,從氣門、導管、活塞環、缸套研磨、柱塞、波斯、曲軸,真的完全丈量,只要不符規範都換,那麼除了做 tunning, 我懷疑一般人花得起嗎?

雙B都沒有登錄引擎號碼,日本外匯以 2萬~6萬左右的價格,如果里程很低,那麼會很接近出廠狀況。但最新的 M52 or M54 應該也有十幾年了,裡面的機械結構應該仍然跟出廠無異,但橡膠耗材恐怕也是需要更換,如果不在意小滲油,也許較為經濟實惠。不過仍然是賭人品...

YOUNGYOUNGYOUNG wrote:
我的方向機漏油,原廠報價三萬一,說換的方向機是原廠件的整新品,還保固兩年...(恕刪)


我的疑問是...漏油幹嘛修!?

除非漏到會失油,不然所有的零件都靠滑油潤滑,都靠油封隔離外殼,會小濕正常不過,還可以防鏽 小漏就跟人老了皮膚會有點皺紋一樣,一直拉皮也沒意義。

至少,我的方向機外殼小濕已經20幾萬km,還不是活得好好的,重點是從出廠到現在,我對它的歷史很了解,完全沒進砂過,幾乎0間隙,我是絕對不會為了外表的一點小問題去換一支不知來龍去脈的整修品。

說實話,一輛車跑了42萬 km,很多該壞的都已經壞過一兩輪,都自己處理過了,久病成良醫

reynard wrote:
每部雙B車過了一定里...(恕刪)

想請問大大
朋友車 雖不是雙B
但有吃機油問題

PCV閥也換過了
地上沒有油漬 排氣管也不會噴白煙
可是 如果開長途旅遊
回來時 幾乎都要再到一罐機油
很多師傅也看過
都沒啥功用

可隔空抓藥大概是什麼問題???
罪無可攝 wrote:
隔空抓藥大概是什麼問題??? ...(恕刪)


隔空抓藥意義不大,建議給車廠查。

稍微有點經驗的技師應該很容易確認吃機油位置,而且一翻兩瞪眼

(1) PCV

(2) 汽門油封 & 導管

(3) 活塞環 & 氣缸

檢查吃機油量、噴煙時機、加上缸壓測量、加壓測量、氣門測漏,應該都能確認主要的磨損位置。複雜的狀況也許還有多處。

但最終難以抉擇的都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該開往報廢場換點小朋友,還是繼續讓小朋友出走?)

說來有些感慨,公司裡當公務車任人蹂躪的TERCEL,MAZDA(FORD),跑了20幾快30萬公里也沒聽說吃什麼機油,偏偏車價貴上好幾倍的德國車的才跑個10萬出頭就開始吃機油,真是奇怪?也令人不解.
BMW 品質本來就不是它的強項

或者說,為了操控與性能,付出的代價就是較低的妥善率。

引擎來說,6缸8缸又是可變汽門正時,對比簡單的四缸,光是機油與冷卻水容量就幾乎是兩倍於4缸車。技術面來說,冷車時間會加倍,非常不利於短程行車,時常短程行車容易積油泥。但是一旦熱車後,熄火冷卻時間幾乎數倍於4缸車,因此也造成即使只開半小時,引擎室溫度等同於開了三四小時。

而且為了燃燒效率,通常BMW設定的工作溫度非常高,都是近百,光是節溫器就分80度、88度、92度,80度工作溫度89~93,88度的95~101,92度的98~106,幾乎都是頂著上限在運作。偏偏這類橡膠元件最大的衰退因素就是溫度。

同理,底盤多連桿與多鐵套成就的操控感與雜訊過濾能力,也帶來了負面的維修成本問題。

不過要回頭開構造簡單的代步車,嗯~ 即便眼高手低,但目前還沒完全妥協啦!

PS: 千萬不要因噎廢食,隨意降低工作溫度,鋁鐵零件工差,都是以設定的目標溫度之膨脹率來計算,未達工作溫度只是讓磨損更嚴重,更快修引擎。要顧好BMW 顧好水溫是不二法門。
長知識了! 大感謝! 真是太專業了~

之前亮機油黃燈(N52 78500公里而已)
去外廠老闆只說 先換個機油試試+原地熱車的時間要拉長
說不建議拆引擎修理@@


reynard wrote:
BMW 品質本來就...(恕刪)
不建議原地怠速暖車,最好 30s~60s 內就要駛離。

怠速暖車即使十分鐘也很難達到工作溫度,未達工作溫度時,活塞環是鬆的,此時的吹漏氣最嚴重,會讓機油迅速劣化,ECU 偵測到未達工作溫度,會提高燃油比例,過濃的油氣也衍生出積碳、油泥等後續問題。多餘未燃燒的油氣,又會讓觸媒過熱,機件過度磨損又讓吹漏氣變嚴重,整個是個相當糟糕的惡性循環。

從排氣管也可以聞到濃厚的汽油味印證此點,況且變速箱也熱不起來。

建議發動 30秒後就駛離,前5分鐘溫和的加速,若節溫器正常,應該5分鐘後就能達到工作溫度,此後再狂抽猛送無妨。若行駛了5分鐘還是低於60度,那麼趕緊去換節溫器。

低於85度的引擎溫度最傷引擎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