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l168 wrote:小弟於今年2月下訂BMW...(恕刪) 上週交3/12到港的車橋自己跟業務的時間剛好大約一個月左右可以拿到車確實要一台一台驗車第一次買跑車一開始不太敢開現在是越開越好玩M power跟一般bmw還是真的不太一樣恭喜版主
fhl168 wrote:小弟於今年2月下訂BMW...(恕刪) 樓主可能誤會業代講的意思你的車已經到港..M2車種還在排隊檢測..並非是你的車只要是小改款就要檢測我那台是檢測車.是單獨坐飛機來台.提早來台排隊等待檢測.並不是整批一起到港才去排隊檢測..檢測車里程都是50公里.檢測車好處是故障率非常低(因為有特別照顧咩)
fhl168 wrote:小弟於今年2月下訂B...(恕刪) 臺灣車廠擋進口車的方法:不管這台車是否在臺驗過不同公司的車就要重測一次,擋個人進口 (汽車)不過也有蟑螂:居然會知道所有車輛車種及進口商?想想資料是誰洩露出去的?然後借名進口就可以省2/3的驗車費(因不用重新驗車花十多萬了)這上下交相賊的規定,早該廢了
broken310 wrote:請問一下各車廠所進...(恕刪) 當然是數量數量夠就是大型合格證數量少一點是小型合格證數量不夠就是逐台驗數量多偶爾也會有逐台驗的情況逐台驗就是每一台都要車測,過了才能掛牌
t101nw wrote:你沒錢不等於他沒錢...(恕刪) 也對,那你推薦M2 CS也太low了吧,應該要推2019可以交車的M2 GTS到2019之前就先買一台今年可以交車的M4 CS墊檔吧例如現行一般款的M2,早在2014/6就一堆人下訂,等了將近兩年直到2016/5才交車M2 CS去年業務員已經在推了,也就一堆人下訂等著2018交,這類車很多人在原廠說要開發階段就下訂了,圓的扁的都不知道,更何況是台幣售價,口袋真的自嘆不如。
jamal wrote:當然是數量數量夠就...(恕刪) 像這類噪音已經在法規邊緣的,都要逐台驗,例如要固定某個檔位拉到幾千轉噪音排氣都要能過關,只能說,建立這樣的障礙到底對誰有好處? 各位可以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