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備受稱頌的BMW底盤,原因何在?

ariete wrote:


誤會可大了,Freelander是FF Base的4WD車款,
動力先到前軸後再轉90度輸出到後軸
前面所說的FR車款不會橫置引擎的原因就在於中央傳動軸的部分
如果FR車用橫置引擎,那輸出軸還要先轉90度向中央傳動軸輸出動力
對於本來損耗就比較大的FR來說簡直是脫褲子放屁

4WD車款有橫置有縱置並不意外,反正都要轉一次輸出,動力先分配前軸還是後軸都還是4WD
只是最終的前後分配比會如何而已
雖然說最近也有FF Base的4WD車款可以做到100%動力送至後軸的設計了
4WD車款堅持縱置引擎也越來越沒有理由了...(恕刪)



解釋得太好了~01果然不乏高手存在!
ariete wrote:
誤會可大了,Free...(恕刪)

大大指的應該是適時四驅
四驅最簡單的先分兩種,全時四驅和適時四驅(還有分時四驅,就是可以手動切換2/4WD)
前者4個輪子一直在動(在拖吊車的時候一定要整車上車)
後者只有"前輪或後輪"打滑的時候才會驅動
適時四驅又可分前前輪主動或後輪主動
也就是後輪主動的適時四驅車平時等於FR
只有其中一個輪子打滑或者電腦認為需要驅動的時候前輪才會驅動

保時捷911是後置后驅(RR)水平對卧,現在估計也就只有保時捷911買的到RR了,或者公共汽車巴士之類......
優點超短軸距更完美比重(大約是35:65,BMW或大多數性能車要求是50:50),超強扭力直接輸出
動作更靈活,隨時能甩尾,路線角度可以走的很不一樣
缺點:散熱是硬傷,裝不進大排量.......再請上面的補充
所以後驅車還是有橫置引擎
我的用詞完全是自已理解的,估計不正規,不過大至是這個意思


BMW5系的雙叉臂式獨立懸吊也可以說是一大賣點
很多性能操控上的東西BMW品牌是全系標配,或者沒有標配也會有很接近的性能,這是BMW品牌的執著
而比如LEXUS在GS系例和ES可能就天差地遠...
但是要拿GS 250 F SPORT和BMW 525or528來比
估計GS不會吃大虧,贏也不會贏多少
而X5或X3就差不多可以說"切豆腐"來解決RX系例

整個歐系主流車裡,VAG幾乎都是FF為主,還有一些適時四驅的SUV(前驅)
BMW還是會比大多數歐系車好,但和同級的MB、AUDI可以簡單的說,BMW"全系"在操控上的標準都比他們高
單用性能車出來比則不相上下甚至輸慘慘(M5和E63AMG)
在大馬力怪獸級別的情況下還堅持FR可能也只有BMW了
至於F、L、P這3個牌子...就先不要比了吧


但是FR有個致命傷,如果極端情況下的失控,那可能也就只有Fast & Furious的劇情是"每次都能得心應手"來挽救甚至利用了...

ariete wrote:
F30 320i沒有...(恕刪)

我沒說懸吊阿 底盤鋼性跟懸吊是一樣的嗎?
有高手可以解惑嗎?感謝
http://www.flickr.com/people/steven_sandiego
Sunnycho wrote:
大大指的應該是適時四驅...(恕刪)

跟適時四驅無關,引擎怎麼擺才是問題
Audi A3/Q3的AWD也是橫置四驅,大名鼎鼎的Lancer Evo也是橫置四驅
很多FF Base車廠用的AWD甚至是用Haldex的技術
這些車的2WD款式並非後輪驅動,那是因為他們是FF的基礎弄的AWD
FR車還真的沒看過橫置引擎的
GEEK0613 wrote:
我沒說懸吊阿 底盤鋼性跟懸吊是一樣的嗎?
有高手可以解惑嗎?感謝

您是說底盤特性,但我前面一篇是說"懸吊"不會變硬,所以我以為您是說懸吊
畢竟能變硬的頂多就是懸吊
不過如果轉個旋鈕可以讓底盤剛性改變
那可是比主動式懸吊還要屌百倍以上的工程技術

至於F30非主動懸吊版本轉旋鈕後到底會不會變硬呢??
請參考這篇
ariete wrote:
您是說底盤特性,但我...(恕刪)

其實我當時買的時候(2013式)發覺有差別~因為過彎特性真的有改變
直到最近因為排氣閥故障回原廠~原廠幫我刷新韌體後一切都改變了
1.我發覺方向盤回饋路面變明顯了~過彎更有信任感~但是切換 Comfort-sport都沒有變化的感覺
回原廠抱怨後......
2. Comfort 變回來了~但是 Sport感覺不見了
後來原廠一直說沒調任何程式~最後承認在我換排氣閥的時候有刷新我的韌體
3. 要求他把我原來的調性變回來~但是原廠不想承認第二次有幫我更改程式

結論是
當第一次刷新後~車開回來在路上~連我老婆都問我為何車子變的比較硬~我切換到 Sport嗎?當時我只是在Comfort.
第三次去抱怨時~原廠維修經理親自跟我說他們一直使用德國原廠給的程式~所以也不清楚差別
他當時也搞不清楚 EDC 直到我跟他說 EDC是 Electronic Dynamic Control 而非 Electronic Damping Control 他才認份的去看使用手冊~他後來承認EDC是BMW的一種改變前後輪的傳動速度~藉由一些他們不可告人的技術來改變底盤特性~
以上...供參考
可能是2014年後發覺 Damping Control 賣的不好趕快把韌體更新吧
http://www.flickr.com/people/steven_sandiego
大家說了那麼多

我來為這題做個結論吧!

備受稱頌的BMW底盤,原因何在?
1. 歐陸 山多路小的環境
2. 無限速公路 對底盤,引擎與傳動系統的磨練
3. BMW 公司數十年前的 公司策略
4. BMW 公司精湛的造車工藝

以上

Joseph
小女子是覺得
bmw底盤超控還不錯的原因是
原廠本身設計上就很注重超控性能
在底盤上花不少功夫也較複雜
如底盤加強防傾斜鋼樑以及底盤有很多個俗稱和尚頭^_^
如BENZ底盤設計上比較偏向舒適底盤
同樣速度過彎BMW比較穩定
Sunnycho wrote:


大大指的應該是適時四驅
四驅最簡單的先分兩種,全時四驅和適時四驅(還有分時四驅,就是可以手動切換2/4WD)
前者4個輪子一直在動(在拖吊車的時候一定要整車上車)
後者只有"前輪或後輪"打滑的時候才會驅動
適時四驅又可分前前輪主動或後輪主動
也就是後輪主動的適時四驅車平時等於FR
只有其中一個輪子打滑或者電腦認為需要驅動的時候前輪才會驅動

保時捷911是後置后驅(RR)水平對卧,現在估計也就只有保時捷911買的到RR了,或者公共汽車巴士之類......
優點超短軸距更完美比重(大約是35:65,BMW或大多數性能車要求是50:50),超強扭力直接輸出
動作更靈活,隨時能甩尾,路線角度可以走的很不一樣
缺點:散熱是硬傷,裝不進大排量.......再請上面的補充
所以後驅車還是有橫置引擎
我的用詞完全是自已理解的,估計不正規,不過大至是這個意思


BMW5系的雙叉臂式獨立懸吊也可以說是一大賣點
很多性能操控上的東西BMW品牌是全系標配,或者沒有標配也會有很接近的性能,這是BMW品牌的執著
而比如LEXUS在GS系例和ES可能就天差地遠...
但是要拿GS 250 F SPORT和BMW 525or528來比
估計GS不會吃大虧,贏也不會贏多少
而X5或X3就差不多可以說"切豆腐"來解決RX系例

整個歐系主流車裡,VAG幾乎都是FF為主,還有一些適時四驅的SUV(前驅)
BMW還是會比大多數歐系車好,但和同級的MB、AUDI可以簡單的說,BMW"全系"在操控上的標準都比他們高
單用性能車出來比則不相上下甚至輸慘慘(M5和E63AMG)
在大馬力怪獸級別的情況下還堅持FR可能也只有BMW了
至於F、L、P這3個牌子...就先不要比了吧


但是FR有個致命傷,如果極端情況下的失控,那可能也就只有Fast & Furious的劇情是"每次都能得心應手"來挽救甚至利用了......(恕刪)


很吐血
RR 35:65 黃金比例啊?
先想看看為什麼 RR 的比例是什麼東西的重量造成的
再回去讀一下小學物理課本
應該就可以知道為什麼 RR 無法有大排氣的引擎

避震設計雖然對車的操控有影響
但搭配的磅數跟放向盤的回饋
對操控會有更大的影響
這也就是這代 F10 在操控上是同級車的倒數
有時候成見先放開
自己學會真正感受一台車的特性

還有FR 遠比 RR 來的溫馴多了
還致命傷

多接觸一些車
鍵盤少打一些不會是壞事

krispykremeII wrote:
很吐血
RR 35:65 黃金比例啊?
先想看看為什麼 RR 的比例是什麼東西的重量造成的
再回去讀一下小學物理課本
應該就可以知道為什麼 RR 無法有大排氣的引擎

避震設計雖然對車的操控有影響
但搭配的磅數跟放向盤的回饋
對操控會有更大的影響
這也就是這代 F10 在操控上是同級車的倒數
有時候成見先放開
自己學會真正感受一台車的特性

還有FR 遠比 RR 來的溫馴多了
還致命傷

多接觸一些車
鍵盤少打一些不會是壞事


大約35:65(前輕後重)可以讓起步直線加速更快,加速更穩,後輪抓地力更好,這點也可以說是優勢,我不知道有什麼不對
也說明是RR指的是後置後驅,後置後驅無法裝大排量是因為散熱太難解決,還有空間問題我也寫進去了
小學我沒上過物理課本,國中高中大學的理化/物理課本也沒告訴我RR為何無法有大排量引擎

F10同級車倒數?即然用到倒數這詞,那應該有十幾二十款車操控比F10好吧,能否賜教?
FR比RR溫馴我認同,上面也說明了,我指的是FR和FF或4WD比,可能我筆誤讓你比較難理解

最後…看來你很多車了
估計至少有F10、911以及"同級車前幾名的車"
也許我同時有911和F10的時候也會把成見放開吧
不過可能我還是會繼續打鍵盤



另外說,即使職業車手,駕駛RR的911車型之類,在賽道上也很難避免甩尾
甩尾過彎並不會比較快,而且很危險,吃胎也快很多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