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女子求救幫幫忙! urgent.......@@ 黑色120i

呵呵,若是新手,又很愛車,也許這種事也可以算是很緊急的
只是還是要記得多爬文啊

坊間所講的訓車,大體上指的是新車或新機件在磨合期時的照顧

大體上來說,新出廠的機件,都會有在鑄造,裁切,或是脫模等工序中留下的毛邊或是不甚平整的地方
在開始運轉時,尤其是像引擎或變速箱的機構等等,會擔心研磨下來的鐵屑等等造成內部的磨損

因此,才會有所謂"磨合期提早換油"的觀念

不過,一方面對於BMW的工業品值的信賴,也是對於原廠手冊的信賴,若是他說一萬再換,那就照做也未嘗不可
有大大也提到有機油濾芯的保護,這也是真的

只是,像是小弟這樣比較會擔心的人,還是會選擇提早(例如五千)換油


另外很多觀念要記得

油品是很重要的
油跟所有的化學產品一樣,都是會變質的東西
台灣環境溫度偏高,用車環境也不甚相同(氣溫,塞車,紅綠燈多走走停停)

引擎的散熱有兩到三個面向1. 機油帶走熱 2.水箱循環帶走熱
而這兩者帶走的熱都經由流進引擎室的空氣所帶走
但是台灣高速行駛機會不多,也常塞車
因此散熱相對更挑戰,就算有風扇也是一樣


所以,奉勸您,機油仍需要勤換,也許不一定提早換,但千萬別拖過時限

又,德國車跟日本或國產車也不一樣
無論在機油的量或是機油的更換里程都不是可以比照辦理的
所以,車主手冊還是請詳讀

另外,BMW的原廠油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好油外面買也是有便宜又好的
但若是不懂分辨,最好還是乖乖回原廠

另外小提醒,變速箱油也請定時更換,訓車可不是只有訓引擎而已,畢竟不是只有引擎需要磨合


總歸,給您以下幾點建議

1. 詳讀車主手冊,清楚原廠對各項耗材更換的建議時限或里程限制
2. 找個小筆記本,每次保養的里程,時間,項目都做紀錄。看您應乾是愛車人,這對您有幫助
3. 可以去網路上尋找BMW的家族,裡面有很多小提醒,並且BMW家族的車友都滿熱心的
4. 找家可信賴的保養廠,無論是原廠的或是離妳家近的,都可以有更好的技術資源當您與愛車的後盾

個人覺得,BMW的車品質沒話說
但是台灣也算是獨特的用車環境,車還是要好好養
用點心,可以省下不少錢,也換到愛車的健康

新車主加油囉!
一般人的作法大致是這樣的
新車1000KM時換油,後續每5000KM或10000KM進廠保養換油...

都跑市區那建議每5000KM換油,若高速公路居多,那10000KM換一次即可,當然若有預算的話,每5000KM就保養,那也很歡迎

當然若是股票漲就每5000KM,若是跌就每10000KM也不錯...

再不懂問原廠業務阿,不然翻翻手冊吧....
KarKar Lam wrote:
我差不多接近6月中交...(恕刪)
....


妳買的是新車,手冊上有寫!!先看一下...

日系車都說1000或是2000要做第一次,我是覺得沒道理...

那歐系車應該是跟日系車不一樣!

不過我的車是寫1萬公里在換!!
抓捕頭砍妖人 欺不如竊, 竊不如偷, 偷不如A多多!!
KarKar Lam wrote:
我差不多接近6月中交...(恕刪)


基本上一萬再去換機油就可以了,照原廠建議。因為基本上第一次給的機油跟一般機油不太一樣。是原廠專門用來汽車磨和期用的機油,我記得配方是不太一樣的。原廠也有相關文獻要求新車一萬再換即可,不放心可以問問看原廠有沒有相關資料可以看一下。所以建議妳就一萬再去換吧。

至於網路上很多人說怎樣怎樣要提早換,有一半以上都是車廠要賺你的錢,叫你提早換,或者駕駛人換心安。或者是國廠車,第一次用的就是基本的機油。還有一般機油測試都是測兩倍時間的衰減期,就是如果原廠建議一萬才換,這機油至少可以熬到兩萬以上。所以你就照"手冊"上面建議的時間里程換機油就好,實在沒必要提早換。只是多花錢,然後不見得比較好。

補充一點:台灣用車條件其實沒啥不一樣,跟世界各國都一樣。氣候塞車狀況,再美國佛州就是這樣的條件,一樣潮溼,塞車,炎熱,靠海鹽份高。那邊也是一樣這樣建議。所以並沒有多大差別。
chhuang1010 wrote:
基本上一萬再去換機油...(恕刪)補充一點:台灣用車條件其實沒啥不一樣,跟世界各國都一樣。氣候塞車狀況,再美國佛州就是這樣的條件,一樣潮溼,塞車,炎熱,靠海鹽份高。那邊也是一樣這樣建議。所以並沒有多大差別。


完全同意, 不少是台灣人都有潛在的自卑感, 覺得台灣"用車環境特殊", 是台灣的爛環境虧待了好車, 真是夠了.

車廠凸槌時萬年不變的爛理由

常常在媒體上看到, 車廠只要有什麼出問題, 千篇一律就是"因為台灣的XX特殊"(氣候, 路況, 溼度, 環境,...可自由代換), 這幾天的密封膠事件又見到某原廠廠長在電視上制式回答, 仔細想想, 這種藉口其實蠻廉價禁不起檢驗的

台灣的用車環境有多特殊? 夏天溫度頂多36, 37度, 有像印度, 中東動輒40幾度嗎 (記得去年八月台北最熱的一天下午接待印度客戶, 他說他覺得very comfortable, 因為那幾天新德里是45度)? 論濕度, 不提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緯度和台灣相當, 夏天悶熱度絕對超過台灣. 論氣候變化, 澳洲有些沙漠區的地方一天白天到深夜變化可達四五十度(供應車用面板規格溫度要求是"-40C~+85C"喔), 論道路路況, 我保證紐約曼哈頓馬路的坑洞密度絕對打敗台北, 論塞車造成龜行慢速, 請問世界上人口數百萬的大都會, 紐約, 倫敦, 巴黎, 東京, 曼谷, 香港, 羅馬, 聖保羅....哪個城市沒有這種問題?

So, 台灣的用車環境有多特殊? 別被車廠這種廉價藉口制約, 台灣的用車環境很OK, 一點也不特殊啦, 而且就算特殊, 這些車廠是上禮拜才開始賣車的嗎? 生產了幾十年車, 一出問題就推給用車環境特殊, 便秘怪茅坑不好, 不會生牽拖厝邊, 這種用車環境特殊論調只是把大家當白癡啦!!!



一些德制的車保固期內吃機油都說是正常,等過了保固就說要大修...
geesechu wrote:
一些德制的車保固期內...(恕刪)


我的i-Drive叫我加一罐機油, 我想說先加半罐看看...結果油表就正常了, 希望不是sensor壞掉...
Hiromoto Tei wrote:


完全同意, 不少...(恕刪)



唉呀,無心的部分發言好像引戰了,實在是不好意思

各位大大別激動,小弟無意要爭什麼
也別有那些激烈的言詞,尤其是民族自卑感之類的

其實已經快要脫離開版標題的本意了
不過有些東西是值得討論

小弟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是一樣喜歡車,愛車的人
我不是車商或是油品商的走狗,他們與我也沒有利害關係

不過就是用過各大品牌的油品,也有一群曾經嘗試過許多油品的朋友
相信很多大家以為想不開的"01神人"也不過是希望能給愛車最好的照顧罷了

大家都不希望亂花錢,也希望能省一點;雖然我知道有人會用偏激的方法保養車子
不過也是有很多人喜歡亂吃保健食品不是嗎? 我不會奚落他們,但是會希望他們別吃壞身體,或是別浪費冤枉錢


回到正題,我相信台灣的用車環境絕對不能成為車商逃避責任的藉口
賺了消費者的錢,就當在範圍內為消費者提供需要的服務
台灣的消費者絕不應該當被剝削冤大頭

雖然車商或是保養廠商非常有可能以這種方式恐嚇消費者,或是欺騙消費者花下更多錢保養車輛
不過消費者要是能在某些範圍內儘可能地給車輛好的照顧,相信某個程度上油品的消費絕對比內部磨耗的維修費便宜

絕對不需要去捧神油,台灣的油品市場已經誇張且畸形了
只要不換到假油,正常的機油更換即可以保護內部機件

至於用車環境,小弟絕非專業人士,手上也沒研究數據

但是小弟只能說
為別人照顧過一些車輛,且保養自己車輛以及身邊愛車人的經驗
歸結出以下幾點

1. 機油有時仍是一分錢一分貨,好的油仍是有差的,不過不一定貴的就是好油
(ex. 機車換機油有人換到七八百但是不見得贏過COSTCO的美孚,但是連鎖車行一百塊含齒輪油的要拿來玩拉轉也實在可怕)

2. 油品絕對是會衰退的,縱使不一定要到油膜已經無法形成保護性,但是在抑震性等等上面絕對會有差別
3. 不一定只有機油囉,油品還有很多,例如變速箱油吾以為更需要注意
(親身碰過某進口車原廠比照他國制定的標準沿用台灣,導致變速箱差點掛點的案例)


台灣的用車環境不見得多遭,絕對不是最慘的
比天候,比人為因素,更爛的比比皆是

回文的似乎有SAAB車主,小弟就很推崇SAAB的耐度,尤其是鈑金
北歐的道路在溼度鹽分上的考驗造就出造車要求的精進
大溫差,惡劣路面,交通壅塞的情況,高濕度的情況
比慘的都有很多

但是,無可否認的,客觀來看
壅塞與頻繁走停,耗損絕對是大的
速度無法拉上來的通勤狀況,散熱不會比高速巡航好
頻繁的換檔作動,狹小車位路邊停車頻繁的轉向機作動....

不一定會出什麼狀況,但是負擔絕對相對有高

當然這些都可說是正常使用環境,不能成為卸責之藉口
但是希望車子好,希望一輛車能用久一點
應該不是多麼無聊的行為囉


還有啊,台灣人怎樣怎樣的話實在是有些敏感,小弟以為還是別出現的好...
雖然小弟沒有這些什麼什麼情節,但是可能有人看得心中會感受不好

小弟以為這不是什麼自卑感的問題,也不必扯到稅金
小弟也有許多親戚朋友散居世界各國,小弟也出去過一些地方走走

我以為這跟稅金無關,純關乎態度

稅金高的地方,很多真正反映的是在社會福利機制以及整體建設,教育建構上面
把一條路鋪好也不是佣金粉鋪的,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有沒有想要把東西做好的態度

也許雙B的底盤很優,車開起來很舒服
小弟的國產車以及二輪是天天在體驗台灣的路況
台灣的路況也許不是極度惡劣,但是絕對不是稱的上好的
連泰北鄉下的路也真的比台北市的好,要是說台灣的路好,那絕對是睜眼說瞎話的了
這樣若是算是很平常的情況,那也難怪乎政府會不思進步
畢竟這種情況,對底盤的耗損以及耗材的損耗,絕對不會因而變少

我想這無關乎自卑感,自卑的反應應該是覺得台灣很可憐活該
某些適度的批判,是會敦促進步的


總歸,想把車養好我以為不是什麼糟糕的事情
也許真不是那麼"特殊",但絕對是跟許多地方不一樣的(當然一樣的地方也很多)

而且會被賺什麼錢見仁見智囉
小弟的機油也沒比保養廠的貴,但是品質也沒比較差

也許是敝帚自珍吧,沒有虧待我的國產凡人車
我只是希望他能被照顧得好一點,確保她在好的狀態
這應該不是過分的心態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