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為什麼台灣那麼多雙B轎車?!


kernlliang wrote:
大家都比較會往負面去...(恕刪)



vinsonwaski wrote:
小弟不太清楚中小企業的標準是什麼
但就家父身邊的朋友
年收確實就是這麼高
有一位做金屬加工的,一年營收大概1億美金
我們估淨利大概5%(扣完所有開銷),就500萬美金了


有這回事~~

r1 1000 wrote:
小弟只是單純好奇.....(恕刪)



表哥買了一台60W的X5
年分、車況都不差
不說是二手的,你會知道?

r1 1000 wrote:
小弟只是單純好奇.....(恕刪)


不是大家都22K 就這麼簡單....
難道你是傳說中的.. wrote:
有這回事~~...(恕刪)


基本上做金屬加工的,都是代工賺毛利
競爭激烈
代工就是來圖面給訂單
你的毛利一清二楚
進入門坎不高
主要就是要有訂單
與客戶關係要好
CNC機台有錢就可以買的到
以前上櫃條件是要資本額兩億五千萬,現在實收資本額只要五千萬?
上市的條件資本額要六億

就算以2.5億的標準來看
2.5億的資本額要做到30億的生意
一元做12元的生意
周轉率這麼高
恐怕很難

以機殼加工大廠可成來說好了
股本75億
2013年營收432億
一元本錢做5.76元生意

所以營業額要一億美金可能不是真的

如果是股市大戶認養要上櫃的
努力作帳也沒這麼本事年營業額衝這麼高
輔導上市櫃都會有問題
審議委員會一看就覺得有問題

未上市公司,不需公佈財報,股東知道就好
旁人不會知道真象~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vinsonwaski wrote:
原來中小企業的定義是...(恕刪)


中小企業定義:

1.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元以下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者。
2.除上述1.以外之其他行業前一年營業額在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一百人者。

任一點只要有一處符合就還是歸中小企業,所以優劣表現會差很多
像很多興櫃股票符合定義的還是很多尤其股本未達8000萬的大有所在
以海島型國家為例, 讓我們比較看看新加坡與我國的2013 GDP

新加坡 US$44888
我國 US$20629

http://twbusiness.nat.gov.tw/old/pdf/sec9.pdf

新加坡約為我國的2.18倍


倘若選購汽車, 以MB E250 CGI Sedan (AVANTGARDE)為例

==車價取得==
新加坡 SG$270888 (約NT$6501312)
http://www.sgcarmart.com/new_cars/newcars_listing.php?BRSR=15&MOD=Mercedes+Benz&RPG=15

我國 NT$ 2990000
http://newcar.u-car.com.tw/overall.asp?modelid=586



==牌照成本==
新加坡 SG$70002 (約NT$1680048)—COE Cat B
http://www.sgcarmart.com/news/COE_past.php?YR=2014&CAT=b
註:COE僅有十年期限

我國 NT$11230+NT$6210
http://newcar.u-car.com.tw/overall.asp?modelid=586


==取得車輛總成本(不包括保險) ==
新加坡= NT$6501312+NT$1680048 = NT$8181360
我國= NT$ 2990000 + NT$11230 + NT$6210 = NT$3007440
新加坡約為我國的2.72倍

藉由上述的分析, 同時整合到本版議題, 應該可以說E class車輛取得成本在新加坡貴了些, 相信這也是造就雙B在台灣比率較高的問題

當然, 也有人問怎麼不和美國比價呢? 個人的觀點是美國是第一大經濟體, 更是代表了市場夠大, 有量。所以他們能以量制價, 反觀海島型國家, 應該就沒這麼幸運了。這也是為什麼我並沒有選擇和美國比較的原因

如果有筆誤的地方, 還請更正, 謝謝!!

rogerkuo2001.tw wrote:
基本上做金屬加工的,...(恕刪)



天啊, 你知道有淨值這回事嗎? 資本額 2 億, 手上可能有 50 億啊...
更何況資本額多少跟做多少營業額不盡然完全相關, ok? 只要我付款給廠商的時間比我收到客戶的錢晚, 那有啥問題, 你要不要看看鴻海的資本額跟營業額啊....
別只是看看數字就亂寫一些以為很厲害的東西啊....

vinsonwaski wrote:
我不知道全台灣有多少...(恕刪)


中小企業的定義在資本額八千萬以下,特定產業員工未達200人,年營業額一億元以下,這些只是在台灣數字上的定義而已。台灣過去都是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經過這20年來,很多台商在大陸的規模遠遠超過剛剛說的數據,一年出口US$3000萬比比皆是,員工超過200人更是處處可見。

但是台灣的母公司呢?很多都已經變是5人以下的公司,在台灣還是叫中小企業。所以樓主說的一點也沒有錯。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