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這篇資料有不少錯誤或誤用
1. 十六烷指數(cetane index)與十六烷值(cetane number)不一樣,兩者皆無單位,建議弄清楚找到的資料到底是哪一種,再來比較。以我國的法規與標準,規範的是十六烷指數(cetane index)。一般而言,同一油品,十六烷值會比十六烷指數稍高,所以拿A油品的十六烷值來跟B油品的十六烷指數相比,這是錯誤的。
2. 標準只規定極限值,不等於實際值。中油與台塑目前針對"十六烷指數"的標準值皆為最小值48。台塑石化網頁公佈實際值在50~55之間(請注意這是十六烷值,非十六烷指數),中油實際值並沒有公佈,但是據私下管道所知(孤狗得到一些非全面公開得資料),中油超級柴油之十六烷值與十六烷指數也都在50以上,跟台塑實際上不相上下。除非有很有力的證據,否則不宜過度解釋兩者之間的差異。
3. 潤滑性是利用高頻往復運動裝置(HFRR - High Frequency Reciprocating Rig)測試,以um(微米)為單位,460 um(最大)同樣只是標準值,並不代表實際值就是460 um,目前也沒看到中油或台塑有公佈這項數值,但根據私下管道資料顯示,台塑環保柴油的潤滑性確實優於中油超級柴油,但兩者皆在標準以內,實不須擴大解釋兩者之差異。
4. 含硫量目前標準仍是50 ppmw(最大),只是台塑環保柴油提前達到10 ppmw。雖然中油超柴目前含硫量較台塑環柴高,但是實際值也不是50 ppmw,早在93年所測的高級柴油(注意喔~不是超級柴油喔)含硫量已測出只有31 ppmw,所以目前的中油超柴含硫量絕對不會是50 ppmw,一定比50 ppmw低。
以下當作補充....
5. 今年7月1日以後,依法規,所有車用柴油含硫量皆須符合10 ppmw(最大)標準,所以屆時中油與台塑在含硫量上的差異已微乎其微,不用再拿來說嘴。至於車用汽油,在7/1含硫量標準值還定在50 ppmw比柴油高,因此嫌車用柴油含硫量太高不環保的說法也根本是無的放矢。
以上,供大家參考
Canon 7D, Sigma30mm F1.4+17-70mm F2.8-4.0 OS HSM+150mm F2.8 Macro+Nissin Di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