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德系B级豪華車對比(Benz新C,BMW3series,Audi A4)


walkers15 wrote:
我覺得底盤的用料不...(恕刪)


看來小弟遇到知音啦, 大大的觀點小弟也都是這麼想的. 只是我記得上一代335i還是6速手自排阿, 那要到335is 才是M3的變速箱+差速器.

說實話小弟開過全部入門級房車, (除新的XE) 其中小弟對於IS的進步目相看, ATS小弟都想自己辦進台灣了, 這輛車根本不是"美國車" 但是相較之下TLX表現得真的不好, A4跟C也沒什麼在進步, 3則是明顯的拿操控換豪華舒適了.

只是LEXUS的內裝真的"美"嗎? 小弟是喜歡GS以上的內裝啦, 但是IS的內裝真的感覺不出luxry的感覺.

[但我不會在意貶低我開過的品牌] 大大這句話就勝過一推人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 小弟真不明白R class為什麼會失敗. 在小弟眼裡他是很成功的產品阿. 首先它是ML的底盤, 再來他大概是唯一的後驅正7人座車, 舒適度也夠, 內裝豪華, 價格也不貴 50000美金左右. 當然空間跟sienna這種美式大van不能比, 但是論剛性跟操控, 或是豪華度, 沒理由會輸阿.

對大大而言, 如果給大大開, 難道大大要去開fedex的V class 而不要選R class嗎? 大大又是怎麼看的?

PS 聽說benz又要讓R復活了.

eric3361269 wrote:
看來小弟遇到知音啦...(恕刪)


哈哈,我覺得IS的內裝沒有到很豪華的地步(視覺上)可是一貫的組裝品質,加上配備給的誠意十足就贏過一堆歐系車了。IS畢竟定位是入門的轎車,不能期待他跟中大型房車一樣啦。

Acura/Honda的車從很多年前的ACCORD,CRX之後好像就沒有重大的突破,高級車的形象在國外也一直沒辦法像Luxus或是Infiniti一樣做出自己的一條路。TLX沒有重大的突破可能也在預料內。不過國內本來就沒有引進。

上一代的335在小改後,至少兩門版的就是自手排了,有點忘了四門的。其實我覺得這一代的C還不錯,只是台灣的賓士一貫的作風,車價貴很多,配備少很多,一樣很多人買單,我自己是很難接受啦,在原產地價錢相差無幾,在台灣較差條件的C200要比320貴了快30萬(實際成交價)。

ATS,在國外會認真考慮,在台灣,品牌迷思我是沒有,但還是要考慮買了車子之後開出去給人的印象,比較難達到希望的效果。Audi的話,可能只會考慮S車系,哈哈,開起來差太多。不過,還是要稱讚一下他們在用料方面的決心啦。

R車系,可能問題出在定位上吧,在國外,如果要買這樣的車子,應該會直上GL。一樣是標準7人座,加大的高度跟車內空間冬天又很好用。國外大概不會在意後驅,因為買到這麼大部可能都會要四驅。然後,雖然一樣不是德國產品,R系列的組裝品質真的乏善可陳。身邊有三位朋友有這輛車,上路沒多久車室異音就很多,看不到的部分又如何呢? 當然有時候是設計的小疏失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在台灣,要花300多萬買一台七人座的VAN,就像你說的,SIENNA那些的,室內空間夠配備又齊全,也不用這個錢,甚至Previa,是不是都是適合的替代品? 所以我覺得是定位啦。當然產品的品質跟設定似乎也可以再加強一些。買七人座的多半是家庭車,如果不是對賓士情有獨鍾,實際的考量這台車就很難買下去。我是不會去買V這麼大部的車,真的一定要買豪華的七人座有GL,有Q7,有RR SPORTS可以選。或是退一步的PREVIA,SIENNA。
Ch87654321 wrote:
http://v.qq...(恕刪)


連大陸人都知道對小強實驗室的結論認真你就輸了, 就是收誰錢就說誰好的網站
其實他沒有說"誰"好,他只有說3哪裡不妥。而且這些資訊其實都查的到,汽車媒體報導這代3的缺失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我也沒說這部就一定不是好車,我只是說出我覺得他哪裡不合我意而已。畢竟車子是主觀的東西,我喜歡的大家喜歡的不見得一樣。我是依照我開過的經驗跟大家分享而已,至於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怎麼樣,自己高興最重要。

walkers15 wrote:
我覺得底盤的用料不...(恕刪)


請問你的感覺和我一樣嗎?

我是435 coupe車主,我覺得這一代開起來總有點浮浮的,就是路面不平的時候,讓我有種輪胎好像離開地面的感覺,高速過彎的時候讓我很怕滑去撞護欄。還是說這種會被路面彈起來的感覺就是所謂的路感,操控感?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用的是續跑胎?

以前開賓士沒這種感覺,飆起來的時候也沒那麼飄,是因為車重的關係嗎?

天道酬勤
10幾年前,我開當時的BMW都還嫌標準懸掛的傾側太大,買車時還要加錢換上M Sport Package。當時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要什麼舒適性?但就是要車子高速掠過彎角時,4顆輪胎要緊緊釘著路面才行。

10幾年後我入手E82最頂級的1M,那車的底盤移植整套E90 M3底盤,車頂起來看車底盤每根連桿還都有M Logo,照理說應該要覺得很滿意了!不過3年下來我只開了1萬3千公里,沒有其他原因........因為在台北附近開這台覺得實在是太顛簸了。
路感清晰是好事,但台北附近的路似乎永遠搞不平似的,開一台路感太清晰的車反變成負擔。

01上的朋友們或許比較注重路感,操控性這些,但是一般的普羅大眾只注重舒適跟豪華;而BMW已經是製造大眾車的車廠,產品須要迎合大部份車主口味才行,畢竟世界上的馬路,不是每一條都跟德國一樣......又平又滑,又幾乎沒有坑洞。
walkers15 wrote:
哈哈,我覺得IS的...(恕刪)


我一直在想喔, 以台灣人(目前)對於volvo的熱絡, 對於volvo高配備低價位, 但是不在乎操控, 驅動方式, 以及底盤結構的心態, 事實上Acura跟volvo本質很像, 想想要是ILX引進來賣140萬是不是這群人也會來叫好買單?,TLX甚至可以賣到170萬. 而且還不用引進SH-AWD, 給他們前驅足以. 大大怎麼看?

台灣的賓士就別說了, 小弟雖然是賓士迷, 但是在台灣也不太推薦BENZ, cp直真的太低. 再來, 終於有人知道AUDI S4跟A4差太多啦???? 小弟好感動, 這裡一推前驅AUDI迷, 連說AUDI需要quattro都會被砲. 終於有個開過車的明白人.

只是關於R class小弟依然不解, 要知道R class 比ML class還要便宜阿, 50000多美金跟60000多美金差沒多少, 但是跟GL的70000多美金相比, 應該還是有段距離吧? 因為R的設定是family car, GL是high end SUV. 而且R class也有4 Matic阿.(加拿大的R就標配4matic 然後賣55000阿)

組裝品質固然有差, 這或許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但是就算除去妥善率, 我不覺得他的銷量會轉變. 所以這應該不是主因

而且仔細想想, 那些sienna, pathfinder, odyssey. 甚至是 grand caravan跟 expedition, 小弟都開過, 這些車配到跟R同配在家四輪驅動(有些不行)大約就要40000了 而infiniti的Q60(JX35) 就是pathfinder的換標車, 他可以賣到45000左右的價錢, 實在不懂身為SUV的R 在操控, 穩定, 跟舒適性都大大勝過這些個 VAN, 還且才50000多, 居然會失敗.

eric3361269 wrote:
我一直在想喔, 以...(恕刪)


其實,上一代的3系列雙門轎跑,也是失壓續跑胎,但過彎依然服貼,你要說他偏硬,但其實每天用起來好像也沒有甚麼問題耶,開去菜市場都OK。BMW之所以3系列每每都被列為同級車的標竿,就是因為這中間拿捏的功力。就算要往舒適豪華靠攏,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拿掉雙A臂前避震,或後避震幾乎是全鐵製。所以樓上435的車主,你的感覺沒有錯,他是浮浮的,然後,這不是一台好的轎跑應該有的感覺。我覺得以上幾位的想法都沒有錯,只是,回歸到影片的訊息,或者全世界對這幾部車的觀感,我想最中表達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就是希望3系列可以回到他因有的定位跟功力,就只是這樣而已。


我還是覺得R的問題在於定位,市面上LSUV很多,買到這種車的人不在意多花一點錢,看看滿街跑的RR sports或是GL,就可以證明。買VAN的人,卻多半每一分錢都會算的很仔細。40000-50000就是多了25%,這個錢不多嗎? 再者,多花了25%卻得到比較差的妥善率跟比較少的服務據點,可能都不是這個層級的客人在想的事情。這種車的主力在北美,因為北美不怕車子大,算起來也不大貴,但夾雜在一堆美國本土自有品牌的便宜又大碗的VAN裡面,再加上日本少一點錢,多給一些妥善率,多給一些配備,多給一些空間的攻擊下,這個車生存下來本來就有難度吧。這只是我自己的觀察啦,因為身邊朋友其實有R的比例不少,但使用後,後悔的居多,然後下一台車也不會再買單,也都覺得不如買日系,那可能就是消費者心聲的縮影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