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6313 wrote:哈哈哈.......
特大電磁波發射器
wmcrux wrote:
把汽車充電類比手機...(恕刪)
你說反了吧
就是因為汽車一天開出去沒幾次 而且晚上一定停在家裡
效率才不構成什麼問題
你一天上下班要是50公里 回家就是充這50公里的耗電而已
每天早上都是全滿的電量出門
我舉手機的例子不是要說手機無線充電跟汽車可以類比
而是要提 “有限制的事物 也能在特定用途很方便”
很多人喜歡 “啊 這個效率低 根本沒用” “阿插條線不就好了” 這種論述
要用這種邏輯 也不用電動窗了 手搖窗搖一下會怎樣
後照鏡也不用自動收 手折一下會怎樣? 手動才不容易壞啊。是這樣嗎?
手搖手折一下要花幾秒? 不用幾秒嘛
當年電動窗 自動收折不普及時 的確有一堆這種論述 現在看就跟笑話沒兩樣
你說這個無線充電是雞肋
然後提了一個更不可行的道路充電 我告訴你 道路充電剛推出prototype時 一定比這個雞肋數百倍
何況道路充電跟這個家用無線充電根本完全不衝突.... 又不是二者擇一
我可以請問你提這做啥嗎
bmw這方案的確是有錢人的玩具 沒有人否認 品牌都是bmw了不是嗎
neoneotw wrote:
這個可以有!就是不知道充電效率如何
這麼說吧。
在家線充:
市電(110V/220V)AC ->DC直流->電池化學能
在家無線充:
市電(110V/220V)AC -充電版轉換與發射-> 高瓦數電磁波(會散佚) -車上線圈接收-> AC -> DC ->電池化學能
每個箭頭都會伴隨一次轉換損耗,電磁波傳輸本身也會導致部份能量散佚
(並未看到有拋物面天線的存在)
除非一路上都用超導,不然總轉換效率不會太好看(註1)
但沒有看到充電板有冷卻設備(註2)的存在,因此這套系統不可能使用超導體。
註:
1.假設每次遇到轉換/散佚,就損失10%的話,
線充效率為(1-0.1)^2=81%
無線充效率為(1-0.1)^6=53%
2.能把充電板的溫度,降到接近絕對零度超低溫的那種大型冷卻設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