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DIY】引擎吃機油、排氣管冒白煙,更換汽門油封...

向大家請益!

2004年出廠的opel VTC 2.2,目前17萬公里。
行駛狀況前12萬公里幾乎每天開40公里,後5萬多開次數少,開長途為主。

目前吃機油狀況嚴重約1000km一公升,每次開車都會心驚膽跳,
發現有問題時是送完一般保養廠更換機油後,保養里程未到就已機油乾燒(還差700km),所幸朋友跟車在後方發現藍白煙狀況,
現已送原廠維修,目前報價約7萬,(主要大項是汽缸頭和活塞環)

讀完了樓主16頁的文,對於汽車機械的門外漢似乎有點幫助,
想請教一下,目前報價中的上機油(活塞環)與下機油(汽門油封)的部分都有動到,
原廠說這次維修後,可以一公升跑5000km,這部分需要跟原廠要保固嗎?
其中還需更換『正時鏈條組』(1.3萬),這是拆卸引擎後一定需要更換的嗎?原廠說法是一定會破壞到,必須叫一組新的。
另外,原廠建議維修後的機油改為5W30,和維修前的5W50,原廠建議是正確的嗎?

但昨天拆車後,又接到原廠電話說是汽缸失圓,建議搪缸,因為沒到現場(到了可能也看不懂啊>_<),請問修車專業怎麼看呢?
依您所述,應該車廠是將整個上座與汽缸都交由搪缸店整理。花費不小,當然店家一定會保固!

機油如果會損失,通常就幾種狀況

(1) 橡膠油封的密封不良,常見的油底殼、曲軸前油封、曲軸後油封、... 這類的洩漏非常非常緩慢,如果不介意汙染自家地面,通常沒有立即處理的經濟效益

(2) 機油進入燃燒室消耗。所有的管路與燃燒室有相通的地方都可能, e.g.

Turbo 軸心
汽門座
活塞環
汽缸
PCV 管路

這類的吃機油通常都會很快速,因為機油以液態或氣態的方式,快速進入燃燒室,每個進氣或排氣循環都會損失一點機油。
您的估價單看起來應該是 汽門座/活塞環/汽缸 全部都處理了。

是否需要搪缸,維修手冊會有測量的標準,是否失圓嚴重,表面有否刮傷,交叉油紋的狀態等...

目前台灣這類的搪缸與缸頭整理工作,都是再委外給搪缸店加工,整體施工成果最關鍵點在於搪缸店的工藝與設備,但這都由車廠自行選擇配合廠商,工作成果就要拼人品了。維修廠大概就是負責拆裝而已。

正時鏈條組,以及油壓張緊器與滑軌,照維修手冊來說,會有檢驗的標準,可以判斷磨損與公差是否還在規範內,但一般來說,車廠都會建議一律換掉。因為重建引擎(rebuild)這部分的費用來說,車廠與搪缸店工資佔了絕大部分,幾乎可以說 8成以上都是工錢。所以,如果零件不貴,正常來說是順便換掉風險較低。另外實務面的考量則是為了讓往後保固的爭議降低。

(某些特性引擎的正時鏈條與齒輪,容易有不正常的損耗,甚至比皮帶還不堪,B牌這類地雷的引擎,聲名狼藉。至於拆裝會破壞內鍊?不清楚您的引擎款式不予置評,但有違我的知識)

如果對於價格有疑慮,建議多詢問幾家車廠,尤其年分已高的車輛殘值有限,經濟效益也是個不得不考量的項目。

至於機油的差異幾乎可以不在意,當然剛剛重建的引擎,密封性夠好,採用 5W30 會有比較省油輕快的好處。


家事小精靈 wrote:
向大家請益!2004...(恕刪)


處理價格...整顆弄到好似乎就是六七八萬的行情。
之前問 光是引擎上部就要四萬。(原廠及外廠開價都差不多 當然到原廠修)
一千公里大概吃500cc.

我的車吃機油的情況很穩定
順順開跟拉轉速開....會被吃掉的油就是那樣...
添加5-30 40 50...10-40 15-40....吃的情況都一樣...

只能純分享維修行情...
樓主您好,拜讀完這篇大作,想必您對M52一定相當熟悉,小弟開了兩年單可變M52,機油短少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目前約1000km少約200c.c,這樣算嚴重嗎?已分解過廢氣回收閥體,橡皮無破,彈簧也無卡住,橘色橡皮看起來很新,沒有卡黑色的油汙,不知前車主是否有換過了,開機油蓋後轉速會有些微變化,這樣可以判定PCV閥正常嗎?但是拆下進氣歧管時,整個內部都是油膩膩的,甚至要泡紅藥水及一字起子刮除才能處理乾淨,清潔完過3000公里再拆,歧管內部還是油油的,這樣正常嗎?外觀漏油部份,鳥蓋及油底殼皆已更新處理,但短少量沒有太大改善,想請教若是氣門油封吃機油,在燃燒的過程中,從排氣檢驗的數值可以看的出端倪來嗎?或是還有哪裡也會造成機油短少的現象~再請教關於低溫水龜,其實小弟有裝71度的,市區行走時約是90~92度,高速公路行走時84~87度,這個溫度是不是真的太低了~先感謝您細心看完~~~
1. 進氣歧管整個內部都是油膩膩的

算正常狀況,越是短程行駛越容易發生。

原因是廢氣回收的負壓機制,只在引擎發動時才會作用。熄火後,負壓已經消失,而吹漏氣、機油蒸氣產生的油煙,仍然會自由擴散,往進氣歧管等管路附著。

當然,如果汽門油封損壞,吹漏氣進入曲軸箱、進氣歧管的量也會增大。

2. 依您所述,已分解過廢氣回收閥體,橡皮無破,彈簧也無卡住,橘色橡皮看起來很新

PCV 這樣應該是正常的。

3. 外觀漏油部份,鳥蓋及油底殼皆已更新處理,但短少量沒有太大改善

除非是機油芯座墊片漏油(必定會發生),導致高壓的機油滲出,往油底殼下方整個滴油,否則就算曲軸油封漏油,通常量都不大。這麼說好了,如果你停車一晚,地上只有兩三滴油,那麼可以預期,開三個月也滴不到 50cc

油尺可量到的吃機油,有9成9以上都不是因為油封漏油導致。剩下那 1% 應該地上一灘油。

4. 若是氣門油封吃機油,在燃燒的過程中,從排氣檢驗的數值可以看的出端倪來嗎?

排氣管通常可以聞到燒機油的臭味。即使看不到煙,但是機油被觸媒高溫汽化的味道很嗆。

5. 其實小弟有裝71度的,市區行走時約是90~92度,高速公路行走時84~87度,這個溫度是不是真的太低?

如前文所說,71 度是垃圾。

原廠設定是 92 度的水龜,意思就是活塞環、活塞、汽缸在 92 度時,間隙的配合剛好是原廠的設計值。

低於這個溫度,活塞運作是鬆的,很容易因此而把圓形配合,弄成橢圓形的磨耗。導致嚴重的活塞環與汽缸吃機油 (所謂的上機油)

而且,實質上 71 度的水龜對於降低過熱的引擎一點作用也沒有。因為高於 71 度後,引擎的溫度是由水箱/風扇控制,這也是為何您會看到市區行走時約是90~92度。因為電動風扇設定的啟動溫度是 93度。風扇不運轉下,水溫就是最高保持在 93 度左右

而且這個雙溫度開關是裝在水箱出水口,所以入水口一定更是高於 93度的。低溫水龜除了浪費汽油、增加油泥、增加磨損,對於散熱沒有任何作用。

71 度的水龜在寒流來時,或者長下坡,要看到 71度左右的低溫是可能的。而裝 92 度的水龜,即使在市區也是一樣差不多 93 度。理由很清楚,除了暖車時段,超過水龜設定溫度後,其他時間水溫是由風扇/水箱散熱控制,而不是水龜。

6. 最重要的問題 : 目前約1000km少約200c.c,這樣算嚴重嗎?

以 M52 最後一批的生產日期 1998/4Q 將近 20年的引擎,5000km 吃 1L 應該是還好。但是持續下去可能觸媒也會塞住。要不要修、與值不值得修,其實是經濟問題,而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打算再開 2~3年 : 不用理它,增加的速度很慢。

打算再開 5~10年 : 可以花個幾萬元,修好心情也好。

感謝回覆~
再請教一個問題好嗎?
進氣歧管內有油漬,加裝改裝廢氣回收器是否有作用??可否消除進氣歧管油油的問題?(歧管內有機油應該也不是好事)~~再請您撥空釋疑,感謝~~
請問樓主大大~如果想自己DIY更換汽門油封的話~須準備那些工具呢?以及材料呢?(M54引擎)

沒經驗的能夠自行更換嗎?
很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DIY文了,樓主實在太強,連引擎更換油封包括細節都描述的清清楚楚~
除了讚已經不知道要說啥了!
最近剛好也換氣門油封
不過實做發現曲軸的角度
跟版主寫的有些差別
想請問一下
文章所寫的角度正負 跟順逆時針
是否是由駕駛座往車頭觀察
因為一般是由第一缸往第六缸方向....感謝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