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BMW真狠,蓋自動化的工廠做carbon車體

x-blade wrote:
諷刺的是輕量化車體所使用的材質"碳纖維",在製造及回收上對地球環境確是相關的不環保;以歐美國家的自私觀念,把工廠設在別的國家大便在別人院子裡,這也是常有的是


不知道您有沒有花寶貴到時間看完這些內容
1. 碳纖維不環保的觀念請問是哪裡來的?所有的工業跟材料在生產時都是不環保的,人類不生產交通工具,大家都回歸起點走路才是王道,你覺得有可能嗎?好像你的意思是碳纖維相對來說不環保,所謂不環保的相對是指什麼?你的意思應該是傳統材料鋼是嗎?你的意思是不是指碳纖維如果不回收的前提,但是如果有回收呢?鋼生產的碳排量跟回收的碳排量比碳纖維高多少你知道嗎?還有生產兩種材料的耗能比較呢?您既然要批評是否應該要提出一些資訊?


2. 歐美會大量在中國生產碳纖維是因為,沒有自動化模組化生產之前,非常高比例的勞力成本讓這些企業吃不消,太高的生產成本會導致最終產品售價高於消費者的接受度(德國的勞工工資大約是台幣9萬塊, 瑞士大約11-12萬),只要有心規劃,現在的工業技術幾乎任讓何產業都不污染環境,就怕商人無良。這次BMW就是把碳纖維工廠蓋在德國,這樣跟你的說法不是自相矛盾嗎?


3. 您只丟下了幾句自己的"推測"跟"成見",駁斥別人的理念跟在這裡討論的主要議題,沒有分享更深入的解釋跟見解。這樣並沒有參與討論,只是在別人的院子裡拉了一沱屎然後射後不理

電動車除了省油外 應該還加上可節省 引擎 變速箱 等等的維修保養費用(尤其是變速箱)

長期來說 若電池在不久的將來(5年內)可大幅降價 電動車是大有可為(在都市)

個人估計 入門版約為180-190(若有稅務減免 應該更便宜)


simonyou wrote:
不知道您有沒有花寶貴...(恕刪)



simonyou wrote:

x-blade wrote:
諷刺的是輕量化車體所使用的材質"碳纖維",在製造及回收上對地球環境確是相關的不環保;以歐美國家的自私觀念,把工廠設在別的國家大便在別人院子裡,這也是常有的是

不知道您有沒有花寶貴到時間看完這些內容
1. 碳纖維不環保的觀念請問是哪裡來的?所有的工業跟材料在生產時都是不環保的,人類不生產交通工具,大家都回歸起點走路才是王道,你覺得有可能嗎?好像你的意思是碳纖維相對來說不環保,所謂不環保的相對是指什麼?你的意思應該是傳統材料鋼是嗎?鋼生產的碳排量跟回收的碳排量比碳纖維高多少你知道嗎?


2. 歐美會大量在中國生產碳纖維是因為,沒有自動化模組化生產之前,非常高比例的勞力成本讓這些企業吃不消(德國的勞工工資大約是台幣9萬塊, 瑞士大約12萬),只要有心規劃,現在的工業技術幾乎任讓何產業都不污染環境,就怕商人無良。這次BMW就是把碳纖維工廠蓋在德國,這樣跟你的說法不是自相矛盾嗎?


3. 您只丟下了幾句自己的"推測"跟"成見",沒有分享更深入的解釋跟見解。這樣並沒有參與討論,只是在別人的院子裡拉了一沱屎然後射後不理



此私人訊息隨討論區回覆文章一同發出, 檢視原討論串: BMW真狠,蓋自動化的工廠做carbon車體

1、現代大部份的材料製造都強調回收再利用,相對來說碳纖維的再利用率是較低而且不廣泛,技術及設備門檻也高,這些網路上一些文章都有;你說到:「鋼生產的碳排量跟回收的碳排量比碳纖維高多少你知道嗎?」,這你知道,很好啊,說來聽聽,但我相信你應該是不削於來"教育"我的,如果你真有料,說給其他人聽聽嗎!
2、「這次BMW就是把碳纖維工廠蓋在德國,這樣跟你的說法不是自相矛盾嗎?」喔,如果確是這樣,沒查證是我不對,不過我有好好看你的po文喔:
「最近注意到BMW i3已經進入量產2014會開始銷售電動車沒什麼了不起,用引擎充電也不是什麼新技術但是BMW採用碳纖維作出車體,將一舉擊垮所有其他車廠,不論質跟量,在CO2的競賽中遙遙領先BMW為了量產i3所設立的碳纖維自動化工廠已經可以開始生產這個差距幅度實在不算小,BMW真的是非常有遠見跟決心有閒錢的,真的可以買他們的股票.....」
po文的人也應該有義務把資訊講清楚吧!你都打了這麼多字來攻擊不滿意的回文,再多打個「設廠在德國境內」這幾個字,應該花不了你多少時間吧!
3、從七月廿三日0120時我回文到現在大概19小時吧,後面不包含你自己共有四篇回文,或許你會時時刻守在電腦旁邊等著與人"戰鬥",但對大部份人來而言,下班後才有時間上網流覽是很正常的,在前面的討論你真的沒有什麼很明確的論述講到碳纖維的製作上及回收上的環保問題,只有用這種下列這種語法來回應:
❶「我是不太願意被人酸完以後還要去幫酸我的人做教育訓練畢竟非親非故的,實在沒有動力做賤自己, 講贏你我也沒多賺一塊錢啊~」。
❷「你的意思應該是傳統材料鋼是嗎?鋼生產的碳排量跟回收的碳排量比碳纖維高多少你知道嗎?」。
或許你真的在碳纖維廠工作,接觸到現今高階而且實用的環保技術,那這種碳纖維環保的明確技術性回覆對你來說應該是小菜一碟,你這麼的專業,講不清楚的話不也是「拉了一沱屎然後射後不理」
全車碳纖維還是有點難度 遇到碰撞..等事情 還是難處理 且更換也較貴

台灣人及外國人買一部全碳纖維車 除非是大老闆 不然撞到的話一般和碳纖維車門價差因該有一段差距

但是總不能四個門一個一般的三個碳纖維吧! 且撞到修補更是問題 也不像鈑金鈑一鈑就可解決的!

個人覺得碳纖維是會汙染但是因該不致於到非常嚴重 畢竟比它嚴重的也是許多!

只要適當的處理 國內也是有再回收的商家!


simonyou wrote:
目前BMW只有公開動...(恕刪)


110V插頭可以直接充電嗎??
百年榕樹, 千年九芎, 萬年七里香.
x-blade wrote:
1、現代大部份的材料...(恕刪)

前面已經有人貼了,如果你不想去看就算了

是你要反駁我們討論的內容,怎麼不是認為你要提出資訊?
而且請不要把自己沒看完內容,所做出錯誤批評怪罪於別人沒寫清楚,本末倒置
是的,我確實不想教育你,不爽請到別處逛,謝謝

我不需要跟你證明我在哪裡上班
前幾天看了某知名汽車網站對i3的系列報導
BMW真的不簡單
我對它的忠誠度又更高了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感謝開版大新資訊分享

小弟才疏學淺,無法參與各位知識淵博的網友討論



標記一下

期待後續的新知識分享

大家和氣生財

simonyou wrote:
前面已經有人貼了,如...(恕刪)

很好啊!你這麼講話就什麼事都沒有了,不會再見了!

simonyou wrote:

我覺得不是一面倒的說新技術多好多完美,但這是工藝演進的過程
目前就算新技術仍然有不理想的地方,但是各位想看看,一百多年歷史的內燃機動力系統,已經幾乎快到達熱效率物理瓶頸
電力系統的發展卻不可限量..........
我自己個人比較擔心的
例如以TOYOTA的Hybrid系統來說,fly by wire的剎車是我覺得比較恐怖的事
純電動車,則是比較擔心動輒300V以上的高電壓電力系統

(恕刪)


其實內燃機還遠遠沒有達到理論熱效率的瓶頸,
以奧圖循環為例,壓縮比12時可以達到理論上63%,
但是目前油電車引擎就算是用上艾金森循環,也只達到
38~39%而己。
光是大型柴油引擎可以達到45~50%,就表示引擎還可以再進步的。
特別是引擎熱效率達到了45%之後,大家就得考慮從發電廠輸電給電動車,
是不是真的比開油電車好了。(以目前大量燃煤的情況來說)

XX BY WIRE其實也沒有那麼恐怖啦,以現在電動轉向助力普及的情況,
個人是覺得電子系統己經提升到了比液壓機械還要可靠的程度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