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猴朱人 wrote:louis大如果你有...(恕刪) 1.先改懸吊 最好大品牌高低軟硬可調2.改18或19吋鋁圈 除了美觀和操控增加外 重點是多活塞大碟盤通常要18吋以上才塞得下 為煞車作準備3.煞車系統 預算可以大品牌輕量化鍛造多活塞
louis h wrote:感謝rbor費心開發...(恕刪) 大大,小的認為, 您的底盤已經近乎緊繃狀態了很多好料再下去可能也提升有限,就像95分要拚到99分, 花費的心力的確要很多不過, 您的分享也造就了很多車友就像一個參考資料庫,讓大家能夠決定自己想要甚麼樣的感覺然後可以從哪方面下手,比較不會不著邊際的亂改, 沒有章法小的也是在您這邊吸收許多知識的勒 ^^
ROSEXIII wrote:下底盤拉桿,我借這大...(恕刪) 小弟最近較忙,拿到後都沒時間去換,終於在昨天下午偷倒一點時間來去做調胎,順便將期待已久的底盤件換上,因為代裝的店剛好在石碇,就直接來去106小試了一下...果然就如各位大大所說的..穩定感真的不一樣了,車頭指向性變好一些些,再來就是側頃的抑制有明顯改善,本來60過的彎會有點往外飄的感覺,變成70過去都還很穩定,連杯架上的茶花都甩掉了也不太會往外飄只能說這次NT5500元的投資比前後上拉桿花的錢值得太多了最後還是要再感謝rbor大的幫忙,才讓我們有機會用這麼優惠的價格取得這種好物阿..謝了rbor大但是指向性還有車身反應還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標準,年後就要來備連趕&鐵套了
今天抽空去安裝下結構桿。稍稍跑一下,感覺還不錯~我車的避震是Koni+原廠彈簧(走舒適路線)比起原廠的結構片來說,真的有差異改天找個時間小跑山路看看提升多少操控樂趣1. 原廠下結構片2. 合一下安裝位置3. 安裝前比較(上方改裝品,下方原廠品)4. 按圖示施工(rbor大粉貼心唷)5.安裝完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