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來說 前期網狀的稍輕 但到底是輕多少?
剛好這一次要交換輪框 就實測一下
先量後期瓶蓋圈 約8公斤

後期輪圈蓋一個是110克

前期網狀圈是7.6公斤

前期輪圈蓋一個是90克

所以總結一下
網狀圈一輪含蓋是比瓶蓋圈輕了420克
至於什麼簧下重量對操控與制動的影響.....
我開車很溫馴 是感覺不出來差異
也許高手才能用出來
接下來就進入換胎機的部分
雖然有的人可能不多
但對DIY玩家來說 很少使用經驗分享也是入門困擾的地方
所以剛好要換框就順便紀錄一下
輪框怎麼取下來
應該很容易可以在之前的分享裡面找到 這裡就省略
第一步 取出氣嘴芯 把氣排空
這裡有很多樣式的工具
反正就是插進去 逆時針退出即可

氣嘴芯取出來以後 輪框就會瞬間洩氣了
這裡要注意氣嘴芯不要噴走了
買工具時 可以買有卡住氣嘴芯功能的

第二步 把平衡塊都移除
一來是換胎機夾具 可能會因為平衡塊刮傷輪框
二來是有拆裝基本都要重新平衡

內外側平衡塊都要移除

第三步
用氣動胎夾讓胎唇與輪框分離
外側很容易分離

內側胎唇與輪框分離
E34的鋁框有失壓時 防輪胎脫落設計
所以內側會比較難分離
不像外側 夾一下就可以分離

外側因為很好分離 所以通常我是壓一下
然後剩下腳踩一下就分離了

第四步 這裡是經驗不足時容易夾傷框的一個地方
因為4爪連動 新手容易受忙腳亂 然後就夾傷輪框了
其實不用緊張
一來氣動開關是可以微動的 就是你不要一次勾回
勾一半它可以減速甚至停住.....
通常四爪先對一爪 然後三爪慢慢靠近
等四爪都上夾具平面 一次勾回 就會夾好了
新手常常想要直接置中 然後一次夾到位
結果爪子跟輪胎干涉 夾著夾著就歪了
然後就刮傷輪框了

第五步
先固定換胎頭的高度碰到輪框 同時側面也輕碰輪框側緣

接下來這一點很重要
輪框側緣跟換抬頭內緣間隙利用調整旋鈕
調整到大約有4mm的間隙
這裡沒有間隙的話 輪框的真圓如果稍差
拆胎及運轉時 就會把輪框整圈漆跟肉都削下來

這個保護胎唇墊
可以避免後續翹胎棒不小心移位時 刮傷輪框
當然 技術熟練時 這種事情不太會發生

第六步 插入撬胎棒勾勾的一邊
將輪胎勾上拆胎頭球

相對位置像這樣
"這時候只要翹胎棒不要壓太水平"
就不會有動作時錯位傷框的問題

第七步
踩下電動旋轉 輪胎與框就開始分離
翹胎棒鬆了以後就可以抽出了

轉圓一圈 就分離一側的胎框了

第八步
另一側的胎唇 用到一樣的相對位置

第九步
踩下電動旋轉轉盤 即完成胎框分離

然後就完成拆胎了

接下來要裝輪胎了
第一步 先把胎壁上面塗一些蠟
對之後胎唇充氣繃上輪框有幫助

有些輪胎胎紋不對稱 有分內外側 安裝前要看標示

第二步
一樣先放到定位 確認換胎機與框的間隙

第三步
輪胎壓入圓球部的下方

第一邊通常很好裝 我甚至直接用手轉就可以壓進去

第四步
把另一邊押入圓球部下方

第五步
這裡很重要 要轉用售轉到輪胎基本卡緊輪框
最好超過半圈胎唇已經進去框
不然會一用電動轉 輪胎就又跳出來
現在比較好的機器 會多一隻輔助臂幫忙壓住
不過不是很扁的胎 也不是很需要

第六步 電動轉完一圈 然後就完成了

這時候要提一下
一般輪胎會有黃點(圈)跟紅點
在安裝時我們要注意黃點(圈)去對氣嘴
這是一個概略的靜態平衡
氣嘴視為輪框最重的地方 黃點(圈)則是輪胎最輕的地方
配合在一起 整個胎框會有基本平衡
至於紅點 是輪胎本身的剛性點....
通常會對黃點(圈)為第一優先 因為平衡會更好做

鎖回氣嘴芯 然後就可以拿下來打氣 輪胎至此安裝完成

接下來要做平衡
這個對DIY來說
通常會得到 "你就輸入 跑基本的那一個"
但是想要 了解整個操做介面的所有功能
則幾乎沒有人能口語化 且完整的給你指引
所以 我花了一點時間 看了一些影片
主要是透過研讀不同的幾個原文的操作手冊
(中文我真的看不懂 一看就是翻譯的 而且語意艱澀)
才明白到底怎麼完整使用每一個功能
下面影片做了基本的解說
補充一些個人看法
1.鉛塊用黏的跟用夾的 到底查在哪?
這裡我們已可以夾的鋁框說明
夾的因為在輪框的最外側 所以力臂最大
相同平衡力矩下 比用貼的"體積跟克數"都更小
承上
用貼的因為體積大克數多
在一般平衡機做72分割格柵來說
容易出現跨距大於5度的現象 造成貼上後
對角出現新的輕點要黏不止一處
2.如何知道是動平衡 還是靜平衡有問題?
簡單說
動平衡有問題 可能只有握方向盤的人知道 因為會有方向盤扭動感
靜平衡有問題 靠近該輪的乘客會感覺路上碎石很多 一直細微的上下跳動
3.平衡到底種不重要?只是舒適度差異嗎?
像上面說的
因為不平衡時 機構動作頻率是 平衡時的千百倍
動不平衡轉向相關機構壽命會縮短
靜不平衡懸吊相關機構壽命會縮短
4.平衡到底是不是一個很高深的作業?
必須承認 他需要一些經驗
但有機器 基本上不會是太高深的作業 也不需要找名師
如果是框有傷 或胎太爛
那應該是更換有問題的零件 而不是試圖硬做到平衡
剩下的 基本接紹就看影片吧~
5.補胎需不需要充新平衡?
改變在5克內的事 我都覺得可以忽略
當然如果店家平衡不用錢 那可以做
接下來的5個影片依序都是介紹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功能 OPT
簡單來說
他是當你胎框配合時
做標準平衡需要做很大的配重時才考慮的作業
基本他就是在做 "胎的輕點去對框的重點"
做到一個起始點的靜平衡
補充一下應片沒說到的一些地方
1.是不是不管如何都直接做OPT 平衡效果會更好?
不是 大多數的時候
胎跟框都是正常的 有一定生產精度標準
只要黃點(圈)對氣嘴 都不會差太多(用夾的雙側總和在40克以內就可以完成)
在正常配合下
其實OPT能減少的配重也相當有限
加上機器其實誤差可以視為5克
而這個誤差很可能接近40克時 OPT的修正量....使這個行為變成沒有意義
加上他做起來很費工費時 所以是有問題才需要執行的補救方案
2.是不是偏差很大時 只有做OPT才能夠修正?
不是 這時候經驗可以節省很多工時
舉例
做完一般平衡 發現內外側配種位置完全一致 分別是25跟30
這時有經驗的技師會知道 胎跟框的輕點剛好配在一起
技師會直接把胎框錯位180度 這時候重新平衡 會發現配種變成0跟5
比較冷門的文章 不過自己是覺得蠻有趣的.....有想接觸的車友可以參考





























































































