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ikawa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
是為何volvo在small overlap crash test中
都是以"滑開"的方式
似乎車子接受的撞擊力比較小...(恕刪)
其實這部分的爭議角度許多車廠和協會也反應過這樣的問題
但問題的角度與"彈開"的關係較為間接,雖然品質法則也是由人制訂的
這與車頭造型.車寬.車種樣式的總量讓這車頭承受25%的因子有個客觀比數公式
主要是碰撞力量傳遞給保桿>前縱樑(Front Rails)完不完全的比較
通常40%車頭面積撞擊落在前縱樑的部分是單向完全吸收(90s)
在各車廠2010年之後車款幾乎都達到高水準,和正面撞擊一樣比下去沒有意義
因此在25%車頭面積撞擊從保桿開始所選擇的結構與饒度有所不一
才會看到有的是保桿受力後彈開.有的是前縱樑+A柱縱面吸收
兩者都是對的設計,因為公平因子再嚴格會影響"車種.車寬"等條件的限制
各車廠車種車寬不一,不能再要求列入限制.
-----------------------------------
因此針對的重點是車室內,氣囊作動與變形運動,人體碰著點,和後座碰著點,安全座椅變因
其他的外在變形量是附加因子,主要貢獻是回饋車廠進行結構改善.
其他對於人體傷害的評定,主要是提供給保險公司做為風險考量.
另外還有根據死亡類型機率和汽車結構最薄弱的B柱+頂樑+橫梁形成的"J字"結構的側向撞測
這也有讓車廠產生爭議的地方,一樣是車種.軸距.B柱基準.輪距基準.車長基準為碰撞點的爭議
目前IIHS的重點測試都是針對車體在道路上最脆弱與最高風險的角度下手了
因此許多車廠不願意將高檔豪華車種對外受測,此點也證實IIHS並非能自主測試
也證實對於保險的風險係數在天價車種的領域內是幾乎不受損益干擾的.
IIHS的大股東不會在乎市井小民看圖說故事來選車,因為車評定後已經產生投保價值的目的
你選了一輛車時早已經被標籤生命風險與價值,怎麼開怎麼撞怎麼死根本沒人管得著.
汽車的"安全"是由電腦算出來的,現已大同小異,當然沒有六安,車輛穩定控制確實有差
但IIHS苛求的判定細目不足以影響保費價格,這就是進步後的安逸,也是消費者的觀感操控
因此車價.你的年齡.個性.家庭結構.教育背景都是汽車安全之外的主要評估
保險業甚至要進攻介入"里程電腦",以里程保費的名義想要掌握駕駛者的油門習慣特性
http://www.towerswatson.com/en/Services/your-business-issues/insurance-pricing-and-motorists-behavior
個性是最大主因,人品影響汽車的安全因素最大.
不用靠世界金融精良統計下的結果,用路人都能明白的安全因素.
IIHS機構的創立真的只是走到尾聲而已,並非教你選哪輛車不會變成"三寶"
bigkk1338 wrote:
看看國外的撞擊測試你...2012 Toyota Camry - Crash T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xfxvpg8TA&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2013 Toyota RAV4 small overlap IIHS crash te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Ro-ZO8eXo8
2012 Lexus ES 350 small overlap IIHS crash tes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U3soBqlUY&feature=related&app=desktop
(恕刪)
Toyota and Lexus (含 IS .. RX 我忘了)
都很慘 幾乎是全軍覆沒
某些車是車籠太弱 或相對車剛性差
腦袋不能只想減輕車重
殘餘撞擊力須最終由車籠吸收 人在車籠裡
舉例如上 應很好理解
報導是來自IIHS
我也這麼認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