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我的 F30 還是降下來了 原廠真的軟了些

如果說F30懸吊變軟調!是對

那說跟豐田一樣軟就是扯了!

BP套裝總成懸吊如果我在買車時一定會列入必選配備
降下來好看,
我的318d也有點軟,
有在考慮換彈簧的說。



taosl wrote:
你好像是開BMW12...(恕刪)


我覺得比較好笑的是
他的 120 D 操控跟避震都在你的車之上

我 BMW 也開十多年了
但 FXX 系列都比之前 Exx 軟上許多
最不可原諒的地方就是把路感搞差了
就連這代 M5 也不像以前那樣

BMW 越來越像德國的 Lexus
而 Lexus 越來越像日本的 BMW

BMW 除了動力跟變速箱搭配有很大優勢
其它已經不是它的強項

01 E39 530i ESS S/C
02 E46 M3
03 E39 M5
06 E60 M5
07 E90 335i
08 E93 M3
09 E82 135i 6MT- M Sport
11 E90 328i
13 F10 M5 6MT

從 01 的 E39 到現在的 13 F10
每一代改款
車越來越重
到 F10 不但重連路感都被 BMW 給毀了


tk119 wrote:
如果說F30懸吊變軟...(恕刪)


也要看哪一台豐田車款

86 (FR-S), LFA, GS F sport 應該都比現今的 BMW 車款還硬

FR-S 是我今年開過的車款最有駕駛樂趣的車款
雖然引擎差了一點

整天沒在做事的屁孩 wrote:
最近BMW版還真是不...(恕刪)


這位老闆!所謂的酸民是指買不起,或是沒有買該車的人,在旁邊酸葡萄的人,或是鍵盤賽車手吧。我也是把我開120D幾個月下來的經驗寫出來。

如果你真的有開該品牌的車,麻煩你說出幾點他的特色與優點出來,讓大家欣賞一下!

首先針對您講的酸民先回敬您一下,小弟我是車主,目前正開著120D。
其次!我並沒有酸版主,請您把文章看清楚,版主都沒有出來講話了,別人在吃麵,您在旁邊喊熱!

再來!BMW當然可以在乎舒適,絕對贊同!但是就是有一些人或廣告一直在愛說它是後驅,操控比較好,或有意無意的廣告強調他的操控。小弟我在期待很大的情況下購買該車,我的期望是依照他的廣告與網友的評論決定我的採購意向。我只能說期待落空,何來酸文?頂多可以說:抱怨文,那就是事實了,所以請您講話放尊重一點。

小弟我針對品牌討論,如果您涉及到人身攻擊,我想很多人看在眼裡,如果您要袒護該品牌!自然會顯露出您的立場與其合理性是否正當。

如果您真有本事,倒是說說該品牌您在擁有以後,他的優缺點在哪裡,譬如在:

1. 操控上?
2. 音響品質上?
3. 車子內裝設計上?
4. 產品的用料品質上?
5. 外型設計上?
6. 甚至產品的設計概念與方向上?


這些Topic,大家都可以一起討論!任何產品都有他的優缺點,但是請不要涉及什麼人身攻擊,可以有品一點嗎?老闆。真的不要讓人家覺得怎麼持有這款車的人,人格都那麼強勢無法聽取別人意見?可否保持該品牌車主應該有的風度。

你可以不認同,但是大家一訂都會尊重您的意見或捍衛您講話的權力。但是當你不認同時,講出你的論點出來,不然真正在打嘴砲的人是誰?就自然會有公斷了。

小黯豬 wrote:
David 大.. ...(恕刪)


其實沒有不改的想法!已經在找尋替代方案,因為坦白講!我開過 Honda Accord 5 代、SOLIO、Suzuki SX4、BMW 320i、Sirocco 1.4 TST 在到現在的 F20 120d,說實在話!

讓我覺得很軟的懸吊有:

SOLIO 與 F20 120d!很多人講:到底大家講的懸吊軟是什麼?我來定義我自己的想法,我要求不多,首先:

1. 左或右過灣時的側傾,不能過於傾協,傾協到讓駕駛人覺得沒有信心,感覺快翻車了。
我用一個我常會走的彎道,差不多的速度來比喻,應該就很清楚了!我下班會從內湖走
建國高架橋從北往南下到台電大樓站的閘道,大家都知道那邊有一個將近90~120度左右
的大彎道,我以前用Sirocco 1.4 TSI 在80公里過灣,輕鬆簡單,不怎麼傾協,非常有把握的刷過去。
現在開120d需要降速到60過灣,我試過用80要過灣,但是傾協到一定程度,我就嚇到了。只能乖乖減速,
我忘記我現在開的車是120d。他的避震器無法在右灣時,抑制我左邊前後的傾協,自然就無法給我一個安
全感,我沒有把握在一樣的速度下過那個灣,這是我的比較基準點,不知道這樣講清不清楚呢?

2.為了讓我自己信心增加,現在只能考慮使用KW V2或V3來解決這個過灣傾協的問題,希望這支可以調整阻尼軟硬
與高低的避震器,可以解決我的過灣問題,山路一樣有這種問題。

PS1:所以我很想說一點!就算是 FR 的車子,轉彎半徑比一般車小,那又如何?如果沒有搭配控制側傾比較好的
懸吊,給你184P與38公斤的扭力與後驅,也只是讓很多人以為這是一台操控好的品牌,結果買回去以後,這
樣的認知根本上就是錯的,因為當你又這樣的價值觀的時候,你把車開下去,你才會發現所謂的操控,原來
並非如此。

PS2:我覺得懸吊採舒適路線,沒有錯!畢竟一般人開車習慣就沒有很激烈,但是我只知道,舒適操控在平常使
用狀況下很OK的。但是很多意外都是在瞬間發生的,那個 Moment 就只有好的操控特質,才有辦法在你發
生危險的時候閃避。所以我想說:舒適沒有錯,錯就在廣告的方法、還有一些在Mobile01上面由某家公司
請來的網路寫手,廣告人員或大家常講的工讀生,不斷的在傳達錯誤觀念,這才是我要指出的問題。

PS3:我就是因為這些錯誤的觀念傳達下,才會購買這樣的車子,如果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我今天也不會在這邊
抱怨,因為我繼續開我的 Sirocco 就好了,何需浪費時間在這邊打嘴砲。

taosl wrote:
你好像是開BMW12...(恕刪)


這位網友!我不是不懂BMW,比較起網路上很多車友,也許我不是很懂BMW,但是您講的BMW的車款,應該不是現在F10, F20,F30這系列的F世代的底盤!

您講的底盤代號,可能是E系列的世代。其實在E系列世代的車款,我開過320i,就是您講的硬中帶Q。這是我要的底盤感受。彈簧與離地面最近的地方,他的圈圈與圈圈之間很間格比較寬(可以吸收大量從地面上回傳的彈調力道),避震器的上方與引擎室接觸到彈簧,圈圈與圈圈的間隔比進密集,用來抑制傾協吧(我猜啦),這樣的避震器如下圖


也許我不是很清楚 BMW ,但是就我所知道,現在的 BMW 的彈簧長相,應該是如下圖的樣子:



上圖!不僅圈圈數量少,而且沒有注意到或處理掉底層避震器要吸收路面的彈跳力,與上層需要處理傾協的問題,
原廠的避震器彈簧,不僅圈圈數少,而且圈圈之間的間隔還一樣,這應該就是舒適為導向的避震器吧!不知道我講的有沒有錯,有專業的網友如果懂相關的物理原理,請不吝賜教,我虛心學習。

davidchou6441 wrote:
這位網友!我不是不懂...(恕刪)


你說的大致上是沒錯
也很客觀看待自己的車

很不幸我真的覺得最近 BMW 吸引進來的車主
好像都沒辦法以客觀角度來看自己的車
不但 01 這樣
美國一群新的 F30 車主也有同樣心態

有時候想想
一台車對男人的自尊還真的有很大影響
可以口不擇言恐嚇

加油:)
我喜歡像你這種車主


davidchou6441 wrote:
這位網友!我不是不懂...(恕刪)


純論彈簧本身
基本上疏密彈簧是比較能兼顧舒適性與支撐性的設計
但這樣的彈簧會有個問題, 就是不同壓縮量的彈簧k值會改變
這樣會造成組尼棒的設計及調整不易, 也就是會不線性

因此一般競技用的彈簧會使用等間距彈簧
使避震器的反應線性且容易預期調整後的結果
這在機車上更是明顯
機車只有兩條輪胎, 接地面積更小
過灣時避震器的反應給車手的感受至關重要

至於彈簧每一圈的間距
這是跟彈簧本身的粗度有關
相同k值下
若是較細的彈簧, 間距就一定要大
較粗的彈簧就一定要比較多圈
太少圈的話, 若彈簧壓縮到底會造成塑性變形, 這是不被允許的
太多圈的話, 壓縮到底彈簧會疊在一起, 這樣也失去避震效果

這些都是原廠工程師考量的結果
並不是不會, 或是失算, 而是這樣才能符合產品設定的目標
F世代的車看來是產品設定走向就是走向豪華舒適, 無可避免的必定離操控較遠
但若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BMW必定認為這樣對銷量有幫助
因此就操控面就作出妥協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